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決定成就,信願念佛50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應同學們的啟請,希望靜瑜能在第三期「百日持戒念佛」圓滿的時候,跟大家分享一下念佛的心得。
確實從去年十一月七號開始靜修以來,在這三百多天的靜修當中,靜瑜感悟頗多。也感覺在佛力的加持下,自己提升很多,對往生的信念、對佛號不可思議的功德,都比以前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念佛並不難,修行也不複雜,日復一日,每天都是重複同樣的功課,能夠堅持不斷、不懈怠地、持之以恆地一直到命終之時,都不能斷了我們這種修行的信心。最關鍵的是自己在這一生學佛的過程當中,要真正能夠明白學佛的本質,能夠了解遇到佛法的殊勝因緣,確實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就像《無量壽經》當中,「勸諭策進第三十三品」中常講的「世人共爭不急之務」。很多同學甚至學佛之後都不能看破無常,都不能看透生死,對這一生很多虛妄的東西,還是那麼執著;不知道在有生之年、在自己身體還健康的時候趕緊修行,趕緊積累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真正這一生能夠成就,能夠在臨終的時候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徹底脫離六道輪迴,我們這一生才沒有白遇到佛法,這一生的修學才算有了真實的成就。
所以,能夠真正安止寂靜處,把世間所有的緣都放下,對財色名食睡所有的喜好、追求都放下,能夠一心念佛,能夠念念想著極樂世界,念念想著往生這件大事,能夠真正地放下娑婆世界,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現實生活當中的種種苦難,我們才叫真學佛。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同學們想要真正學佛,最好能夠在寂靜處,能夠認真地念佛、拜佛、聽經聞法;遠離一切惡緣,遠離一切惡友。什麽是惡緣、惡友?就是不能夠讓你提起精進的那些緣,不能夠讓你提起勇猛修行的這些人,都要遠離。
確實是在現代社會,善友不多,志同道合的法友不多。這是因為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夠,所以感召到的這些人事環境也好、物質環境也好,都不好;自己很難出離,甚至有的時候完全迷惑在裡面,看不透。修學淨土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真實、牢不可破的信心。這種信心在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裡稱為「六信」,所謂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這六信,如果不能夠去深解義趣,不能夠常常思惟,我們的正念就提不起來,我們的信心就是虛妄的。就像肥皂泡一樣,一彈即破,稍微遇到一點點逆緣,馬上就摧毀了。
信心是怎麼樣能夠真正生起的?信心是透過因和緣生起的,並不是自然而然生起的。譬如說當因緣和合,我們能夠常常憶起無常的時候,信心就會生起來。你要了知,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會永恆地活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死去,這個日期沒有固定的。
我在第三期念佛的時候特別感慨,因為有一天早晨做早課的時候,就接到了原先大連金店我同事的電話,我感到很驚訝,因為他們平時很少聯繫我。是原先我們金店的財務副總,他就跟靜瑜講,他說我們金店以前工作過的一個小夥子,這小夥子是二十歲的時候,大專一畢業就來到我們金店做財務,他母親我都認識,也是學佛的佛友。今年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就是在這個早晨突然就往生,就走了。我特別驚訝,因為特別年輕,剛剛結婚沒幾年,有一個兒子好像是兩歲不三歲。我就問什麼原因,我這同事跟我講,說是年初的時候發現是骨癌,但是發現之後已經是晚期了,所以不到半年人就走了。世間就是這樣的,生死無常。
我在這三期念佛當中,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每一期都能收到無常大鬼的死訊,都是身邊認識的人。有的五十二三歲;最小的、網上我們持戒念佛群的一個小同學才七歲,白血病,也是很快就走了。我們不知道我們前世造過什麼惡業,但是投生在這樣的五濁惡世,肯定是福薄,肯定是障重,肯定是智慧很淺薄。我們這一生能遇到淨土法門,能遇到一生成就,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大慈悲、大威神,能夠接引我們去極樂世界,能夠帶業往生,自己還不能夠放得下,看得破,那確實就是善根、福德太缺了。雖然有因緣,但是不具足,就很難往生。
所以常常聽到這樣的訊息,我們憶起自己可能也是無常大鬼就在身邊,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大限就到了,我們對往生淨土的信心就會生起來。我們這一生不求別的,只求最後一口氣的時候能夠憶念起阿彌陀佛,能夠求阿彌陀佛來接我們走。平時就像練兵千日,只為上戰場那一刻,平時所有的這些修行,都是為了臨終那一刻來準備的。
所以我們平時忙著世間的這些事,真的不重要。你掙多少錢,帶不走;你夫妻多恩愛、兒女多孝順,他們也不會陪著你的,都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你有再高的地位、再大的名聲,你有再宏偉的弘法事業,有再多的聽眾,都沒有用,他們不是你信心的資糧。所以要謹記無常,常念生死。像印光祖師一樣,把「死」字刻在心中,刻在佛堂,常常知道,這一個死字不知什麼時候會來。告訴自己要生起決定的信心,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用這種堅定的信心承辦這一生的大事。雖然可能我們這一生辛苦一點,但是只要能夠這一生了脫生死,我們在極樂世界就能夠走向成佛之路。去了那裡,在那樣的修學環境當中,決定可以成就。
第二個,要能夠憶持因果,我們的信心就會生起。種什麼因,修什麼果。因從哪裡種?從我們的心而種。「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為什麼《地藏經》上說,我們「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為每一個心念善的少、惡的多。你起一個念,惡念,就種下一個惡因,將來必定感得惡果,信心就毀掉了。所以要護持自己的心念,怎麼護持?就用這一句佛號。從早到晚、從朝至暮常常念佛,常常聽經,讓自己的思惟、念頭都保持在正念。毛病、習氣起來的時候,自己心裡清楚知道這是業障,要拼命地拜佛、拼命地念佛,求佛力加持。我們不求斷煩惱,但能依靠佛力加持伏住煩惱,我們的信心就能夠生起來。所以因果很重要。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只要這一個因果,別的都可以放下,做好事的心都放下。你做好事會生起傲慢,感得三善道,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壞事決定不能做,好事隨緣隨分就好,不必去攀緣。
我們有的同學寫郵件問靜瑜:是不是要到道場做義工最好?那麼靜瑜想回答的就是:最好安住在家裡念佛,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這是最好,別的都不如這句佛號積功累德最大。如果我們有緣,遇到做好事,當然也不能排斥,也要做;沒有緣,就不用刻意地去攀緣。在道場當中,可能也會有人我是非,也會有很多種種不如意的境界,反而會障礙自己念佛的信心。遇到一個很殊勝的持戒念佛道場不容易,這要靠自己深厚的善根、福德來感召。所以自己還不如安住在家裡,安住在現有的環境當中。現有的環境,自己慢慢念佛,就能把它變成自己最好的修行道場,磁場就會轉變。
另外第三,常常深入經典,我們的信心也會生起。每一天不能離開讀經,不能離開聽經。靜瑜現在每天的定課是兩部《無量壽經》、一部《地藏經》,拜兩部「淨修捷要」,再加上十萬佛號。那十萬佛號,其中至少有一萬是邊拜邊聽的,攝耳諦聽。當我們深入經典,尤其是《無量壽經》要熟讀,要能背下來,《阿彌陀經要解》要能夠深入學習。真正能夠了解經典的深奧密義的時候,我們的信心也就能生起來。所以經不可一日不讀,經不可一日不聽。信、解很重要,能夠幫我們深深地悟入這句佛號的密義,能夠提起我們念佛的信心。
第四個,要與具有深信忠誠、志同道合的法友相處,我們的信心也會生起來。這也是靠自己的福德來感召的,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感召什麼樣的朋友。我們一心想念佛,想認真修行,那麼佛菩薩一定會護念我們,給我們送來這樣的好的道友,自己要珍惜。真正好的法友,他會不懈怠,他會常精進,他會懂得改自己的毛病習氣,在學佛的路上能夠陪伴我們走過一切的逆境,常常互相鼓勵,互相鞭策,互相都會生起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五點,要能夠追隨一位真正的善知識和心靈導師,我們的信心也會生起。在今天這樣的社會,想找到真正的善知識不容易。能夠放下一切名聞利養、自私自利、貪瞋癡慢、五欲六塵的享受,能夠安止在寂靜處,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能夠帶著我們真正回歸極樂世界,這就是真正的善知識。
我們不要跟著到處跑道場,到處辦法會,這樣的人,心會跑散。靜瑜也是走過一些彎路,當真正轉了一圈之後才知道,在這個末法時代,能夠心安定下來,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念阿彌陀」,這才是大福報,這才是真正有善根的人。
如果自己找不到,我們依據經典就好,依據古德的教誨。淨宗十三位祖師,都是我們真正回歸淨土的心靈導師,都能夠幫助我們生起信心。常常看祖師的經典,無論是《印光大師文鈔》《蕅益大師文集》,還是永明延壽大師、慧遠祖師,都可以。
第六,如果我們處於痛苦的逆境當中,信心也會生起。逆境是生命當中的一劑良藥,苦是好事。人在順境、善緣當中不容易成就,所謂「富貴學道難」,正是如此。當我們碰了很大的壁,遇到很多挫折的時候,反而能夠真正厭離娑婆。所以給我們逆境考驗的這些人和事,都是我們的善知識,都是成就我們道業的,要生起真實的感恩心。沒有他們,我們不能夠萬緣放下,不能夠真正看破生死。
所以真正靜修下來,靜瑜特別感恩所有誹謗靜瑜、羞辱靜瑜的,在背後無端指責、批評靜瑜的,讓靜瑜能夠放下世間所有的事,安止在一句佛號當中。靜瑜也發願:用自己的餘生念滿十億佛號,自在往生極樂淨土,這一生不作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放在彌陀願海當中,一心只求生極樂。這個娑婆世間沒有任何留戀的。想想極樂世界的莊嚴美好,想想那裡的菩薩道侶,想想那裡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們在這個世間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可能身邊都是冤親債主,我們想做善事很難成就,所謂好事多磨。
所以從三十歲學佛,走到今天快五十歲了,靜瑜真的很感恩所有生命當中的這些逆境和惡緣,正是因為它們成就了自己的道心,成就了自己往生淨土的這種堅定的信念。現在念十萬佛號很輕鬆,甚至有的時候晚上會忽然聽到很大的佛號聲,好像從佛號機當中傳出來,醒來之後其實身邊沒有。靜瑜睡覺的時候,也是計數器從來不離手,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念佛。雖然還有很多毛病、習氣,但是靜瑜相信,只要全身心投靠到彌陀的身上、彌陀的願力,對彌陀生起無上的信願,靜瑜的這些毛病、習氣真的就像經裡所講的,如雪花遇到大熔爐,不值一提,阿彌陀佛都會打包帶走。
所以我們真正在這一生當中,遇到的逆境越多、遇到的考驗越多,越是好事。無論身邊誰給我們的考驗,我們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念佛、拜佛,用一句佛號對治所有的逆境惡緣,用自己往生的信心讓自己從這樣的五濁惡世當中脫離出來,如一朵蓮花從污濁的惡泥當中脫穎而出,不再留戀這樣的世間。
還有,當我們聽聞祖師大德的生平典範,信心也會生起。所以像《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常看,常聽,沒事就翻一翻,都會得到很大的加持。
還有,常常看到眾生在受苦,信心也會生起來。真正往生淨土,要具有大乘菩薩的菩提道心,不是自己成就、自己離苦得樂,是能夠帶領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是願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要有這種心,才真正和阿彌陀佛相應。所以當我們看到六道眾生無一不是受苦的時候,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再想想自己往昔過去世的父母可能也在三惡道受苦,就像《地藏經》裡的光目女母,婆羅門女看到自己的母親在地獄道中受苦,生起了無比的大願去救度眾生一樣,我們也要如此。為了生生世世的父母脫離苦難,自己決定要成就。自己不成就,怎麼能夠幫助自己的親人成就?
另外要常思惟輪迴的過患,要能夠真正思惟、憶念自己真正善知識的加持,信心也會生起。如果對善知識生起種種懷疑、種種怨惱、種種疑慮,這種疑悔就把我們所有的善根都破壞了。所以視師如佛,能夠把淨宗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真實地做到,我們就會得到無上的加持。
所以不看人過,從哪裡做起?從看自己的善知識做起。真正修行有功夫的人,不觀人過,不講己德,不生煩惱。做到這「三不」,自己的心就越來越清淨了;心越清淨,慢慢地也就越來越平等。確實能夠體會到那種無分別地看待一切眾生如佛的心,才會感受到什麼是真實的慈悲,才能真正地把這句佛號念到心裡去。
所以我們在這條修行路上不容易,自己要真正提起修行的道業,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的習氣少一分,修行的功夫就進一分,念佛的福德和善根就增長一分,離極樂世界的距離就近了一分。所以平時要常常記得精進,記得這個娑婆世界,(下略)
…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應同學們的啟請,希望靜瑜能在第三期「百日持戒念佛」圓滿的時候,跟大家分享一下念佛的心得。
確實從去年十一月七號開始靜修以來,在這三百多天的靜修當中,靜瑜感悟頗多。也感覺在佛力的加持下,自己提升很多,對往生的信念、對佛號不可思議的功德,都比以前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念佛並不難,修行也不複雜,日復一日,每天都是重複同樣的功課,能夠堅持不斷、不懈怠地、持之以恆地一直到命終之時,都不能斷了我們這種修行的信心。最關鍵的是自己在這一生學佛的過程當中,要真正能夠明白學佛的本質,能夠了解遇到佛法的殊勝因緣,確實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就像《無量壽經》當中,「勸諭策進第三十三品」中常講的「世人共爭不急之務」。很多同學甚至學佛之後都不能看破無常,都不能看透生死,對這一生很多虛妄的東西,還是那麼執著;不知道在有生之年、在自己身體還健康的時候趕緊修行,趕緊積累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真正這一生能夠成就,能夠在臨終的時候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徹底脫離六道輪迴,我們這一生才沒有白遇到佛法,這一生的修學才算有了真實的成就。
所以,能夠真正安止寂靜處,把世間所有的緣都放下,對財色名食睡所有的喜好、追求都放下,能夠一心念佛,能夠念念想著極樂世界,念念想著往生這件大事,能夠真正地放下娑婆世界,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現實生活當中的種種苦難,我們才叫真學佛。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同學們想要真正學佛,最好能夠在寂靜處,能夠認真地念佛、拜佛、聽經聞法;遠離一切惡緣,遠離一切惡友。什麽是惡緣、惡友?就是不能夠讓你提起精進的那些緣,不能夠讓你提起勇猛修行的這些人,都要遠離。
確實是在現代社會,善友不多,志同道合的法友不多。這是因為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夠,所以感召到的這些人事環境也好、物質環境也好,都不好;自己很難出離,甚至有的時候完全迷惑在裡面,看不透。修學淨土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真實、牢不可破的信心。這種信心在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裡稱為「六信」,所謂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這六信,如果不能夠去深解義趣,不能夠常常思惟,我們的正念就提不起來,我們的信心就是虛妄的。就像肥皂泡一樣,一彈即破,稍微遇到一點點逆緣,馬上就摧毀了。
信心是怎麼樣能夠真正生起的?信心是透過因和緣生起的,並不是自然而然生起的。譬如說當因緣和合,我們能夠常常憶起無常的時候,信心就會生起來。你要了知,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會永恆地活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死去,這個日期沒有固定的。
我在第三期念佛的時候特別感慨,因為有一天早晨做早課的時候,就接到了原先大連金店我同事的電話,我感到很驚訝,因為他們平時很少聯繫我。是原先我們金店的財務副總,他就跟靜瑜講,他說我們金店以前工作過的一個小夥子,這小夥子是二十歲的時候,大專一畢業就來到我們金店做財務,他母親我都認識,也是學佛的佛友。今年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就是在這個早晨突然就往生,就走了。我特別驚訝,因為特別年輕,剛剛結婚沒幾年,有一個兒子好像是兩歲不三歲。我就問什麼原因,我這同事跟我講,說是年初的時候發現是骨癌,但是發現之後已經是晚期了,所以不到半年人就走了。世間就是這樣的,生死無常。
我在這三期念佛當中,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每一期都能收到無常大鬼的死訊,都是身邊認識的人。有的五十二三歲;最小的、網上我們持戒念佛群的一個小同學才七歲,白血病,也是很快就走了。我們不知道我們前世造過什麼惡業,但是投生在這樣的五濁惡世,肯定是福薄,肯定是障重,肯定是智慧很淺薄。我們這一生能遇到淨土法門,能遇到一生成就,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大慈悲、大威神,能夠接引我們去極樂世界,能夠帶業往生,自己還不能夠放得下,看得破,那確實就是善根、福德太缺了。雖然有因緣,但是不具足,就很難往生。
所以常常聽到這樣的訊息,我們憶起自己可能也是無常大鬼就在身邊,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大限就到了,我們對往生淨土的信心就會生起來。我們這一生不求別的,只求最後一口氣的時候能夠憶念起阿彌陀佛,能夠求阿彌陀佛來接我們走。平時就像練兵千日,只為上戰場那一刻,平時所有的這些修行,都是為了臨終那一刻來準備的。
所以我們平時忙著世間的這些事,真的不重要。你掙多少錢,帶不走;你夫妻多恩愛、兒女多孝順,他們也不會陪著你的,都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你有再高的地位、再大的名聲,你有再宏偉的弘法事業,有再多的聽眾,都沒有用,他們不是你信心的資糧。所以要謹記無常,常念生死。像印光祖師一樣,把「死」字刻在心中,刻在佛堂,常常知道,這一個死字不知什麼時候會來。告訴自己要生起決定的信心,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用這種堅定的信心承辦這一生的大事。雖然可能我們這一生辛苦一點,但是只要能夠這一生了脫生死,我們在極樂世界就能夠走向成佛之路。去了那裡,在那樣的修學環境當中,決定可以成就。
第二個,要能夠憶持因果,我們的信心就會生起。種什麼因,修什麼果。因從哪裡種?從我們的心而種。「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為什麼《地藏經》上說,我們「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為每一個心念善的少、惡的多。你起一個念,惡念,就種下一個惡因,將來必定感得惡果,信心就毀掉了。所以要護持自己的心念,怎麼護持?就用這一句佛號。從早到晚、從朝至暮常常念佛,常常聽經,讓自己的思惟、念頭都保持在正念。毛病、習氣起來的時候,自己心裡清楚知道這是業障,要拼命地拜佛、拼命地念佛,求佛力加持。我們不求斷煩惱,但能依靠佛力加持伏住煩惱,我們的信心就能夠生起來。所以因果很重要。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只要這一個因果,別的都可以放下,做好事的心都放下。你做好事會生起傲慢,感得三善道,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壞事決定不能做,好事隨緣隨分就好,不必去攀緣。
我們有的同學寫郵件問靜瑜:是不是要到道場做義工最好?那麼靜瑜想回答的就是:最好安住在家裡念佛,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這是最好,別的都不如這句佛號積功累德最大。如果我們有緣,遇到做好事,當然也不能排斥,也要做;沒有緣,就不用刻意地去攀緣。在道場當中,可能也會有人我是非,也會有很多種種不如意的境界,反而會障礙自己念佛的信心。遇到一個很殊勝的持戒念佛道場不容易,這要靠自己深厚的善根、福德來感召。所以自己還不如安住在家裡,安住在現有的環境當中。現有的環境,自己慢慢念佛,就能把它變成自己最好的修行道場,磁場就會轉變。
另外第三,常常深入經典,我們的信心也會生起。每一天不能離開讀經,不能離開聽經。靜瑜現在每天的定課是兩部《無量壽經》、一部《地藏經》,拜兩部「淨修捷要」,再加上十萬佛號。那十萬佛號,其中至少有一萬是邊拜邊聽的,攝耳諦聽。當我們深入經典,尤其是《無量壽經》要熟讀,要能背下來,《阿彌陀經要解》要能夠深入學習。真正能夠了解經典的深奧密義的時候,我們的信心也就能生起來。所以經不可一日不讀,經不可一日不聽。信、解很重要,能夠幫我們深深地悟入這句佛號的密義,能夠提起我們念佛的信心。
第四個,要與具有深信忠誠、志同道合的法友相處,我們的信心也會生起來。這也是靠自己的福德來感召的,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感召什麼樣的朋友。我們一心想念佛,想認真修行,那麼佛菩薩一定會護念我們,給我們送來這樣的好的道友,自己要珍惜。真正好的法友,他會不懈怠,他會常精進,他會懂得改自己的毛病習氣,在學佛的路上能夠陪伴我們走過一切的逆境,常常互相鼓勵,互相鞭策,互相都會生起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五點,要能夠追隨一位真正的善知識和心靈導師,我們的信心也會生起。在今天這樣的社會,想找到真正的善知識不容易。能夠放下一切名聞利養、自私自利、貪瞋癡慢、五欲六塵的享受,能夠安止在寂靜處,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能夠帶著我們真正回歸極樂世界,這就是真正的善知識。
我們不要跟著到處跑道場,到處辦法會,這樣的人,心會跑散。靜瑜也是走過一些彎路,當真正轉了一圈之後才知道,在這個末法時代,能夠心安定下來,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念阿彌陀」,這才是大福報,這才是真正有善根的人。
如果自己找不到,我們依據經典就好,依據古德的教誨。淨宗十三位祖師,都是我們真正回歸淨土的心靈導師,都能夠幫助我們生起信心。常常看祖師的經典,無論是《印光大師文鈔》《蕅益大師文集》,還是永明延壽大師、慧遠祖師,都可以。
第六,如果我們處於痛苦的逆境當中,信心也會生起。逆境是生命當中的一劑良藥,苦是好事。人在順境、善緣當中不容易成就,所謂「富貴學道難」,正是如此。當我們碰了很大的壁,遇到很多挫折的時候,反而能夠真正厭離娑婆。所以給我們逆境考驗的這些人和事,都是我們的善知識,都是成就我們道業的,要生起真實的感恩心。沒有他們,我們不能夠萬緣放下,不能夠真正看破生死。
所以真正靜修下來,靜瑜特別感恩所有誹謗靜瑜、羞辱靜瑜的,在背後無端指責、批評靜瑜的,讓靜瑜能夠放下世間所有的事,安止在一句佛號當中。靜瑜也發願:用自己的餘生念滿十億佛號,自在往生極樂淨土,這一生不作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放在彌陀願海當中,一心只求生極樂。這個娑婆世間沒有任何留戀的。想想極樂世界的莊嚴美好,想想那裡的菩薩道侶,想想那裡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們在這個世間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可能身邊都是冤親債主,我們想做善事很難成就,所謂好事多磨。
所以從三十歲學佛,走到今天快五十歲了,靜瑜真的很感恩所有生命當中的這些逆境和惡緣,正是因為它們成就了自己的道心,成就了自己往生淨土的這種堅定的信念。現在念十萬佛號很輕鬆,甚至有的時候晚上會忽然聽到很大的佛號聲,好像從佛號機當中傳出來,醒來之後其實身邊沒有。靜瑜睡覺的時候,也是計數器從來不離手,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念佛。雖然還有很多毛病、習氣,但是靜瑜相信,只要全身心投靠到彌陀的身上、彌陀的願力,對彌陀生起無上的信願,靜瑜的這些毛病、習氣真的就像經裡所講的,如雪花遇到大熔爐,不值一提,阿彌陀佛都會打包帶走。
所以我們真正在這一生當中,遇到的逆境越多、遇到的考驗越多,越是好事。無論身邊誰給我們的考驗,我們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念佛、拜佛,用一句佛號對治所有的逆境惡緣,用自己往生的信心讓自己從這樣的五濁惡世當中脫離出來,如一朵蓮花從污濁的惡泥當中脫穎而出,不再留戀這樣的世間。
還有,當我們聽聞祖師大德的生平典範,信心也會生起。所以像《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常看,常聽,沒事就翻一翻,都會得到很大的加持。
還有,常常看到眾生在受苦,信心也會生起來。真正往生淨土,要具有大乘菩薩的菩提道心,不是自己成就、自己離苦得樂,是能夠帶領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是願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要有這種心,才真正和阿彌陀佛相應。所以當我們看到六道眾生無一不是受苦的時候,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再想想自己往昔過去世的父母可能也在三惡道受苦,就像《地藏經》裡的光目女母,婆羅門女看到自己的母親在地獄道中受苦,生起了無比的大願去救度眾生一樣,我們也要如此。為了生生世世的父母脫離苦難,自己決定要成就。自己不成就,怎麼能夠幫助自己的親人成就?
另外要常思惟輪迴的過患,要能夠真正思惟、憶念自己真正善知識的加持,信心也會生起。如果對善知識生起種種懷疑、種種怨惱、種種疑慮,這種疑悔就把我們所有的善根都破壞了。所以視師如佛,能夠把淨宗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真實地做到,我們就會得到無上的加持。
所以不看人過,從哪裡做起?從看自己的善知識做起。真正修行有功夫的人,不觀人過,不講己德,不生煩惱。做到這「三不」,自己的心就越來越清淨了;心越清淨,慢慢地也就越來越平等。確實能夠體會到那種無分別地看待一切眾生如佛的心,才會感受到什麼是真實的慈悲,才能真正地把這句佛號念到心裡去。
所以我們在這條修行路上不容易,自己要真正提起修行的道業,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的習氣少一分,修行的功夫就進一分,念佛的福德和善根就增長一分,離極樂世界的距離就近了一分。所以平時要常常記得精進,記得這個娑婆世界,(下略)
…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