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正見是修行的關鍵42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來繼續分享修行當中的一些問題。
在佛法的修行當中,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知正見。因為修行人想要達到預期的目標,成就佛果,首先要具有的就是正知正見。按照佛法修行的次第:見、修、行、果。第一步就是見,就是對你所修學目標的終極認識,能夠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在正知正見的基礎之上,你再起修、再落實,最後才能取得真正的結果。如果知見不正確,我們佛法的道路就容易走向偏邪。
我們知道最基本的修行的八正道,是在正見的基礎之上,產生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但是如果知見錯了,其他的七個要素就都會出現偏差。佛法的根本修行是落實在心地的修行上,所以往往心中的知見差之毫釐,修行的結果就謬之千里。什麼是正知正見?如果正知正見沒有明晰的話,我們的修行就是自己在騙自己,往往越精進得到的效果越不好,所以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我們知道佛有四法印,四法印是我們修行當中,來印證自己是不是佛教徒的基本的四個要素,所以首先要了解這四法印。四法印就是我們修行的第一正知正見。這四法印,第一個是「諸行無常」,就是一切和合的事物皆無常;第二個是「諸漏皆苦」,一切情緒皆是苦的;第三個是「諸法無我」,一切事物本無自性;第四個是「涅槃寂靜」,就是涅槃超越一切概念。
這四法印對於我們修行淨土的同學來講,也同樣非常重要。當你了解到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知道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你就不會落在斷常二邊,邊見就會放下。邊見是五種見思煩惱當中,很重要的一種。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太多的執著,知道所有的現象都是聚散無常的,這是事物的本質。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它本身也是無常的,無論是我們的人身還是生命都是短暫的,怎麼樣在短暫的一生當中能夠抓住佛法、提起精進、勇猛修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才是淨宗同學的根本要素。
所以,知道這一點能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很多事物。一切人也好、一切事也好、一切物也好都沒有永恆不變的,可能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會變成敵人;今天大家歡喜聚在一起做這件事情,明天就都分開,不再做了。能夠看到這一點,心裡就會淡然很多,對於來來去去、是是非非、潮起潮落、雲卷雲舒,自己就都不在意了,真正把這一句佛號抓住,所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
讓心能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全然專注地放在一句佛號上,放在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淨土的目標上,不再被外面的各種境界所誘惑,也不再被各種情緒所左右。
第二個是諸漏皆苦,也有的翻譯成一切情緒皆苦。講的是我們在末法時代,確實是五濁惡世,其中一個就是煩惱濁。我們內有貪瞋癡慢疑的煩惱,外有各種財色名食睡的誘惑,內外結合,讓自己的身心都不得安寧。喜也好,悲也好,都沒有辦法讓心能夠在穩定、安靜、祥和的狀態之下,保持恆定的情緒。所以這些都會帶來我們人生的苦惱,佛給我們講出這一法印,也是讓我們能夠真正看破這個世間,不再執著外在的各種事相,能夠徹底放下身見的煩惱,不再執著身。
對身沒有執著,內外的煩惱就很容易放下,所以修行修的就是心。讓心能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全然專注地放在一句佛號上,放在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淨土的目標上,不再被外面的各種境界所誘惑,也不再被各種情緒所左右。當我們還有各種煩惱情緒被左右的時候,說明我們的心是散亂的、放逸的,自己沒有掌控到。確實我們這個心念往往就像一個狂奔的野馬、一個上下奔躍的野猴、一個喝醉的大象,自己很難給它抓住。但是我們的修行功夫就體現在這裡,能夠把這個妄動、不安、狂躁的心,通過念佛、拜佛、聽經聞法,一點點地讓它安靜下來、平和下來,安靜、平和之後,能夠洞見事物的本來面目,也是在這種觀照之下去看破放下。
第三點,諸法無我,講的一切事物皆無自性。這是佛法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空性的概念,一切事物本無自性,都是緣起性空的。打個比方,我們看到一個房子,但是這個房子真正拆開之後,可能只是一堆磚頭;磚頭拆開之後,可能只是一堆粉末;一堆磚粉拆開之後,可能只是一些原子、分子。你不斷打散、拆開、分解,最後發現什麼都沒有,就如同我們的人身一樣,整個世界無一事物不是如此。當你能夠慢慢了解空性的概念之後,你才能真正進入佛門,在這裡體會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概念。
如果對空性不了解,不深入思惟,也永遠無法進入華嚴的境界和極樂世界的境界。所以真正的空性能引發我們真正的大慈大悲,能讓我們在這裡看到事物本來就是一體,萬事萬物都是一體,沒有隔閡,沒有障礙,能夠真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幫助自己出離三界,這是真正佛陀的宇宙觀。所以大家要在這裡慢慢去接觸它、了解它。
最後是涅槃寂靜,就是涅槃超越一切概念。當我們對這點無法深入體會的話,大家就一句佛號,深深地抓住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能夠幫助我們超越一切概念,達到解脫涅槃的彼岸,所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不可思議。大家這麼多年修行淨土,佛號是不是真正能夠相續不斷?是不是真正能夠改變我們身邊的境界?能夠轉換自己的心?能夠幫助自己看破放下?一句佛號就足矣。
所以修行淨土的根本核心概念,確實就是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整個修行的宗旨都落實在這八個字當中。通過佛陀的四法印提起正知正見之後,能夠幫助我們真正發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所以大家如果真正把這種正見提起來,在處理事物的觀念上,就不會落到偏知偏見,就會慢慢地遠離分別心,去認識和判斷事物。分別心是把事物的屬性分為善惡、好壞、是非對錯,然後執其一邊,排斥另一邊,這都屬於偏見。
佛法是不二法門,看一切事物都是一不是二,沒有對立。沒有誰排斥誰,也沒有誰消滅誰,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真正的修行要把我執我見、偏執的概念一點點放下;否則的話,按照自己錯誤的知見,越精進修行,離正道就越遠。我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境界之後,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就像經裡講的,自己就會越來越住在正定聚方面,能夠有正確的思惟,不再胡思亂想,更不會有邪念,不會去攀緣、執著、煩惱一些事情,會提起正語、正業和正意。
開口一定是能夠利益眾生的話,也能夠提起正精進,在正知正見的前提之下,依八正道精進修行,不搞旁門左道,不執著神通,不執著修無益的苦行,真正能夠隨緣安住在一句佛號上,不斷加深對極樂世界的真信切願,最後能夠有正念和正定。正念就是時時刻刻心裡皈依佛法僧三寶,能夠時時刻刻放下各種私欲、貪愛、情執。如此修行,就會讓自己得到這一生想要的佛果。
在佛門當中,正知正見很重要,大家要把自己的知見真正弄明白、弄正確。所謂「破戒容易,破見難」,破戒都好治的,但是破了見,這個人的見解都錯了、偏了,那確實是很難治。所以知見對我們的修行來講無比地重要。最為難得的自己要有正確的知見,依止善知識,有正確的知見,跟自己身邊的善友共同探討法道,良師益友是修行上最好的伴侶。對良師不可以產生盲目的宗教崇拜、宗教情結,這裡沒有理智,沒有智慧,太多的迷妄,人云亦云,自己失去了正確的思考。所以要把佛法搞清楚。大家真正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不要人云亦云,這是對自己修行真正負責,對自己的法身慧命真正負責,這一生才不虛度。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在佛法的修行當中,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知正見。因為修行人想要達到預期的目標,成就佛果,首先要具有的就是正知正見。按照佛法修行的次第:見、修、行、果。第一步就是見,就是對你所修學目標的終極認識,能夠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在正知正見的基礎之上,你再起修、再落實,最後才能取得真正的結果。如果知見不正確,我們佛法的道路就容易走向偏邪。
我們知道最基本的修行的八正道,是在正見的基礎之上,產生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但是如果知見錯了,其他的七個要素就都會出現偏差。佛法的根本修行是落實在心地的修行上,所以往往心中的知見差之毫釐,修行的結果就謬之千里。什麼是正知正見?如果正知正見沒有明晰的話,我們的修行就是自己在騙自己,往往越精進得到的效果越不好,所以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我們知道佛有四法印,四法印是我們修行當中,來印證自己是不是佛教徒的基本的四個要素,所以首先要了解這四法印。四法印就是我們修行的第一正知正見。這四法印,第一個是「諸行無常」,就是一切和合的事物皆無常;第二個是「諸漏皆苦」,一切情緒皆是苦的;第三個是「諸法無我」,一切事物本無自性;第四個是「涅槃寂靜」,就是涅槃超越一切概念。
這四法印對於我們修行淨土的同學來講,也同樣非常重要。當你了解到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知道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你就不會落在斷常二邊,邊見就會放下。邊見是五種見思煩惱當中,很重要的一種。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太多的執著,知道所有的現象都是聚散無常的,這是事物的本質。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它本身也是無常的,無論是我們的人身還是生命都是短暫的,怎麼樣在短暫的一生當中能夠抓住佛法、提起精進、勇猛修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才是淨宗同學的根本要素。
所以,知道這一點能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很多事物。一切人也好、一切事也好、一切物也好都沒有永恆不變的,可能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會變成敵人;今天大家歡喜聚在一起做這件事情,明天就都分開,不再做了。能夠看到這一點,心裡就會淡然很多,對於來來去去、是是非非、潮起潮落、雲卷雲舒,自己就都不在意了,真正把這一句佛號抓住,所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
讓心能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全然專注地放在一句佛號上,放在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淨土的目標上,不再被外面的各種境界所誘惑,也不再被各種情緒所左右。
第二個是諸漏皆苦,也有的翻譯成一切情緒皆苦。講的是我們在末法時代,確實是五濁惡世,其中一個就是煩惱濁。我們內有貪瞋癡慢疑的煩惱,外有各種財色名食睡的誘惑,內外結合,讓自己的身心都不得安寧。喜也好,悲也好,都沒有辦法讓心能夠在穩定、安靜、祥和的狀態之下,保持恆定的情緒。所以這些都會帶來我們人生的苦惱,佛給我們講出這一法印,也是讓我們能夠真正看破這個世間,不再執著外在的各種事相,能夠徹底放下身見的煩惱,不再執著身。
對身沒有執著,內外的煩惱就很容易放下,所以修行修的就是心。讓心能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全然專注地放在一句佛號上,放在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淨土的目標上,不再被外面的各種境界所誘惑,也不再被各種情緒所左右。當我們還有各種煩惱情緒被左右的時候,說明我們的心是散亂的、放逸的,自己沒有掌控到。確實我們這個心念往往就像一個狂奔的野馬、一個上下奔躍的野猴、一個喝醉的大象,自己很難給它抓住。但是我們的修行功夫就體現在這裡,能夠把這個妄動、不安、狂躁的心,通過念佛、拜佛、聽經聞法,一點點地讓它安靜下來、平和下來,安靜、平和之後,能夠洞見事物的本來面目,也是在這種觀照之下去看破放下。
第三點,諸法無我,講的一切事物皆無自性。這是佛法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空性的概念,一切事物本無自性,都是緣起性空的。打個比方,我們看到一個房子,但是這個房子真正拆開之後,可能只是一堆磚頭;磚頭拆開之後,可能只是一堆粉末;一堆磚粉拆開之後,可能只是一些原子、分子。你不斷打散、拆開、分解,最後發現什麼都沒有,就如同我們的人身一樣,整個世界無一事物不是如此。當你能夠慢慢了解空性的概念之後,你才能真正進入佛門,在這裡體會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概念。
如果對空性不了解,不深入思惟,也永遠無法進入華嚴的境界和極樂世界的境界。所以真正的空性能引發我們真正的大慈大悲,能讓我們在這裡看到事物本來就是一體,萬事萬物都是一體,沒有隔閡,沒有障礙,能夠真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幫助自己出離三界,這是真正佛陀的宇宙觀。所以大家要在這裡慢慢去接觸它、了解它。
最後是涅槃寂靜,就是涅槃超越一切概念。當我們對這點無法深入體會的話,大家就一句佛號,深深地抓住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能夠幫助我們超越一切概念,達到解脫涅槃的彼岸,所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不可思議。大家這麼多年修行淨土,佛號是不是真正能夠相續不斷?是不是真正能夠改變我們身邊的境界?能夠轉換自己的心?能夠幫助自己看破放下?一句佛號就足矣。
所以修行淨土的根本核心概念,確實就是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整個修行的宗旨都落實在這八個字當中。通過佛陀的四法印提起正知正見之後,能夠幫助我們真正發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所以大家如果真正把這種正見提起來,在處理事物的觀念上,就不會落到偏知偏見,就會慢慢地遠離分別心,去認識和判斷事物。分別心是把事物的屬性分為善惡、好壞、是非對錯,然後執其一邊,排斥另一邊,這都屬於偏見。
佛法是不二法門,看一切事物都是一不是二,沒有對立。沒有誰排斥誰,也沒有誰消滅誰,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真正的修行要把我執我見、偏執的概念一點點放下;否則的話,按照自己錯誤的知見,越精進修行,離正道就越遠。我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境界之後,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就像經裡講的,自己就會越來越住在正定聚方面,能夠有正確的思惟,不再胡思亂想,更不會有邪念,不會去攀緣、執著、煩惱一些事情,會提起正語、正業和正意。
開口一定是能夠利益眾生的話,也能夠提起正精進,在正知正見的前提之下,依八正道精進修行,不搞旁門左道,不執著神通,不執著修無益的苦行,真正能夠隨緣安住在一句佛號上,不斷加深對極樂世界的真信切願,最後能夠有正念和正定。正念就是時時刻刻心裡皈依佛法僧三寶,能夠時時刻刻放下各種私欲、貪愛、情執。如此修行,就會讓自己得到這一生想要的佛果。
在佛門當中,正知正見很重要,大家要把自己的知見真正弄明白、弄正確。所謂「破戒容易,破見難」,破戒都好治的,但是破了見,這個人的見解都錯了、偏了,那確實是很難治。所以知見對我們的修行來講無比地重要。最為難得的自己要有正確的知見,依止善知識,有正確的知見,跟自己身邊的善友共同探討法道,良師益友是修行上最好的伴侶。對良師不可以產生盲目的宗教崇拜、宗教情結,這裡沒有理智,沒有智慧,太多的迷妄,人云亦云,自己失去了正確的思考。所以要把佛法搞清楚。大家真正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不要人云亦云,這是對自己修行真正負責,對自己的法身慧命真正負責,這一生才不虛度。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