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回答同學來信(二)49
尊敬的同學:
您好。靜瑜收到您的來信,問這樣的一個問題,說最近同修家屬往生特別多,都需要助念,如果不去就會讓別人認為不發心、不合群,也擔心自己家人需要別人助念怎麼辦?如果去,是非就多。譬如一位亡者三天一直在大喘氣,我就對同修建議:要代父親懺悔,或是不中斷念佛,私下懺悔。但是有人就會意見分歧,說沒必要,念佛是最大懺悔。我也有點生煩惱,譬如他們的語氣和做法不認同,我就不想去助念,但是還覺得傷了和氣。自己實在沒有智慧,有時也問自己,是不是發心不夠、心量太小。請問老師我是否應該繼續參加助念?
我們修行淨土貴在發菩提心,所謂「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願一切眾生成佛的心,這個心是無染的清淨心,是安清淨心,是樂清淨心。當這個心有染污的時候,有煩惱的時候,菩提心就不清淨了。
自己在學佛的過程當中,發菩提心很重要,但是發心之後,首先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利益眾生。就像我想救度一切眾生,我想救要溺水的人,但是自己都不會游泳,又怎麼能夠跳下水裡救起別人?只能跟著一起沉淪。
所以如果不能自利,就勿言利他。自利首先自己要成就,自己念佛要成就,信願要成就,真正地聽經聞法,教理要成就。當你真正成就之後,你就能夠攝受一切眾生,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所以別人認為自己發不發心、合不合群不重要。這些如果看重的話,說明自己還是有好面子、好名利的心。不必在乎別人怎麼講,自己明白自己的本心。
對於有是非的地方,無論是道場、法會,還是任何一個聚集處,自己盡量地遠離。在閑靜處安心靜修,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當你真正得念佛三昧、得功夫成片的時候,你就能夠以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加持,倒駕慈航普度眾生。
我們在修行當中,自己要時時刻刻地觀照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起心動念處,尤其是對於初學。初學不是說剛剛學佛,或學佛時間很短,有一些學佛很長時間的人,沒有真正了悟佛法的真諦,也是初學。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意見分歧,只要有對立,有煩惱,就說明自己還沒有看破放下。
以前老法師說過一句話:別人錯的都是對的,自己對的都是錯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當你真正念佛有功夫,一天十萬八萬、三萬五萬,念上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你就沒有這些煩惱和對立了。別人說什麼都好,錯的都好。想想海賢老和尚的示現,想想那個電工打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沒有怨言,都好。
所以自己發心夠不夠,心量小不小,不用問別人,如果自己能夠在家一心念佛,得證三昧,說明你的發心就夠了,心量也廣大了。我能夠在家裡安住,能夠把這聲聲佛號,普皆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有廣大的菩薩心量。而不在乎你是不是到處跑道場,到處跑法會,到處給人助念。關鍵的是用真心,用真誠心去做。我們往往在出去做這些所謂利益他人的事情當中,讓自己墮落了。自己的名利心、貪求心、爭論的心、是非的心,全部都出來了,把自己的菩提心都染污了,沒有辦法好好地一心念佛。自己都不能得利益,怎麼能夠利益亡者?自己都沒有功夫,怎麼能幫助亡者?
以為出去幫人助念,自己的家人就得到別人的助念是好事。真的是好事嗎?如果來的人不能夠如法助念,反而害了自己的家人。真正利益家人,是自己示現「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當你能夠往生的話,就能夠真正利益家人,不需要別人助念。想想海賢老和尚,不就這樣給我們留下開示嗎?自己走,不要助念。如果還存著助念的心,說明我們的信心、願心都不夠。你信願不足,怎麼能夠持名成就?
所以靜瑜真誠地勸大家,放下一切希求外緣的心,把這個妄念紛飛的心收回來,安住在家裡,安住在閑靜處,每天認認真真地念佛、聽經、拜《淨修捷要》,深入「大經科註」的學習,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直至見到阿彌陀佛,直至你能夠坐上蓮花台。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自己付出的都是值得的。這是在末法時代,最真實的、最利益自己的修行。
這是靜瑜的建議,僅供這位同學參考。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您好。靜瑜收到您的來信,問這樣的一個問題,說最近同修家屬往生特別多,都需要助念,如果不去就會讓別人認為不發心、不合群,也擔心自己家人需要別人助念怎麼辦?如果去,是非就多。譬如一位亡者三天一直在大喘氣,我就對同修建議:要代父親懺悔,或是不中斷念佛,私下懺悔。但是有人就會意見分歧,說沒必要,念佛是最大懺悔。我也有點生煩惱,譬如他們的語氣和做法不認同,我就不想去助念,但是還覺得傷了和氣。自己實在沒有智慧,有時也問自己,是不是發心不夠、心量太小。請問老師我是否應該繼續參加助念?
我們修行淨土貴在發菩提心,所謂「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願一切眾生成佛的心,這個心是無染的清淨心,是安清淨心,是樂清淨心。當這個心有染污的時候,有煩惱的時候,菩提心就不清淨了。
自己在學佛的過程當中,發菩提心很重要,但是發心之後,首先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利益眾生。就像我想救度一切眾生,我想救要溺水的人,但是自己都不會游泳,又怎麼能夠跳下水裡救起別人?只能跟著一起沉淪。
所以如果不能自利,就勿言利他。自利首先自己要成就,自己念佛要成就,信願要成就,真正地聽經聞法,教理要成就。當你真正成就之後,你就能夠攝受一切眾生,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所以別人認為自己發不發心、合不合群不重要。這些如果看重的話,說明自己還是有好面子、好名利的心。不必在乎別人怎麼講,自己明白自己的本心。
對於有是非的地方,無論是道場、法會,還是任何一個聚集處,自己盡量地遠離。在閑靜處安心靜修,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當你真正得念佛三昧、得功夫成片的時候,你就能夠以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加持,倒駕慈航普度眾生。
我們在修行當中,自己要時時刻刻地觀照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起心動念處,尤其是對於初學。初學不是說剛剛學佛,或學佛時間很短,有一些學佛很長時間的人,沒有真正了悟佛法的真諦,也是初學。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意見分歧,只要有對立,有煩惱,就說明自己還沒有看破放下。
以前老法師說過一句話:別人錯的都是對的,自己對的都是錯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當你真正念佛有功夫,一天十萬八萬、三萬五萬,念上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你就沒有這些煩惱和對立了。別人說什麼都好,錯的都好。想想海賢老和尚的示現,想想那個電工打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沒有怨言,都好。
所以自己發心夠不夠,心量小不小,不用問別人,如果自己能夠在家一心念佛,得證三昧,說明你的發心就夠了,心量也廣大了。我能夠在家裡安住,能夠把這聲聲佛號,普皆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有廣大的菩薩心量。而不在乎你是不是到處跑道場,到處跑法會,到處給人助念。關鍵的是用真心,用真誠心去做。我們往往在出去做這些所謂利益他人的事情當中,讓自己墮落了。自己的名利心、貪求心、爭論的心、是非的心,全部都出來了,把自己的菩提心都染污了,沒有辦法好好地一心念佛。自己都不能得利益,怎麼能夠利益亡者?自己都沒有功夫,怎麼能幫助亡者?
以為出去幫人助念,自己的家人就得到別人的助念是好事。真的是好事嗎?如果來的人不能夠如法助念,反而害了自己的家人。真正利益家人,是自己示現「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當你能夠往生的話,就能夠真正利益家人,不需要別人助念。想想海賢老和尚,不就這樣給我們留下開示嗎?自己走,不要助念。如果還存著助念的心,說明我們的信心、願心都不夠。你信願不足,怎麼能夠持名成就?
所以靜瑜真誠地勸大家,放下一切希求外緣的心,把這個妄念紛飛的心收回來,安住在家裡,安住在閑靜處,每天認認真真地念佛、聽經、拜《淨修捷要》,深入「大經科註」的學習,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直至見到阿彌陀佛,直至你能夠坐上蓮花台。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自己付出的都是值得的。這是在末法時代,最真實的、最利益自己的修行。
這是靜瑜的建議,僅供這位同學參考。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