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回答三個問題41

56 Views
Đại Nguyện Nguyện 18 trong 48 Đại Nguyện của Phật A Di Đà : Nếu con được thành Phật, mà chúng sanh trong mười phương dốc lòng tin tưởng, muốn sanh về cõi nước con chỉ trong mười niệm, nếu không được toại nguyện, thì con chẳng trụ ở Ngôi Chánh Giác, trừ kẻ phạm năm tội nghịch và gièm chê Chánh Pháp. Nam Mô Pháp Giới Tạng Thân A Di Đà Phật Lời Khuyên Tịnh Độ (Ấn Quang Đại Sư) “ Ấn Quang từ Tây qua Ðông, từ Bắc xuống Nam, qua lại hơn vạn dặm, gặp gỡ nhiều người. Trong số đó, lắm kẻ bình nhật tự vỗ ngực là bậc thông Tông, thông Giáo, coi Tịnh Ðộ như uế vật, chỉ sợ nó làm bẩn lây đến mình. Lúc lâm chung, đa số chân loạn tay cuống, kêu cha gào mẹ. Trong số ấy, có những người trì giới niệm Phật già giặn, chắc thật, dù Tín Nguyện chưa đến mức cùng cực, tướng lành chẳng hiện, nhưng đều an nhiên mạng chung. Vì sao như vậy? Là vì tâm thuỷ trong lặng, do phân biệt nên xao động, đục ngầu, sóng thức trào dâng. Do Phật hiệu nên tâm thuỷ ngưng lặng. Bởi thế, kẻ thượng trí chẳng bằng kẻ hạ ngu, biến quá khéo thành vụng về lớn vậy!”
Published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今天來講一下三個問題,這是一位同學郵件發給靜瑜的。他提到自己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遇到很多困惑和障礙,對現實的修行感到很無力,所以他提出:如何發願?如何跟善友共修?如何改變現狀?

我們先談一下如何發願。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任何一種修行,如果沒有願力的引導,就沒有辦法走得持久。我們的願有大願,有小願;有長期的願,有短期的願。就我們淨土宗的同學來講,這一生最重要的、最長遠的大願,就是能夠命終的時候自在無礙地往生極樂淨土,一生成佛。為了實現這個大願,我們可能還有很多小願。要知道我們的菩提心不是能夠馬上成就的,如果發現自己很難成就無上菩提心,要先檢點自己的心裡面,我們的善心佔據了多大的分量。如果自己連善心都提不起來的話,就更妄談菩提心了;如果善心都提不起來,還是有很粗重的煩惱,那麼自己就要從這裡開始認真地發大願力,開始改自己的惡習、惡業,提起正念。

願,關鍵是要能夠落實,能夠比較恆久地堅持下去,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譬如說規定給自己一年當中立一個願,如果煩惱比較粗重,無論是貪、瞋、癡某一方面,都可以先從拜佛和聽經兩方面下手。拜佛從圓滿一定的數量,譬如說三萬、五萬、十萬拜,來消自己的業障。每一次拜下去,都相當於在清空心裡的垃圾,把自己徹底清空之後,成為一個清淨的法器才能裝法。聽經、讀經也是很重要的,能讓自己修戒定慧。每天堅持讀一部經,每天堅持聽一到兩個小時的佛法,給自己的阿賴耶識裡種善種子,只要自己哪怕肯拿出每天一個小時這樣的修行,全心全意地在修持佛法。


雖然我們可能還是在執著和瞋恨的這種波浪當中被拋來拋去,但是你會發現你的心,越來越轉向良善的品質,開發你本有的佛性。只要能夠堅持下去,懷著信心和熱忱,你會一點點地越來越遠離煩惱。通過聞、思、修,你對迷妄的很多活動,你的渴望會越來越少,心越來越嚮往佛法,願力越來越堅定,心變得越來越寧靜和平和,佛法它不可思議的功德,在你的心裡開始顯現。

之後你可以繼續加大定課的數量,拜佛、念佛、聽經聞法,一年、三年、五年,把修行的願一點點地落實在生活當中,同時改自己的毛病習氣,檢點自己在身口意三業方面,有哪些不如法的造作。身有沒有殺盜淫;口有沒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業有沒有貪瞋癡慢疑。每一次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不氣餒。只要自己有堅定的願心,拿出堅定的毅力,修行這條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光明。

在末法時代,我們要先把自己修好,而不要輕易地說出去幫助別人這樣的話。一個人不能自利就很難利他,所以如果能夠安居在僻靜處,認真修持佛法,哪怕很輕忽微小的善行,也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去做。對身邊每一個家人、每一個朋友、每一個有緣認識的人,不要認為他無所助益,只要假以時日,微善都可以匯成巨流。修行並不困難,都在日積月累點滴的努力精進當中。隨著你對佛法的義理了解得越來越深刻,你的願心就會越來越廣大,你的行持也會越來越廣大。所以發願有不變的一生成佛大願,有短期的具體定課的落實,和菩薩六度、淨業三福等等這樣點滴願力的實現,也包括中期的,可以給自己定一個這樣的目標。

關於共修,實際上很多人並不適合長期的,在一個護法團隊裡共修。據靜瑜了解,譬如說在寺院當中,能夠真正長期堅持護持僧團,這種義工團隊的共修,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僅身體要有很大的忍耐力,體力勞動很多;而且即便是在一個師父的引領下共同學習,大家的意見也有相左。個人的脾氣秉性也不完全一致,在這個小圈子裡,也會面臨人事關係的困擾,也會有很多莫明其妙的煩惱生起來。

所以真正比較適合自己的可能是通過個人的靜修,再加上適當地參加短期共修相結合,會好一點。如果個人的靜修,能夠完全保證自己可以自律,可以不斷地精進,那完全可以獨自靜修。但是如果自己沒有這種自律性和精進力的話,可以一個月參加一次共修的佛七,或者是類似這樣的活動。最關鍵的,這種活動要在一個師承法脈之下比較好,不要有不同的師承。最好是能夠有幾個很好的法友在一起,定期地聚到一起共修,念佛、聽經、拜佛、拜《淨修捷要》,乃至於定期的地共修分享佛法,都很好。

在現在如果我們身邊的人,讓自己不能夠遠離貪、瞋、癡三毒,不能夠遠離世俗的消遣娛樂,不能夠讓自己達到究竟的解脫,反而會阻礙自己聞思修的活動,我們就不適合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所以有一句諺語這樣說道:「當你和一個騷動的人在一起,你將被散漫所席捲;當你和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在一起,你將失去所有;當你和一個貪圖舒適的人在一起,你將被瑣事所佔據;當你和一個過度活躍的人在一起,你的定力會分散。」

所以一個不適合的朋友在我們身邊,會把我們自己的修行帶到下道。真正的法友應該是從同一個師父那裡領受教法,能夠脫離世間的俗務,能夠發大菩提心,致力在僻靜處修行這樣的人。我們與這樣的人為友,我們自然而然會感受到他良善品質的影響,沐浴在阿彌陀佛金色的光芒之中,提起精進力。也可以遠程參加像持戒念佛群這樣的,報到定課共修的群體,來對自己有一定的約束力,讓自己不懈怠。這是關於如何共修。

第三個問題就是怎麼樣改變現狀。改變現狀最重要的是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當你的心決定開始改變的時候,這種決定勇猛改變自己的心,你就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的生活圈子,改變自己整個工作狀態。

像早年靜瑜通過學習佛法之後,也是痛改前非,逐漸地給自己從世俗的圈子脫離出來。從制定早晚定課,從規定自己每天聽經、念佛,從強迫自己開始做一些慈善,慢慢地三年、五年,所謂「境隨心轉」,你的境界就會呈現完全不一樣的狀態。當然中間你會經歷很多痛苦、掙扎、猶豫、不安,就像靜瑜當時決定移民一樣。

當我決定想脫離原來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整個生活方式的時候,就決心要移民。移民面臨著失去原先熟悉的朋友圈,不再有司機上下班來接我,要面對香港酷熱的天氣環境,不熟悉的人事環境和根本吃不慣的飲食。但是唯一吸引自己改變的一個動力,就是我能夠把自己放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圈子,改善自己的生活,從根本上讓自己走上完全修行的這樣一個解脫之路。

所以自己移民香港雖然經歷了很多,帶著兩個孩子很不容易,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但是經過六年適應下來之後,六年當中完全放下世間的工作,在香港從事基金會的慈善工作。雖然生活圈子不大,但是身邊的朋友非常乾淨、單純、善良,是真正的法友良伴,讓自己遠離原來生活的不滿、抱怨、糾結和痛苦。古語有講「人挪活,樹挪死」,可能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像靜瑜這樣的選擇,但是我們總是可以做一些改變。因為人的一生並不長,想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完全是自己做主,要對自己的生命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改變的主動權完全在自己手裡,當你決定要選擇這樣生活的時候,就明白你要的是什麼。

所以兒子從美國來電話曾經問過我,說:「媽媽,這些年妳付出很多,無論是時間、精力、親情,付出很多,妳開不開心?」

我說:「所有這些不能用開心還是不開心來判定,而是應該用值不值得。如果讓我回答的話,兒子,我認為媽媽很值得。因為在所有的付出當中,我能收穫到對生命的體悟,能收穫到對佛法的體悟,能真正在更深一層去理解佛陀的教導,能讓自己完全放下世間的種種,真正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和願心。」這是靜瑜最感恩的。我說:「即便是曾經有不開心,曾經也有過痛苦,但是跟世間不一樣,它能夠很快讓我們進入很好的自省和反思,就像化蛹為蝶的這樣一個過程。原先的你是被重重的蠶繭所纏縛,當你一層層地突破出去,展翅高飛的那一天,你發現你已經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蝴蝶。」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明白這一點,改變並不難,關鍵你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而且絕不回頭,絕不後悔,自己知道你在為什麼而努力,不必拖拖拉拉,也不必猶豫不決,所以生活就是這樣。我相信女性在佛法的修持上雖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們發了這種堅定、勇猛的信心,都能夠做到不斷地改變自己、超越自己、提升自己。最後當你回頭看看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天,你完全都認不出自己了。

所以不好的過去就讓它完全放下,對自己要有信心,按照佛菩薩的教導,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假以時日,一定會收穫不可思議的果實。要相信阿彌陀佛,把自己完全交到彌陀的懷抱、彌陀的願力當中,與彌陀慢慢融為一體,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感受到彌陀的慈悲與關愛,我們就能夠理解我們的信願了。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Category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