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不必羨慕在善知識身邊38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分享學佛的這樣一個話題。
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很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親近善知識。對於真正的大德善知識,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跟靜瑜一樣的問題,都想知道如何去親近;也有很多人很羨慕在善知識身邊工作的這些義工或者是護法大德。怎麼樣能夠了解是真正的親近善知識,自己要有所取捨。親近善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真正地依止善知識學習佛法,按照聞思修、戒定慧的次第,一步一步地深入,走向解脫成佛之道。
真正的善知識不僅能幫助自己捨惡修善、入於佛道,也能真正地培養起自己對佛法的恭敬心,所以善知識在整個佛法的修學當中特別重要。但是我們不必羨慕那些在善知識身邊的護法也好、義工也好,因為真正的親近是心與心的親近,並不是身與身的親近;與善知識的緣,也不一定在善知識身邊就能得到成就。佛陀曾經說過,在佛法的修學上每個人都需要獨自上路。
善知識包括外在的善知識和內在的善知識。外在的就是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可以親近的老師;內在的善知識,其實真正的就是自己的心性和善知識的教法契合為一體,最終融合到一起,開顯出自己本有的智慧和福德。
所以依止善知識,真正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心和善知識的心相應,你能相應幾分,你就能有幾分成就。自己對佛法的覺察、觀照、思惟的能力,在善知識法的引導下慢慢地增強,在學佛的道路上能夠越來越自立,能夠越來越觀照到自己菩提心的增長。
反之,那些有緣在善知識身邊的同學,未必就能獲得真正的成就。因為當我們真正走到善知識身邊,往往這種緣分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洗淨自己的心氣,始終保持一種求道若渴的心,始終能夠理智地在善知識身邊虔誠奉事,親近學習,做難遭難遇想,這些都是不可預料的。因為隨著我們來到善知識身邊,可能面對善知識的教斥,就是教導、呵斥,一開始還能歡喜接受,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自己就會慢慢地心懷怨惱,心有狐疑,固執己見,乃至於觀師過失。
真正地與善知識的因緣相契,完全在於自己能不能不在這裡迷失;能不能真正地始終保持初發心;保持自己對眾生的悲心,提升自己的智慧,這一點確實非常不容易。因為靜瑜在這麼多年,六七年的護持工作當中,包括靜瑜自己也是如此,很難保證時時刻刻在心地上去反觀自己。
而真正佛法的修學,全部都是在心地上去修習,親近善知識亦不例外,如果不重修心,不常觀己心,往往就會流於形式。依止善知識不一定能獲得上等的成就,有可能是中下等,甚至只是少許的利益,乃至於如果以顛倒心、很執著的心依止善知識,甚至會很快地墮落。
所以我們在善知識身邊的同學,自己也要常常反省,我們是不是始終能保持正知正見,保持對教理的深刻理解,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對戒定慧的修學,真正在護法工作上做到如理如法的護持;而不是迷失在辦法會當中,迷失在對善知識的崇拜當中,慢慢地越來越執著在善知識身邊各種權利的控制、各種地位的獲得、各種光環的欲望的追求,對自我的執著越來越重。
對善知識保持真正的虔敬心並不容易,它不是一種個人的信仰或者是個人的崇拜,真正的虔敬心是與法相應。在一場又一場的法會當中,在圍繞善知識做無數的事情當中,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心丟了,忘記了以事鍊心的道理,忘記了自己的修行,被種種事相蒙蔽自己的心,更多地著於事相上的做事,很難能夠做到觀法如化。
真正地好好修行,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晃蕩在圍繞善知識這種等待當中,有緣做則歡喜做,沒有緣千萬不必攀緣。自己在家好好修行,認真聽法,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當下自己面對的那個境界就是自己修行最好的境界。
只要有善知識的法在,常聽聞,常思惟,認真落實,往往在法益當中我們就一點點地開顯了自己的根本智慧。反而在圍繞善知識的很多法會、護法工作當中,我們自己變得毫無節制,自己把大量的熱情、大量的精力時間放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沒有辦法保持自己的專注,不能夠把善知識的法義內化為自己本有的智慧,而我們真正內在的智慧,才是我們真正努力追求成長的目標。
所以靜瑜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自己在跟隨善知識學習的過程當中,自己要知道什麼是親近——心與心相應是真正的親近,我們的心跟善知識的智慧、跟他的大悲空性相應,無論身體的遠近,只要心相應就是真正的親近。否則的話,即是善知識身在身邊,我們也不能夠得到任何利益。
親近善知識不能為了利養,不能為了求名,不能為了一己的解脫,而要真實地發出大慈悲心。很多人感覺自己給善知識供養很多財物,就認為自己功德大,超過了其他人,就會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而自命不凡、心高氣傲,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顛倒心、顛倒見,不如法。這種做法都是在修我執,我執的嚴重會讓自己徹底遠離法道,而失去真正的解脫。
這是靜瑜看到的很多現象,因為在最初護持師父的時候,就有人跟靜瑜談過條件,說:「香港歸妳管,大陸歸我管」。我當時就笑了,我說:「真正的護持是沒有地域界限的,全憑自己的發心,自己跟善知識的這種法緣,不必去劃片、分地。」乃至於去年師父入關前,也有大富長者跟靜瑜談,說妳不配去做護持,妳做得很差,我才應該怎麼怎麼樣做,做護法。靜瑜當時也笑了,沒有吭聲。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假的。如果在事相上去追逐這種權利的索取,去追求所謂護法的名聲,自己整個學佛的本因、初發心就錯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自己失去了真誠心和恭敬心,學佛完全流於表面,是不可能有真正成就的。所以我們要明白,怎麼樣才能夠保持住真正的這種心地去求法,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親近善知識,這樣就不會離於法道。
在善知識身邊工作也不容易,它需要很多條件,自己如果勉力去做之的話,往往是身心疲憊,既沒有時間好好地修行,也不能夠把善知識交代的事情做好,兩邊都會失落。就像靜瑜做的這個工作,前兩天也跟身邊的同學分享,它的確是要求的條件特別多。因為真正的一個護法管理者,他不僅要具足大慈悲心,要具足智慧,悲智要雙運。如果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像一個人只能用雙腳走路而眼睛看不見路一樣,很容易走到泥潭當中;反之,如果只有智慧沒有慈悲,就像有了雙目但是雙腳卻不能動彈,也是寸步難行的。
除了悲心和智慧,還需要有戒定慧方面很深的修學和正知正見,具有足夠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能夠應付非常緊張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面對各種流言蜚語和壓力;能夠通達世間法,了解法律法規,具有足夠的社會經驗;還要通達佛門的儀軌,了解佛門的法事活動;要具有足夠的溝通能力,跟僧團、跟義工、跟護法長者、大德居士、普通信眾、社會人士,都要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要具有能處理危機事件、突發事件的這種能力,要具有駕馭大型法會活動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脫離開世間賺錢養家的工作之後,能夠沒有掛罣地投入到佛法的護持當中。尤其是女性在做佛門護持的時候,難度更多、更大,所面臨的不單純是對個人能力素質的挑戰,還有很多流言蜚語。為人既要謙卑有禮,又要具有原則主見,要能夠在短時間內判斷很多事情的抉擇。種種這些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基本素質,它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對於普通義工來講,它也分專業素質能力的要求,譬如攝影的、聽打的、秘書組的、行政管理的,都要有各自的專業能力。即便是最普通的隨喜義工,做一些簡單的勞力工作,也要有一些佛門當中的基本培訓。所以對於佛門的護持來講,護法工作很不容易,真正在善知識身邊工作也很不容易,不是說我們想來做就可以做的。
扣除這些大量的工作之外,自己還要有早晚定課和佛法的修學,保持自己內心的正念,有很強的自律能力,這都是對一個人一種很高的要求。
所以靜瑜更希望大家能夠安住在家裡和自己的本有崗位,能夠有條不紊地、非常安定自在地把佛法修學深入下去,通過長期的聞思修、通過專注地念佛菩薩的名號,把自己對極樂世界的信願在這一生圓滿,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障礙,這就足矣,所以不必羨慕在善知識身邊。
這裡有一段宋詞,是講如何在善知識身邊親近善知識的,很好。靜瑜念一下,作為今天分享的總結。「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依止違法善根斷,如理事師求加持。一切時處普攝護,諸善知識真佛身。但觀功德勿尋過,並念大恩求加持。殷重淨信為意樂,身命財物如教修。殊勝供養作加行,唯令師喜求加持。」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在佛法的修學上,既有理上的通達,也有事上的修行和落實,理事雙修無礙,真正地能夠得到內證和內悟。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很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親近善知識。對於真正的大德善知識,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跟靜瑜一樣的問題,都想知道如何去親近;也有很多人很羨慕在善知識身邊工作的這些義工或者是護法大德。怎麼樣能夠了解是真正的親近善知識,自己要有所取捨。親近善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真正地依止善知識學習佛法,按照聞思修、戒定慧的次第,一步一步地深入,走向解脫成佛之道。
真正的善知識不僅能幫助自己捨惡修善、入於佛道,也能真正地培養起自己對佛法的恭敬心,所以善知識在整個佛法的修學當中特別重要。但是我們不必羨慕那些在善知識身邊的護法也好、義工也好,因為真正的親近是心與心的親近,並不是身與身的親近;與善知識的緣,也不一定在善知識身邊就能得到成就。佛陀曾經說過,在佛法的修學上每個人都需要獨自上路。
善知識包括外在的善知識和內在的善知識。外在的就是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可以親近的老師;內在的善知識,其實真正的就是自己的心性和善知識的教法契合為一體,最終融合到一起,開顯出自己本有的智慧和福德。
所以依止善知識,真正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心和善知識的心相應,你能相應幾分,你就能有幾分成就。自己對佛法的覺察、觀照、思惟的能力,在善知識法的引導下慢慢地增強,在學佛的道路上能夠越來越自立,能夠越來越觀照到自己菩提心的增長。
反之,那些有緣在善知識身邊的同學,未必就能獲得真正的成就。因為當我們真正走到善知識身邊,往往這種緣分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洗淨自己的心氣,始終保持一種求道若渴的心,始終能夠理智地在善知識身邊虔誠奉事,親近學習,做難遭難遇想,這些都是不可預料的。因為隨著我們來到善知識身邊,可能面對善知識的教斥,就是教導、呵斥,一開始還能歡喜接受,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自己就會慢慢地心懷怨惱,心有狐疑,固執己見,乃至於觀師過失。
真正地與善知識的因緣相契,完全在於自己能不能不在這裡迷失;能不能真正地始終保持初發心;保持自己對眾生的悲心,提升自己的智慧,這一點確實非常不容易。因為靜瑜在這麼多年,六七年的護持工作當中,包括靜瑜自己也是如此,很難保證時時刻刻在心地上去反觀自己。
而真正佛法的修學,全部都是在心地上去修習,親近善知識亦不例外,如果不重修心,不常觀己心,往往就會流於形式。依止善知識不一定能獲得上等的成就,有可能是中下等,甚至只是少許的利益,乃至於如果以顛倒心、很執著的心依止善知識,甚至會很快地墮落。
所以我們在善知識身邊的同學,自己也要常常反省,我們是不是始終能保持正知正見,保持對教理的深刻理解,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對戒定慧的修學,真正在護法工作上做到如理如法的護持;而不是迷失在辦法會當中,迷失在對善知識的崇拜當中,慢慢地越來越執著在善知識身邊各種權利的控制、各種地位的獲得、各種光環的欲望的追求,對自我的執著越來越重。
對善知識保持真正的虔敬心並不容易,它不是一種個人的信仰或者是個人的崇拜,真正的虔敬心是與法相應。在一場又一場的法會當中,在圍繞善知識做無數的事情當中,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心丟了,忘記了以事鍊心的道理,忘記了自己的修行,被種種事相蒙蔽自己的心,更多地著於事相上的做事,很難能夠做到觀法如化。
真正地好好修行,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晃蕩在圍繞善知識這種等待當中,有緣做則歡喜做,沒有緣千萬不必攀緣。自己在家好好修行,認真聽法,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當下自己面對的那個境界就是自己修行最好的境界。
只要有善知識的法在,常聽聞,常思惟,認真落實,往往在法益當中我們就一點點地開顯了自己的根本智慧。反而在圍繞善知識的很多法會、護法工作當中,我們自己變得毫無節制,自己把大量的熱情、大量的精力時間放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沒有辦法保持自己的專注,不能夠把善知識的法義內化為自己本有的智慧,而我們真正內在的智慧,才是我們真正努力追求成長的目標。
所以靜瑜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自己在跟隨善知識學習的過程當中,自己要知道什麼是親近——心與心相應是真正的親近,我們的心跟善知識的智慧、跟他的大悲空性相應,無論身體的遠近,只要心相應就是真正的親近。否則的話,即是善知識身在身邊,我們也不能夠得到任何利益。
親近善知識不能為了利養,不能為了求名,不能為了一己的解脫,而要真實地發出大慈悲心。很多人感覺自己給善知識供養很多財物,就認為自己功德大,超過了其他人,就會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而自命不凡、心高氣傲,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顛倒心、顛倒見,不如法。這種做法都是在修我執,我執的嚴重會讓自己徹底遠離法道,而失去真正的解脫。
這是靜瑜看到的很多現象,因為在最初護持師父的時候,就有人跟靜瑜談過條件,說:「香港歸妳管,大陸歸我管」。我當時就笑了,我說:「真正的護持是沒有地域界限的,全憑自己的發心,自己跟善知識的這種法緣,不必去劃片、分地。」乃至於去年師父入關前,也有大富長者跟靜瑜談,說妳不配去做護持,妳做得很差,我才應該怎麼怎麼樣做,做護法。靜瑜當時也笑了,沒有吭聲。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假的。如果在事相上去追逐這種權利的索取,去追求所謂護法的名聲,自己整個學佛的本因、初發心就錯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自己失去了真誠心和恭敬心,學佛完全流於表面,是不可能有真正成就的。所以我們要明白,怎麼樣才能夠保持住真正的這種心地去求法,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親近善知識,這樣就不會離於法道。
在善知識身邊工作也不容易,它需要很多條件,自己如果勉力去做之的話,往往是身心疲憊,既沒有時間好好地修行,也不能夠把善知識交代的事情做好,兩邊都會失落。就像靜瑜做的這個工作,前兩天也跟身邊的同學分享,它的確是要求的條件特別多。因為真正的一個護法管理者,他不僅要具足大慈悲心,要具足智慧,悲智要雙運。如果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像一個人只能用雙腳走路而眼睛看不見路一樣,很容易走到泥潭當中;反之,如果只有智慧沒有慈悲,就像有了雙目但是雙腳卻不能動彈,也是寸步難行的。
除了悲心和智慧,還需要有戒定慧方面很深的修學和正知正見,具有足夠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能夠應付非常緊張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面對各種流言蜚語和壓力;能夠通達世間法,了解法律法規,具有足夠的社會經驗;還要通達佛門的儀軌,了解佛門的法事活動;要具有足夠的溝通能力,跟僧團、跟義工、跟護法長者、大德居士、普通信眾、社會人士,都要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要具有能處理危機事件、突發事件的這種能力,要具有駕馭大型法會活動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脫離開世間賺錢養家的工作之後,能夠沒有掛罣地投入到佛法的護持當中。尤其是女性在做佛門護持的時候,難度更多、更大,所面臨的不單純是對個人能力素質的挑戰,還有很多流言蜚語。為人既要謙卑有禮,又要具有原則主見,要能夠在短時間內判斷很多事情的抉擇。種種這些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基本素質,它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對於普通義工來講,它也分專業素質能力的要求,譬如攝影的、聽打的、秘書組的、行政管理的,都要有各自的專業能力。即便是最普通的隨喜義工,做一些簡單的勞力工作,也要有一些佛門當中的基本培訓。所以對於佛門的護持來講,護法工作很不容易,真正在善知識身邊工作也很不容易,不是說我們想來做就可以做的。
扣除這些大量的工作之外,自己還要有早晚定課和佛法的修學,保持自己內心的正念,有很強的自律能力,這都是對一個人一種很高的要求。
所以靜瑜更希望大家能夠安住在家裡和自己的本有崗位,能夠有條不紊地、非常安定自在地把佛法修學深入下去,通過長期的聞思修、通過專注地念佛菩薩的名號,把自己對極樂世界的信願在這一生圓滿,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障礙,這就足矣,所以不必羨慕在善知識身邊。
這裡有一段宋詞,是講如何在善知識身邊親近善知識的,很好。靜瑜念一下,作為今天分享的總結。「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依止違法善根斷,如理事師求加持。一切時處普攝護,諸善知識真佛身。但觀功德勿尋過,並念大恩求加持。殷重淨信為意樂,身命財物如教修。殊勝供養作加行,唯令師喜求加持。」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在佛法的修學上,既有理上的通達,也有事上的修行和落實,理事雙修無礙,真正地能夠得到內證和內悟。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