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看透生死才肯真念佛(下)16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來繼續分享「看透生死才肯真念佛」。
上一節,我們講的是面對生我們應該怎麼樣去認知,是通過佛所講的十二因緣法,我們來徹底地去了解,要徹底地斷情執,尤其是要斷欲念。死亡同樣是我們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有生就必有死,對死亡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尤其是學佛的同學,死亡是一個大問題,怎麼個死法,死了之後去哪裡,這是我們這一生修行的目標。
學佛的同學都知道,死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它只是這一生的結束,可能又是下一世的開始。但是對於真正拿得往生把握的,就徹底地脫離了輪迴的渠道。如果我們提前能夠了知死是怎麼回事,做好準備,隨時都能夠知道當死亡來臨的時候,自己能夠從容面對。就跟我們要上戰場,軍人要作戰一樣,你經常做操練,真正上戰場的時候,你就能夠遊刃有餘地去面對敵人。
所以我們平時所有的修行,都是為了最後臨終那一念自己能夠把握住。這也是靜瑜在靜修之後,常常思惟的一個問題。在去年年底靜瑜的大兒子,大寶放假從美國回來,參加了他奶奶的葬禮,他奶奶正好年底剛去世。從東北回來之後跟靜瑜見面,就很嚴肅地、很認真地跟靜瑜探討這個話題:如何面對死亡。他就說:「媽媽,我希望妳念一輩子佛,走的時候要非常安詳、寧靜,不要有很多人來哭、來鬧,身邊幾個人念佛送行就好。」
我兒子說:「最好媽媽妳能提前預知時至,這樣的話,我從美國回來,提前訂機票比較方便。走的時候,不要有什麼疾病,不要有痛苦。死也並不可怕,誰都要面對。」還建議我說不要存骨灰,有墓地。他說希望把骨灰撒到大海裡。然後說:「每年,媽媽我紀念妳的時候,可能看看妳以前寫的文章,看看妳照片,想想妳對我們的期望,就可以了,不搞那些形式。」
我靜靜地聽完之後,也很感慨,看到兒子也長大。自己也知道,這一關是我們都要去面對的。生命本來就是很脆弱的,就像狂風當中的一盞小燈火,隨時都會被業力之風吹滅,只有真實修行的人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之燈,了解、熟悉死亡,用真實的修行改變我們的業力,用真實的願力、真實的信念贏得阿彌陀佛慈父來接引,回歸極樂老家。
這個身體只是我們這一生臨時租用的一個房子,身體不是我們所有的,我們可以有使用權。知道這一點,我們離開的時候就不會痛苦,知道身體只是地、水、風、火、空,它暫時組合的一堆元素符號而已。人的死亡是一期生命的開始,希望我們新的生命開在蓮花裡,在極樂世界安家。死亡就是一個搬家,一個房子破了,再換一個房子,換到極樂世界是無比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慈父所建立的這樣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也有的,換房子可能換到畜生道,換到鬼道,或者地獄道,或者來世作人。
我們在死亡的時候,身體都會有一些變化,因為身體是由蘊藏五大的心所發展出來的。我們的感官意識是由心所產生的;我們的肉、骨頭,還有嗅覺器官,就是鼻根和香塵,是由地大所組成的,就是這些像地一樣很堅硬的物質;血液,還有味覺器官,舌根、味塵和身體中所有的液體,像汗水、鼻水這些,小便這些,都是由水大所組成的;我們的體溫、還有視覺器官,眼根和色塵是由火大所組成的,就是溫度;我們的呼吸、還有觸覺器官,身根和觸塵是由風大所組成的;身體中的腔穴、聽覺器官,耳根和聲塵是由空大所組成的。
身體在死亡的時候,五根慢慢地停止運作,眼、耳、鼻、舌、身一點點地就處於分解狀態。先是地大,地大在分解,身體開始感覺失掉一切力量,一點力氣都沒有,坐不起來,挺不直,無法握住任何東西。甚至沒有辦法撐住頭部,感覺好像在掉落,沉到地下一樣,感覺身體被很大的重力壓碎。所以人在臨終的時候,如果沒有修行,你哪怕往他身上放一個絲巾,他都會感覺像山一樣壓來,很痛苦。身體非常沉重,眼睛也很難睜開,色蘊在分解,心會很激動,很多人都會陷入昏迷狀態,這是地大融入水大的現象。
水大開始出現分解的時候,我們就無法控制身上的液體,會流鼻水,流口水,眼淚也會留下來,大小便都會失禁,臉色變得蒼白,沒有血色,鼻腔塌陷,會覺得非常口渴,死亡的氣味都會圍繞著我們。身體的覺受慢慢地減弱,會出現苦樂,身上會覺得又濕又冷,很痛苦。心情也會變得非常暴躁、緊張,就好像掉到大海裡滅頂,或者要被大水所沖走一樣。
火大分解的時候,體溫就開始降低了,一般是腳和手開始冷,最後是心。我們都知道,地獄道的是腳底最後涼卻,就是神識從腳底板走。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相反,是在頭頂出去,所以最後溫度停止是頭頂,就是你在探視的時候看往生的同修,他的頭頂都還是溫熱的。火大分解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喝水,或者消化任何東西,心裡或者一陣清明,一陣混亂,記不得家人、朋友的名字,聲音和視線都模糊,看不清外面。
靜瑜記得在早年,公司裡有一個員工,母親得癌症,要往生的時候就是。靜瑜過去,我記得拿著阿彌陀佛的佛像給她看,她看不清。就跟她女兒講:「根本就不知道陳總手裡拿的是什麼,什麼都看不清。」對臨終的人來講,心內的體驗就像大火焚身一樣,感覺到陷入熊熊大火之中,這是火大融入風大的徵象。
風大開始分解的時候,呼吸就開始越來越困難,喘氣非常費勁,呼氣變得長,吸氣變得短、費力。心識完全開始混亂,會出現很多幻覺,看到很多幻影。如果我們平生做的壞事多,就會看到很多恐怖的現象,被人追這些,會出現很多這些境相,很恐怖;如果這一生行善,過著都是非常友善、慈悲的生活,就會感覺到很祥和,有的人會看到天堂的景象,遇到很好的朋友。對善人來講,死亡的時候是安詳的,沒有恐懼。所以像很多即便是沒有念佛的老人家,一生行善積德,走的時候也會預知時至,走的時候非常安靜,沒有任何痛苦。
這些現象都是我們在死亡的時候會出現。就像佛所講的,我們在真正命終的時候,猶如生龜脫殼,是非常痛苦而殘忍。只有真正念佛的同學,他會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會有這些現象出現,心情會很平定,始終抓住一句佛號,正念分明。
我們在看定弘師父奶奶往生視頻的時候就看到,老人家最後呼吸停止的時候,手指還在不斷地撥動佛珠,在念佛。所以真正明白這一點,就能夠想起徹悟大師所開示的這段話:生死事大,「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十六個字很重要。你真正要了生死,才肯真發菩提心。
信得深,願得急,持住這一句佛號,不肯放鬆。你平時天天念,到往生的時候,壽命終了那一天,自然而然還是念佛;平時不念佛,沒有修行,到往生的時候,就會亂了手腳。自己看到各種境相,平時就會很慌亂,憶不起佛號,等到你往生的時候,也會同樣,可能跟著冤親債主走,或者自己就錯亂了。
我們這一生修行,真正提起生死之心的話,就如徹悟大師所說:「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講我們就在輪迴裡很難出離,這就是這一生修行沒有結果,只是種一點善根,沒有真正地發起出離心。
在平時的生活中提不起觀慧,就觀照的智慧。我這一天到底是在做什麼?為什麼做?我應該怎麼做?做的結果是什麼?我是在為輪迴業去不斷的所謂的修行,還是真正地為了生死而修行?幾個念頭在佛號上?幾多念頭都是在輪迴業當中?
如果「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這是講在輪迴當中,我們三惡道去得多。人身最為難得,最易失去,「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這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為弟子所開示的。當時看到一堆螞蟻,佛就給身邊的弟子開示,說:七尊佛都過去了,螞蟻還沒有離開螞蟻身,還是執著,不斷地投胎做螞蟻;八萬大劫都過去了,鴿子還沒有離開鴿子身,還在惡道當中,死了之後還投胎做鴿子。
「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就畜生道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但是鬼道、地獄道的時間更是要加倍的長。「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這是大師給我們開示的,想到在三惡道的苦,沒有歸依處,沒有救度,想到這裡都衣毛倒豎,跟著火一樣,苦不堪言。這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給我們的提示。
我們平時在生活當中要常常去想到,我們是不是執著外面的事相,要真正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常常要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影這三個字是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我們所處的境界都是假的。夢是虛幻的,幻影也是虛幻的,不是真的,不真實,我們不要自己把它著實了。你著實了,在生活當中你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我執,沒有辦法出離。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泡」是指水泡;「露」是指晨露,早晨的露水;「電」是指閃電。這三個字是講我們這一生的時間很短,水泡一出就沒了,閃電也是剎那就過去。所以短暫的這一生,自己要看明白,要把它全力以赴地用到修行上,不要被世間的世俗之事纏繞,被它纏繞了,我們就沒有辦法這一生脫離。
要常常觀照:我們是不是還執著於一些讚歎表揚、一些批評、一些得與失;我們是不是會因為被人忽視感到困擾、難過;是不是會因為受到人家關注而感到激動興奮;是不是我們很容易,在任何逆境惡緣下就可以憶念起三寶,可以憶念起佛號,可以憶念起師父,可以憶念起經義所教導的內容。如果我們能夠脫離開我之前所講的世間八法,能夠常常很容易地憶念起佛號,說明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增加一分把握
我們要明白,這一生自己遇到這個法門,是無比的殊勝難得。如果不是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阿彌陀佛,遇到彌陀四十八願的威神加持,想出離六道輪迴,是難上加難。沒有那個定力,沒有那種福德,我們是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以堅定的信心,以堅定的願力,投靠在彌陀的懷抱裡,一定會出離,大家要有這種信心。
信心不是空口說的,平時要有修行。第一個要有定課,用定課增加自己往生的信心。就像我們要考北大、清華,你平時根本就不上課,根本就不學習,那你喊這口號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定課非常重要,早晚定課要認真地去做,在每一次定課之後,都提醒自己要覺悟、要提升,不要流於形式,這是自己信心的一個保證。
第二點要常常提醒自己看破、放下。世間的事都是假的,不要去執著它。看破一分,就能放下一分,極樂世界往生的把握就多一分,所以看破、放下很重要。自己也常常提醒身邊的善友,一起看破、放下。看破世間的事,看破世間的人,看破世間的種種境界,絕對不被它所纏縛。要用彌陀的佛號,要用無比的信願,從這裡解脫出來,不要讓自己被這些世法所拘住。
第三點要給自己增加往生的福德、往生的因緣、往生的善根。這三點很重要,善根、福德、因緣離不開我們常常講的扎根教育。尤其是《觀經》當中提到的「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十六個字盡此一生地奉行落實。在什麼情況下落實?在我們真心求往生的菩提心的願力下,去落實。不離開這個道,只要偏離了這個道,我們沒有善根,沒有福德,也決定沒有極樂世界往生的因緣。
連世間的五倫、五常都做不到,不可能是善男子善女人。無論是《阿彌陀經》,還是《無量壽經》,不是為這種人講的,《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說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不僅要具足世間的善,也要具足出世間的善。怎麼可以做出悖逆父母,背叛師長的事情?這樣的事情不可以做,做了果報很不好。自己要考慮一下因果,因果都很重。
我們多讀讀世間這些忠孝仁義的書。靜瑜的《感應篇》沒有講完,很遺憾。我們如果看到《感應篇》的後半部就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些惡業在我們將來臨終的時候都會現前,不真心懺悔,所造作的惡業都會嚴重地障礙自己往生。所以惡業不可以造,自己要明白這一點。
這是靜瑜要跟大家分享的。真正常常思惟這個「死」字,每一天就能夠過得很莊嚴,很有意義。相信大家都能做到,我們善友為依,互相提醒。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上一節,我們講的是面對生我們應該怎麼樣去認知,是通過佛所講的十二因緣法,我們來徹底地去了解,要徹底地斷情執,尤其是要斷欲念。死亡同樣是我們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有生就必有死,對死亡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尤其是學佛的同學,死亡是一個大問題,怎麼個死法,死了之後去哪裡,這是我們這一生修行的目標。
學佛的同學都知道,死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它只是這一生的結束,可能又是下一世的開始。但是對於真正拿得往生把握的,就徹底地脫離了輪迴的渠道。如果我們提前能夠了知死是怎麼回事,做好準備,隨時都能夠知道當死亡來臨的時候,自己能夠從容面對。就跟我們要上戰場,軍人要作戰一樣,你經常做操練,真正上戰場的時候,你就能夠遊刃有餘地去面對敵人。
所以我們平時所有的修行,都是為了最後臨終那一念自己能夠把握住。這也是靜瑜在靜修之後,常常思惟的一個問題。在去年年底靜瑜的大兒子,大寶放假從美國回來,參加了他奶奶的葬禮,他奶奶正好年底剛去世。從東北回來之後跟靜瑜見面,就很嚴肅地、很認真地跟靜瑜探討這個話題:如何面對死亡。他就說:「媽媽,我希望妳念一輩子佛,走的時候要非常安詳、寧靜,不要有很多人來哭、來鬧,身邊幾個人念佛送行就好。」
我兒子說:「最好媽媽妳能提前預知時至,這樣的話,我從美國回來,提前訂機票比較方便。走的時候,不要有什麼疾病,不要有痛苦。死也並不可怕,誰都要面對。」還建議我說不要存骨灰,有墓地。他說希望把骨灰撒到大海裡。然後說:「每年,媽媽我紀念妳的時候,可能看看妳以前寫的文章,看看妳照片,想想妳對我們的期望,就可以了,不搞那些形式。」
我靜靜地聽完之後,也很感慨,看到兒子也長大。自己也知道,這一關是我們都要去面對的。生命本來就是很脆弱的,就像狂風當中的一盞小燈火,隨時都會被業力之風吹滅,只有真實修行的人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之燈,了解、熟悉死亡,用真實的修行改變我們的業力,用真實的願力、真實的信念贏得阿彌陀佛慈父來接引,回歸極樂老家。
這個身體只是我們這一生臨時租用的一個房子,身體不是我們所有的,我們可以有使用權。知道這一點,我們離開的時候就不會痛苦,知道身體只是地、水、風、火、空,它暫時組合的一堆元素符號而已。人的死亡是一期生命的開始,希望我們新的生命開在蓮花裡,在極樂世界安家。死亡就是一個搬家,一個房子破了,再換一個房子,換到極樂世界是無比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慈父所建立的這樣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也有的,換房子可能換到畜生道,換到鬼道,或者地獄道,或者來世作人。
我們在死亡的時候,身體都會有一些變化,因為身體是由蘊藏五大的心所發展出來的。我們的感官意識是由心所產生的;我們的肉、骨頭,還有嗅覺器官,就是鼻根和香塵,是由地大所組成的,就是這些像地一樣很堅硬的物質;血液,還有味覺器官,舌根、味塵和身體中所有的液體,像汗水、鼻水這些,小便這些,都是由水大所組成的;我們的體溫、還有視覺器官,眼根和色塵是由火大所組成的,就是溫度;我們的呼吸、還有觸覺器官,身根和觸塵是由風大所組成的;身體中的腔穴、聽覺器官,耳根和聲塵是由空大所組成的。
身體在死亡的時候,五根慢慢地停止運作,眼、耳、鼻、舌、身一點點地就處於分解狀態。先是地大,地大在分解,身體開始感覺失掉一切力量,一點力氣都沒有,坐不起來,挺不直,無法握住任何東西。甚至沒有辦法撐住頭部,感覺好像在掉落,沉到地下一樣,感覺身體被很大的重力壓碎。所以人在臨終的時候,如果沒有修行,你哪怕往他身上放一個絲巾,他都會感覺像山一樣壓來,很痛苦。身體非常沉重,眼睛也很難睜開,色蘊在分解,心會很激動,很多人都會陷入昏迷狀態,這是地大融入水大的現象。
水大開始出現分解的時候,我們就無法控制身上的液體,會流鼻水,流口水,眼淚也會留下來,大小便都會失禁,臉色變得蒼白,沒有血色,鼻腔塌陷,會覺得非常口渴,死亡的氣味都會圍繞著我們。身體的覺受慢慢地減弱,會出現苦樂,身上會覺得又濕又冷,很痛苦。心情也會變得非常暴躁、緊張,就好像掉到大海裡滅頂,或者要被大水所沖走一樣。
火大分解的時候,體溫就開始降低了,一般是腳和手開始冷,最後是心。我們都知道,地獄道的是腳底最後涼卻,就是神識從腳底板走。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相反,是在頭頂出去,所以最後溫度停止是頭頂,就是你在探視的時候看往生的同修,他的頭頂都還是溫熱的。火大分解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喝水,或者消化任何東西,心裡或者一陣清明,一陣混亂,記不得家人、朋友的名字,聲音和視線都模糊,看不清外面。
靜瑜記得在早年,公司裡有一個員工,母親得癌症,要往生的時候就是。靜瑜過去,我記得拿著阿彌陀佛的佛像給她看,她看不清。就跟她女兒講:「根本就不知道陳總手裡拿的是什麼,什麼都看不清。」對臨終的人來講,心內的體驗就像大火焚身一樣,感覺到陷入熊熊大火之中,這是火大融入風大的徵象。
風大開始分解的時候,呼吸就開始越來越困難,喘氣非常費勁,呼氣變得長,吸氣變得短、費力。心識完全開始混亂,會出現很多幻覺,看到很多幻影。如果我們平生做的壞事多,就會看到很多恐怖的現象,被人追這些,會出現很多這些境相,很恐怖;如果這一生行善,過著都是非常友善、慈悲的生活,就會感覺到很祥和,有的人會看到天堂的景象,遇到很好的朋友。對善人來講,死亡的時候是安詳的,沒有恐懼。所以像很多即便是沒有念佛的老人家,一生行善積德,走的時候也會預知時至,走的時候非常安靜,沒有任何痛苦。
這些現象都是我們在死亡的時候會出現。就像佛所講的,我們在真正命終的時候,猶如生龜脫殼,是非常痛苦而殘忍。只有真正念佛的同學,他會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會有這些現象出現,心情會很平定,始終抓住一句佛號,正念分明。
我們在看定弘師父奶奶往生視頻的時候就看到,老人家最後呼吸停止的時候,手指還在不斷地撥動佛珠,在念佛。所以真正明白這一點,就能夠想起徹悟大師所開示的這段話:生死事大,「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十六個字很重要。你真正要了生死,才肯真發菩提心。
信得深,願得急,持住這一句佛號,不肯放鬆。你平時天天念,到往生的時候,壽命終了那一天,自然而然還是念佛;平時不念佛,沒有修行,到往生的時候,就會亂了手腳。自己看到各種境相,平時就會很慌亂,憶不起佛號,等到你往生的時候,也會同樣,可能跟著冤親債主走,或者自己就錯亂了。
我們這一生修行,真正提起生死之心的話,就如徹悟大師所說:「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講我們就在輪迴裡很難出離,這就是這一生修行沒有結果,只是種一點善根,沒有真正地發起出離心。
在平時的生活中提不起觀慧,就觀照的智慧。我這一天到底是在做什麼?為什麼做?我應該怎麼做?做的結果是什麼?我是在為輪迴業去不斷的所謂的修行,還是真正地為了生死而修行?幾個念頭在佛號上?幾多念頭都是在輪迴業當中?
如果「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這是講在輪迴當中,我們三惡道去得多。人身最為難得,最易失去,「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這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為弟子所開示的。當時看到一堆螞蟻,佛就給身邊的弟子開示,說:七尊佛都過去了,螞蟻還沒有離開螞蟻身,還是執著,不斷地投胎做螞蟻;八萬大劫都過去了,鴿子還沒有離開鴿子身,還在惡道當中,死了之後還投胎做鴿子。
「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就畜生道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但是鬼道、地獄道的時間更是要加倍的長。「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這是大師給我們開示的,想到在三惡道的苦,沒有歸依處,沒有救度,想到這裡都衣毛倒豎,跟著火一樣,苦不堪言。這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給我們的提示。
我們平時在生活當中要常常去想到,我們是不是執著外面的事相,要真正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常常要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影這三個字是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我們所處的境界都是假的。夢是虛幻的,幻影也是虛幻的,不是真的,不真實,我們不要自己把它著實了。你著實了,在生活當中你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我執,沒有辦法出離。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泡」是指水泡;「露」是指晨露,早晨的露水;「電」是指閃電。這三個字是講我們這一生的時間很短,水泡一出就沒了,閃電也是剎那就過去。所以短暫的這一生,自己要看明白,要把它全力以赴地用到修行上,不要被世間的世俗之事纏繞,被它纏繞了,我們就沒有辦法這一生脫離。
要常常觀照:我們是不是還執著於一些讚歎表揚、一些批評、一些得與失;我們是不是會因為被人忽視感到困擾、難過;是不是會因為受到人家關注而感到激動興奮;是不是我們很容易,在任何逆境惡緣下就可以憶念起三寶,可以憶念起佛號,可以憶念起師父,可以憶念起經義所教導的內容。如果我們能夠脫離開我之前所講的世間八法,能夠常常很容易地憶念起佛號,說明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增加一分把握
我們要明白,這一生自己遇到這個法門,是無比的殊勝難得。如果不是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阿彌陀佛,遇到彌陀四十八願的威神加持,想出離六道輪迴,是難上加難。沒有那個定力,沒有那種福德,我們是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以堅定的信心,以堅定的願力,投靠在彌陀的懷抱裡,一定會出離,大家要有這種信心。
信心不是空口說的,平時要有修行。第一個要有定課,用定課增加自己往生的信心。就像我們要考北大、清華,你平時根本就不上課,根本就不學習,那你喊這口號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定課非常重要,早晚定課要認真地去做,在每一次定課之後,都提醒自己要覺悟、要提升,不要流於形式,這是自己信心的一個保證。
第二點要常常提醒自己看破、放下。世間的事都是假的,不要去執著它。看破一分,就能放下一分,極樂世界往生的把握就多一分,所以看破、放下很重要。自己也常常提醒身邊的善友,一起看破、放下。看破世間的事,看破世間的人,看破世間的種種境界,絕對不被它所纏縛。要用彌陀的佛號,要用無比的信願,從這裡解脫出來,不要讓自己被這些世法所拘住。
第三點要給自己增加往生的福德、往生的因緣、往生的善根。這三點很重要,善根、福德、因緣離不開我們常常講的扎根教育。尤其是《觀經》當中提到的「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十六個字盡此一生地奉行落實。在什麼情況下落實?在我們真心求往生的菩提心的願力下,去落實。不離開這個道,只要偏離了這個道,我們沒有善根,沒有福德,也決定沒有極樂世界往生的因緣。
連世間的五倫、五常都做不到,不可能是善男子善女人。無論是《阿彌陀經》,還是《無量壽經》,不是為這種人講的,《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說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不僅要具足世間的善,也要具足出世間的善。怎麼可以做出悖逆父母,背叛師長的事情?這樣的事情不可以做,做了果報很不好。自己要考慮一下因果,因果都很重。
我們多讀讀世間這些忠孝仁義的書。靜瑜的《感應篇》沒有講完,很遺憾。我們如果看到《感應篇》的後半部就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些惡業在我們將來臨終的時候都會現前,不真心懺悔,所造作的惡業都會嚴重地障礙自己往生。所以惡業不可以造,自己要明白這一點。
這是靜瑜要跟大家分享的。真正常常思惟這個「死」字,每一天就能夠過得很莊嚴,很有意義。相信大家都能做到,我們善友為依,互相提醒。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