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你到底有多少福德30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今天來繼續分享關於福德的話題。在《佛說阿彌陀經》裡,佛陀給我們開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這三資糧是往生極樂淨土重要的三個保證。我們對自己的福德有多少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的福德?福德對於我們的修行來講,真的是非常重要,所以今天靜瑜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位高僧關於福德的開示。
我們從這裡可以洞見,到底自己能不能分清什麼才是真正修行路上所需要的福德,而不是世俗所認為的福德。當你能夠分清真正的福德之後,你才能開始積聚福德,開始成就福德,開始能夠用福德作為自己往生的增上緣,這是很重要的。
這位高僧有講:當我們具有修行的福德的時候,你開始對輪迴產生厭離,不願意沉迷在輪迴當中,你開始認為之前所做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現在能夠在心裡不去攀求,能夠放下,這是有福德的表現。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認清輪迴,了知輪迴的幻相,能夠生起出離心,能夠在心裡真正放下這些世間虛妄不實的境界,我們才可能真正不再逃避問題,能夠真正開始沒有貪戀,能夠承擔,能夠真正從這裡解脫出來。所以具有這一點的福德資糧是第一個關鍵。
另外就是當我們具有福德的時候,我們開始發現自己的無知,開始真正從佛法當中尋求智慧,如同三皈依裡面所說的,開始皈依法,深入經藏,皈依佛陀,皈依僧。開始真正尋求能夠給自己帶來心靈解脫的老師。當你心裡發出這樣的善願之後,冥冥當中都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才會遇到真正的這樣的老師。
所以沒有福德和有福德的人差距很大。世間人認為有福德,是豪宅,是名車,是美食,是名牌衣物,是無止境的享樂,是能夠帶來很多感官刺激的這些欲求。但是真正對於佛法修行具有福德資糧的人來講,他尋求的是在佛法的大海裡找到宇宙的真相,能夠不斷挑戰自己的未知,從佛法的大海裡能夠真正明白自己煩惱的根源,這是很重要的。
再來講,當我們沒有福德的時候,我們聽不懂善知識所講的經,也看不懂高深的佛經。可能你認為你能讀懂《金剛經》,能讀懂《佛說阿彌陀經》,但實際上自己並不能真正懂得。而當我們福德資糧具足的時候,你慢慢能體味到佛法的甚深含義,但是又很難對人言說。所謂能夠知其味,而不能真正說明白。開始走向這樣的一條路。
當我們真正具有福德的時候,你會遇到真正的老師,這種老師不會滿足你的自我,他會不斷地打破你的我執,可能會說你不愛聽的話,可能會不斷地去挑戰你的底線,去批評你自己所看不到的一些未知點。但是這個時候你卻能有勇氣願意跟這樣的老師相處,從難過、沮喪不斷地提升到法喜,提升到自在,這是有福德人的表相。
你如果缺乏福德,你決定會轉身而逃的;相反,當你具有福德,你會很歡喜。你知道你能夠赤裸裸地很真實地面對你的老師;能夠在老師身上不斷發現不完美的我,走向完美的我;能夠從不自信走向自信。老師能看到你身上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優點,有缺點;能幫助你提升你想象不到的那個高點,這是你的福德。你能從對老師不斷的信心當中,獲得不斷的加持,不斷地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法喜,這是真正的福德。
當我們具有福德的時候,我們的見地越來越真實,你不會再以是否吃素、拜佛多少、聽經多少來評判一個人是否是佛教徒。開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佛的四法印,你心裡有正確的知見。
走在佛法的這條大路上,你不再忐忑不安,不再惶恐,你清楚地明白自己能夠超越輪迴,能夠洞達所有世間的這些情緒都是苦的根源,能夠了知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慢慢地越來越歡喜接受空性的智慧,能夠超越一切概念,放下一切執著。
你的心裡確確實實是煩惱越來越輕,而自在和法喜越來越增加。這是因為你的見地和你的修行越來越等級別地提升,越來越接近事實的真相。這是福德的表現。
真正有福德的人會明白,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因緣果報,能夠真正開始按照因緣果來運行,相信因果的關係,這是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他不相信因果,不相信無常,認為一切都是永恆的。
真正有福報的人,他會有大量的時間開始修行,他不會常常給自己輸入這樣的觀點:等我忙完這個事業,等我生完孩子,等我做完世間的事情,我再去修行。他不會這樣講,他會認為當下就是修行,無關乎你的事業,也無關乎你所認為的世間的一切事。
當下的一剎那就是你最重要的修行時間,就是你改變心態的時間,把你的輪迴心改為出離心、改為菩提心。對於我們修行淨土的同學來講,就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真正具有福德的人,他會一點點地認識到自己的自私,越來越能夠洞察自己行為的動機,對於微細的心念會把握得越來越細緻,而不是在一些粗狂的表相上進行修行。話越來越少,能夠慢慢回歸到自己的內心,能夠看到自己心裡微細的變化,是和貪瞋癡慢掛鉤,還是跟無上的戒定慧掛鉤?心地是清淨的、平和的、智慧的,還是污濁的、煩惱的、成見很多的、愚癡的?自己都會慢慢地越來越了然。
真正有福德的人,能夠有膽量面對真實的自己,能夠看到沒有任何修飾的自己,他會對這種自我和我執產生強大的對抗力,不斷地去打破自我,不斷地去轉化自我。
在菩薩道的修行上,就是通過利他來化掉對我的執著。能夠知道自我、並不斷轉化自己的修行,是需要巨大的福德的。很多佛教徒對此完全不知情,但是當我們學佛深入到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真正開始具有福德資糧的時候,你就能明白這一樁事情。真正的修行只有一個課題,就是不斷放下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當你把我全部放下,沒有我的時候,沒有我相,當然也就不會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我見,當然慢慢地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去掉。從去四相到去四見,從相上的不執著到見地上的不執著,你的心徹底地清明、開朗,如虛空般廣大,修行真的開始有效果了。這個時候你看這個世界,眼光完全不一樣,看萬事萬物,你的眼界全部都跟世間人不一樣了,那個時候會感到很法喜。
當你真正具有福德的時候,你對佛法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你對佛法的學習不是隔靴騷癢,而是開始產生切膚之痛。佛法帶給你的不是世間單純的快樂,學佛不是為了快樂,是開始真正的那種痛入骨髓的放下,痛入骨髓的從世間抽離出來的感覺,不經過這種痛徹心扉的改變,你不會超越。
你所面對的各種境界不斷地幫你打破自我,你會越來越歡喜修持,而不是認為現在的修行就夠了,恰恰相反,你會不斷地祈求佛陀,祈求阿彌陀佛,希望自己離證悟越來越近。
真正具有福德的人,開始不斷地能夠正視死亡的問題,能夠把身邊頻繁發生的往生案例視為對自己的提醒。你不再麻木不仁,而是開始考慮我這一生,真正的人生唯一的大事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死亡問題,我應該怎麼樣死去?死了以後去哪裡?這是一個有福德的人常常思考的問題。
而不是每天忙於吃、喝、玩、樂,或者是麻木地拜佛、念佛、聽經,這些不是我的目的。我最終的目的,是要在這一生死亡那一時刻來臨的時候,我能夠完全地超越,能夠完全地把握住自己。對於我們修淨土的同學來講,那一時刻就是等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帶我們回歸老家的時刻,帶我們真正往生成佛的時刻。
所以我們歡喜擁抱死亡,而不是懼怕、恐怖、不安。我們平時的修行,為我們這一世往生奠下了堅實的基礎,自己越走心裡越堅定、越有信念。這是一個有福德的人一個真正的目標。
真正有福德的人,你會不斷發現有更多的機會積聚福德。就像已經擁有一千萬、一個億的人,他想再賺一千萬、一個億很容易;相反,很貧窮的人想賺錢確實很難。所以沒有足夠的福德去推動,我們就沒有辦法積聚更多的福德。
你會發現時時處處、在在地地,身邊的每一件事、每個人、每個境界,都是你積聚福德之處。對於我們修學淨土的同學來講,就是無一不是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在積聚無上福德。
具有真正福德的人,他會有真正的虔誠心、真正的信心、真正的悲心,能夠聽明白老師的哪怕簡單的一句話,能夠對老師點滴的舉動都會產生極大的觸動;相反,沒有福德的人缺乏虔誠心、缺乏信心、缺乏悲心。所以有沒有福德差距甚大,自己要仔細觀照自己到底有多少福德。
真正有福德的人,不再有生氣和煩惱。一切的批評、指責、逆境的來臨都是他修行的增上緣,他都歡喜接受,都能夠逆流而上。所以阿彌陀佛說,這是我們往生的三資糧之一,是真實不虛的。福德裡面包含有善根,包含有因緣,當然善根裡也包含有福德和因緣,因緣裡也具有善根和福德,一而三三而一。
真正有福德的人能夠放下自我,不再自私自利,量大福大,真實不虛。真正的修行就是不斷擴大心量,涵容一切。所以我們每一天都可以把它變成增長福德、善根、因緣的一天,增長戒定慧修行的一天。這一天從早念佛念到晚,沒有煩惱,沒有任何世間的欲求,對自己的任何境界都能夠不斷地了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智慧,這一天就過得有意義,沒有白過。對於修行人來講這是真正好好修行的一天,不虛度光陰。福德很重要。我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我們今天來繼續分享關於福德的話題。在《佛說阿彌陀經》裡,佛陀給我們開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這三資糧是往生極樂淨土重要的三個保證。我們對自己的福德有多少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的福德?福德對於我們的修行來講,真的是非常重要,所以今天靜瑜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位高僧關於福德的開示。
我們從這裡可以洞見,到底自己能不能分清什麼才是真正修行路上所需要的福德,而不是世俗所認為的福德。當你能夠分清真正的福德之後,你才能開始積聚福德,開始成就福德,開始能夠用福德作為自己往生的增上緣,這是很重要的。
這位高僧有講:當我們具有修行的福德的時候,你開始對輪迴產生厭離,不願意沉迷在輪迴當中,你開始認為之前所做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現在能夠在心裡不去攀求,能夠放下,這是有福德的表現。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認清輪迴,了知輪迴的幻相,能夠生起出離心,能夠在心裡真正放下這些世間虛妄不實的境界,我們才可能真正不再逃避問題,能夠真正開始沒有貪戀,能夠承擔,能夠真正從這裡解脫出來。所以具有這一點的福德資糧是第一個關鍵。
另外就是當我們具有福德的時候,我們開始發現自己的無知,開始真正從佛法當中尋求智慧,如同三皈依裡面所說的,開始皈依法,深入經藏,皈依佛陀,皈依僧。開始真正尋求能夠給自己帶來心靈解脫的老師。當你心裡發出這樣的善願之後,冥冥當中都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才會遇到真正的這樣的老師。
所以沒有福德和有福德的人差距很大。世間人認為有福德,是豪宅,是名車,是美食,是名牌衣物,是無止境的享樂,是能夠帶來很多感官刺激的這些欲求。但是真正對於佛法修行具有福德資糧的人來講,他尋求的是在佛法的大海裡找到宇宙的真相,能夠不斷挑戰自己的未知,從佛法的大海裡能夠真正明白自己煩惱的根源,這是很重要的。
再來講,當我們沒有福德的時候,我們聽不懂善知識所講的經,也看不懂高深的佛經。可能你認為你能讀懂《金剛經》,能讀懂《佛說阿彌陀經》,但實際上自己並不能真正懂得。而當我們福德資糧具足的時候,你慢慢能體味到佛法的甚深含義,但是又很難對人言說。所謂能夠知其味,而不能真正說明白。開始走向這樣的一條路。
當我們真正具有福德的時候,你會遇到真正的老師,這種老師不會滿足你的自我,他會不斷地打破你的我執,可能會說你不愛聽的話,可能會不斷地去挑戰你的底線,去批評你自己所看不到的一些未知點。但是這個時候你卻能有勇氣願意跟這樣的老師相處,從難過、沮喪不斷地提升到法喜,提升到自在,這是有福德人的表相。
你如果缺乏福德,你決定會轉身而逃的;相反,當你具有福德,你會很歡喜。你知道你能夠赤裸裸地很真實地面對你的老師;能夠在老師身上不斷發現不完美的我,走向完美的我;能夠從不自信走向自信。老師能看到你身上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優點,有缺點;能幫助你提升你想象不到的那個高點,這是你的福德。你能從對老師不斷的信心當中,獲得不斷的加持,不斷地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法喜,這是真正的福德。
當我們具有福德的時候,我們的見地越來越真實,你不會再以是否吃素、拜佛多少、聽經多少來評判一個人是否是佛教徒。開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佛的四法印,你心裡有正確的知見。
走在佛法的這條大路上,你不再忐忑不安,不再惶恐,你清楚地明白自己能夠超越輪迴,能夠洞達所有世間的這些情緒都是苦的根源,能夠了知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慢慢地越來越歡喜接受空性的智慧,能夠超越一切概念,放下一切執著。
你的心裡確確實實是煩惱越來越輕,而自在和法喜越來越增加。這是因為你的見地和你的修行越來越等級別地提升,越來越接近事實的真相。這是福德的表現。
真正有福德的人會明白,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因緣果報,能夠真正開始按照因緣果來運行,相信因果的關係,這是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他不相信因果,不相信無常,認為一切都是永恆的。
真正有福報的人,他會有大量的時間開始修行,他不會常常給自己輸入這樣的觀點:等我忙完這個事業,等我生完孩子,等我做完世間的事情,我再去修行。他不會這樣講,他會認為當下就是修行,無關乎你的事業,也無關乎你所認為的世間的一切事。
當下的一剎那就是你最重要的修行時間,就是你改變心態的時間,把你的輪迴心改為出離心、改為菩提心。對於我們修行淨土的同學來講,就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真正具有福德的人,他會一點點地認識到自己的自私,越來越能夠洞察自己行為的動機,對於微細的心念會把握得越來越細緻,而不是在一些粗狂的表相上進行修行。話越來越少,能夠慢慢回歸到自己的內心,能夠看到自己心裡微細的變化,是和貪瞋癡慢掛鉤,還是跟無上的戒定慧掛鉤?心地是清淨的、平和的、智慧的,還是污濁的、煩惱的、成見很多的、愚癡的?自己都會慢慢地越來越了然。
真正有福德的人,能夠有膽量面對真實的自己,能夠看到沒有任何修飾的自己,他會對這種自我和我執產生強大的對抗力,不斷地去打破自我,不斷地去轉化自我。
在菩薩道的修行上,就是通過利他來化掉對我的執著。能夠知道自我、並不斷轉化自己的修行,是需要巨大的福德的。很多佛教徒對此完全不知情,但是當我們學佛深入到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真正開始具有福德資糧的時候,你就能明白這一樁事情。真正的修行只有一個課題,就是不斷放下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當你把我全部放下,沒有我的時候,沒有我相,當然也就不會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我見,當然慢慢地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去掉。從去四相到去四見,從相上的不執著到見地上的不執著,你的心徹底地清明、開朗,如虛空般廣大,修行真的開始有效果了。這個時候你看這個世界,眼光完全不一樣,看萬事萬物,你的眼界全部都跟世間人不一樣了,那個時候會感到很法喜。
當你真正具有福德的時候,你對佛法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你對佛法的學習不是隔靴騷癢,而是開始產生切膚之痛。佛法帶給你的不是世間單純的快樂,學佛不是為了快樂,是開始真正的那種痛入骨髓的放下,痛入骨髓的從世間抽離出來的感覺,不經過這種痛徹心扉的改變,你不會超越。
你所面對的各種境界不斷地幫你打破自我,你會越來越歡喜修持,而不是認為現在的修行就夠了,恰恰相反,你會不斷地祈求佛陀,祈求阿彌陀佛,希望自己離證悟越來越近。
真正具有福德的人,開始不斷地能夠正視死亡的問題,能夠把身邊頻繁發生的往生案例視為對自己的提醒。你不再麻木不仁,而是開始考慮我這一生,真正的人生唯一的大事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死亡問題,我應該怎麼樣死去?死了以後去哪裡?這是一個有福德的人常常思考的問題。
而不是每天忙於吃、喝、玩、樂,或者是麻木地拜佛、念佛、聽經,這些不是我的目的。我最終的目的,是要在這一生死亡那一時刻來臨的時候,我能夠完全地超越,能夠完全地把握住自己。對於我們修淨土的同學來講,那一時刻就是等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帶我們回歸老家的時刻,帶我們真正往生成佛的時刻。
所以我們歡喜擁抱死亡,而不是懼怕、恐怖、不安。我們平時的修行,為我們這一世往生奠下了堅實的基礎,自己越走心裡越堅定、越有信念。這是一個有福德的人一個真正的目標。
真正有福德的人,你會不斷發現有更多的機會積聚福德。就像已經擁有一千萬、一個億的人,他想再賺一千萬、一個億很容易;相反,很貧窮的人想賺錢確實很難。所以沒有足夠的福德去推動,我們就沒有辦法積聚更多的福德。
你會發現時時處處、在在地地,身邊的每一件事、每個人、每個境界,都是你積聚福德之處。對於我們修學淨土的同學來講,就是無一不是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在積聚無上福德。
具有真正福德的人,他會有真正的虔誠心、真正的信心、真正的悲心,能夠聽明白老師的哪怕簡單的一句話,能夠對老師點滴的舉動都會產生極大的觸動;相反,沒有福德的人缺乏虔誠心、缺乏信心、缺乏悲心。所以有沒有福德差距甚大,自己要仔細觀照自己到底有多少福德。
真正有福德的人,不再有生氣和煩惱。一切的批評、指責、逆境的來臨都是他修行的增上緣,他都歡喜接受,都能夠逆流而上。所以阿彌陀佛說,這是我們往生的三資糧之一,是真實不虛的。福德裡面包含有善根,包含有因緣,當然善根裡也包含有福德和因緣,因緣裡也具有善根和福德,一而三三而一。
真正有福德的人能夠放下自我,不再自私自利,量大福大,真實不虛。真正的修行就是不斷擴大心量,涵容一切。所以我們每一天都可以把它變成增長福德、善根、因緣的一天,增長戒定慧修行的一天。這一天從早念佛念到晚,沒有煩惱,沒有任何世間的欲求,對自己的任何境界都能夠不斷地了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智慧,這一天就過得有意義,沒有白過。對於修行人來講這是真正好好修行的一天,不虛度光陰。福德很重要。我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