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瑜-念佛回家可別掉隊-不追悔不憶戀24

57 Views
Đại Nguyện Nguyện 18 trong 48 Đại Nguyện của Phật A Di Đà : Nếu con được thành Phật, mà chúng sanh trong mười phương dốc lòng tin tưởng, muốn sanh về cõi nước con chỉ trong mười niệm, nếu không được toại nguyện, thì con chẳng trụ ở Ngôi Chánh Giác, trừ kẻ phạm năm tội nghịch và gièm chê Chánh Pháp. Nam Mô Pháp Giới Tạng Thân A Di Đà Phật Lời Khuyên Tịnh Độ (Ấn Quang Đại Sư) “ Ấn Quang từ Tây qua Ðông, từ Bắc xuống Nam, qua lại hơn vạn dặm, gặp gỡ nhiều người. Trong số đó, lắm kẻ bình nhật tự vỗ ngực là bậc thông Tông, thông Giáo, coi Tịnh Ðộ như uế vật, chỉ sợ nó làm bẩn lây đến mình. Lúc lâm chung, đa số chân loạn tay cuống, kêu cha gào mẹ. Trong số ấy, có những người trì giới niệm Phật già giặn, chắc thật, dù Tín Nguyện chưa đến mức cùng cực, tướng lành chẳng hiện, nhưng đều an nhiên mạng chung. Vì sao như vậy? Là vì tâm thuỷ trong lặng, do phân biệt nên xao động, đục ngầu, sóng thức trào dâng. Do Phật hiệu nên tâm thuỷ ngưng lặng. Bởi thế, kẻ thượng trí chẳng bằng kẻ hạ ngu, biến quá khéo thành vụng về lớn vậy!”
Published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不追悔不憶戀」。

為什麼分享這個題目?因為隨著我們對佛法的深入,就會越來越發現,修行的關鍵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我們的心無始劫來,就像一個躁動的猴子一樣,竄上竄下,竄左竄右,沒有辦法去控制。無始劫來心的習氣,我們自己都不覺得。只有當真正開始修行之後,譬如說靜下心來念佛,靜下心來禪修,靜下心來聽經、讀經的時候才會發現,我們的心非常不安定,妄念很多,不能安住在當下。

「不追悔」是指對過往所做的一些事情,有後悔的心,心在攀戀過去。後悔包括對做錯的事情,就不應該做而我們卻做了,有後悔的心;還有應該做的好事我們沒有做,也有後悔的心。憶戀是指我們過去已經造作的一些好的事情,美好的事情,我們去不斷地回憶,不斷地想念。如果我們放不下對過去追悔和憶戀的心,我們就很難很好地活在當下。所謂人活這一輩子,不是活在昨天裡,也不是活在明天裡,只有活在今天,活在當下,活在這一刻。這一刻真正把握住,你的心就定了,心就安了。心不能定、不能安,我們就沒有辦法真正地把這句佛號念好。

念頭起伏不定,我們淨宗同學常知道,用一句佛號切斷念頭的這個鏈條。一起心動念了,馬上起佛號。但是最關鍵的是我們常常沒有這種覺知的心,妄念起了一個又一個,然後覺得應該念佛了,又開始後悔。所以明白道理很重要,淨宗最關鍵的不是行,是解,解比行難。當你解透了,真正地了悟事實真相,你就能夠把心定下來,很快地提起覺照力。

這個清醒的心是什麼心?就是知道世事無常。過去就過去了,已經過去的事情自己不要再去追究。我們可以以史為鑑,在未來發生的時候,自己要好好地審思,讓我們對人世間,對善與惡,對自身的責任,都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用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開拓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胸懷,把自己的心更多地放在繫念眾生的福祉上,而不是放在個人的這些事情上。

因為隨著我們年紀的增大,很多時候,自己都願意回憶過去。靜瑜也是,經常會想起過去做過的一些事情,有的會後悔,有的會去回憶。最近念佛,也是在反思這個問題。

我記得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有一篇文章講的是祥林嫂,她那個孩子好像是被老虎吃掉了,還是被狼叼走了,她就很後悔沒有看好孩子,最後就變成像精神上有問題一樣。我們很多同學也是一樣,譬如說過去造作一些惡業,或者墮胎,或者殺生,或者是惡口,自己經常會後悔自己做的這些事情,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們沒有曾經的惡業,可能自己還不會發起勇猛的懺悔心去修行,所以禍福都在自己的一念心,自己要能夠真正地放下過去,放下這個包袱,才能夠輕鬆地活在當下,把這句佛號念好。

過去很多美好的事情也是如是。美好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無論我們多成功,自己做得多麼出色,但是要知道,它不是永遠,世事都是無常的,過去的成功不代表著未來。「悔」是五蓋之一,障礙我們修定,所以人不可以有悔心。自己要常常提起諸法如幻,諸法如夢,諸法無常,無有真實這樣的概念,把憂悔的心徹底地改變過來。因為憂悔的心是建立在執著諸法實有的基礎上產生的,但實際上所有的這些法都是夢幻泡影,所有的境界都是夢幻泡影。當你真正這一世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你回首一看,這人生真的是像一場夢一樣,不要說我們離開世間那個時刻,就是靜瑜今年四十七歲,回首過往的四十年,感覺就像一場夢一樣,沒有一種真實感。

如果我們常常去追悔、去恐懼的話,就會令我們的心懊惱不安,沒有辦法修定。所謂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也不可得,過去無論是痛苦還是美好,都給它放下,讓自己的心清淨無染。對過去如是,對未來也是如是,因為未來我們很多人喜歡計畫,喜歡去規畫,包括靜瑜也是如是。但是當你到了規畫的那個日期的時候,發現已經是物是人非,人事環境可能變了,物事環境也變了,你的規畫沒有一點作用,所以不必去規畫。你想得再多、再美好,設計得再合理,但是可能都是一場空。我們修行最關鍵的就是讓自己放鬆下來,不要自己跟自己對抗,習慣那種不確定性,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並且安住在此,你能夠這樣做,才能夠真正得大自在。人來了,人走了,事情發生很多變化,心裡都很安定,覺得本來就是如是,本來人就是妄念產生的動物。

所以當有的義工突然起變化、離開的時候,甚至惡口相向的時候,身邊有的同學來勸慰我,我都說沒關係的,因為真心最難得,真心是不離不棄的,是永恆不變的。但是這個世上,在今天這個社會,有多少真心?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這正常現象。真正能夠守倫理道德的、能夠有仁義忠孝的,有幾個人?所以你看到這些,自己就能夠萬緣放下,就能夠非常自在,不會去抱怨,也不會去跟自己過不去。自己好好地把這句佛號念好,修行貴在自己能夠明白自己,自己能夠知道當下自己的境界在哪裡,自己能夠知道自己的信願有幾分,自己的德行有幾分。如果對自己都不了解的話,我們這真的就是盲修瞎練,更不要說去幫助別人了,「己尚不知,何況利人」。自己對自己都不了解,怎麼可能去幫助別人。

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真正學佛之後,應該是越來越自在。自在的前提沒有別的,是我們了解佛說的這個法的真相。沒有那麼複雜,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我們放下的,為什麼放下?因為本來是假的。假的當然要放下,真的只有這一句佛號,提起這一句佛號,這一生認認真真地念明白,把這句佛號切切實實地放到心裡,把佛陀的教誨真正地放到心裡,做好自己,尤其是做好一個人的本分。女人做一個真正的善女人,男人做一個真正的善男子,善男子、善女人是我們往生的基本條件。從淨業三福開始修起,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不跟外面攀緣,也不跟自己的過去攀緣,也不去跟自己的未來做規畫,就在當下,就在每一天。看好自己的念頭,看好自己的心,活得穩穩當當的、明明白白的,我們修行就沒有白費,真正明白自己功夫在哪裡,那是決定在往生的時候,自己就有把握了。

這就是今天靜瑜跟大家分享的題目,阿彌陀佛。

陳靜瑜老師微信公眾號
https://goo.gl/dgMDsf
Category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