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譬喻品 - 自作業因 自受果報 - 20210226 第701集
⊙善惡業因苦樂果報,無有少罪他人能加,自作罪業無人代受,是薄福人善惡業緣。
了解嗎?萬般就是自己造作,是善是惡,所造作的業因,隨著我們去苦樂的果報,總是自己所造作,我們造多少業就是受多少報,都是自作自受。
過去生,我們造什麼樣的業來,我們這輩子就是自己的身來接受這個業的報,有人要讓我們多一些也不可能,有人要幫我們減一些也沒辦法。這就是要看我們過去生是如何造作,這輩子就是這樣的罪報。眾生要很重視,重視我們開口動舌、舉手動足、起心動念等等,我們要很謹慎,要不然「善惡業因,苦樂果報」是自作自受。
大家在誦《地藏經》,應該能看到婆羅門女對她的母親那麼的孝順,除非就要有這種大誓願力。大家應該知道了,婆羅門女累生世以來就是為眾生救苦救難,進出地獄,來去人間等等。這位婆羅門女到底是誰呢?地藏菩薩啊!大願力,因為他累生累世就是在人間、在三惡道中,來去不停息。
第一卷,應該大家誦(到),婆羅門女她的母親,就是在世時,平時就是毀謗三寶,或者是婆羅門女,有時候用心勸解,卻是怎麼勸,有時候她會暫時相信,不用再多久,母親又是再毀謗三寶。往生之後,孝順的女兒,擔心母親是不是會墮落地獄?所以才想要如何來為母親贖罪,她變賣了家產,供養三寶,常常來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就是這樣很恭敬,時時都是這樣想:「我的母親現在到哪裡去了?」
當她很虔誠之時,忽然間好像聽到空中有一道聲音,就說:「我就是妳現在很虔誠面對面在祈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看妳在戀慕妳的母親,這麼思念妳的母親,這麼盡心虔誠,為妳的母親的去處這麼不安心。告訴妳,妳趕緊回到家裡,好好地將心靜下來,思念我的名字,自然妳就知道母親的去向在哪裡。」
婆羅門女很相信,就趕緊回去了。在家裡,好好靜坐,在那當中,心心念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一個境界出來了,這個境界就是在一個大海邊,這個大海波浪很大,看到大海中有很多人,在那裡浮沉哀號,在海邊、水中,來來回回很多兇惡的猛獸,還有,有很多夜叉惡鬼,將這些受罪的人,把他們拖過來、撕裂,這樣在吞食。她看了很怕。
這當中來了一位鬼王,無毒鬼王,用很虔誠的態度向婆羅門女問好,「這位菩薩,您什麼緣故來到這個地方呢?」婆羅門女就問:「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無毒就回答說:「這個地方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海。會來這個地方的人,除非他自己自造業,要不然就是要很有威德的菩薩,才能來到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叫做地獄嗎?我曾聽過,鐵圍山裡面就是地獄。」鬼王回答:「是啊!這裡只不過是鐵圍山的第一重海,這個海的東面,還有一個海,那個地方受苦的眾生,比您現在看的更悽慘,還更慘毒。又在那重海的東邊,又再另外一個海,那第三重海,更苦啊!無法用語言敘述,非常慘毒的苦啊!」婆羅門女看了很擔心,很怕。鬼王就問:「您來這裡有什麼事情呢?」她就說:「我的母親已經往生了,不知她到底現在在哪裡?」
無毒鬼王就問:「那您的母親是什麼名字?」「我母親的名叫做悅帝利。」鬼王一聽,馬上就這樣跟婆羅門女說:「菩薩,您放心,您可以回去了。因為悅帝利這位罪女,她是墮入地獄沒錯,不過她有孝順的女兒,平時恭敬尊重,愛心普及人群,造福人群,這樣在供養三寶,這樣在祈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份虔誠感動了,這個德也已經被及地獄。所以承此功德已經生天了;不只她一個人,連和她一起在受罪的人,也同樣生天了。」
這樣,婆羅門女清醒,恢復了在她現在「感恩啊!」所以她又回去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開始發願,盡未來世,就是救濟一切眾生,哪怕是入地獄,報在人間,累生累世。所以,地藏菩薩他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就是這麼大的功德,才有辦法。
婆羅門女她從出生就是善良,她時時都是用愛在救濟眾生,時時勸誘她的母親,她信仰三寶等等。不只是這一生,在《地藏經》說出了地藏菩薩過去生,累生累世救人的功德累積,所以這是多麼大的 功德累積來,才有辦法救母親。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人人所造作的,「自作罪業無人代受」,沒人可代替我們接受這所造的業;而我們所造的福,也沒人會替我們分攤去,沒有。
不論是福,或者是惡都一樣,看我們做多少福,「是薄福人善惡業緣」,我們的福若就做一點點而已,你還要求什麼呢?我們若福做很多,自然善的福報就來。我們若沒有善,我們都是惡,所以我們在人間所受的苦很多,再製造的煩惱很多,未來就這樣再帶去,是要入地獄的苦呢?或者是畜生?或者是餓鬼?一層一層的苦,是苦不完啊!所以我們應該要很了解,了解我們善惡業因,苦樂果報都是自作自受。
前面已經說過了,毀謗大乘道理,要墮落地獄。
⊙「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干,其形(乞+頁)瘦,黧黮疥癩,人所觸嬈。」《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種不只是生為畜生,還全身皮膚病、殘缺,人見了就不歡喜,就這樣打等等,這就是業。受畜生苦就苦了,再加上了這種業,實在是苦不堪!下面這段(經)文再說:
⊙「又復為人,之所惡賤,常困飢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斷佛種故,受斯罪報。」《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不論是畜生道或是來人道,讓人就是看了就不歡喜,常常貧窮困苦,生在下賤的地方。尤其是飢渴,肚子餓,雖然離開了餓鬼界來畜生道,或者是來人道,也是沒得吃,等於是人間餓鬼,或是畜生餓鬼一樣啊!所以「骨肉(乞+頁)竭」,身體很(乞+頁)瘦。
「生受楚毒」,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受這麼多很苦楚,死之後呢?無法好好為他埋葬,還是同樣像垃圾堆一樣,瓦礫、瓦石、石頭、沙子隨便埋一埋,也有這樣。
⊙生狗中有十惡報:(乞+頁)瘦、黧黮、色黑、疥癩、觸嬈、人所惡賤、常困飢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打死。
為什麼會這樣呢?「斷佛種故,受斯罪報」。不知道他過去生是如何?過去生累積了多少的業,過去的業帶來了今生,而這個「帶業來」,這個業是從哪裡來呢?一切唯心。「一心萬行」,一念心,善惡業都是由我們的心造。
⊙大乘實法,一切唯心,一心萬行,一業能感多果,所以從地獄出,更受畜生報,後皆准知。
一念心能傳法,淨化人心;一念心斷了法、斷了佛種,讓人人對道理模糊掉了。所以,「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差一個字而已,「不落」就不怕了,撥無因果;「不昧因果」就是因果歷歷明明,清清楚楚。這只是一字的偏差,心念一分的差錯,這就差很多。
所以「一切唯心,一心萬行」,所以「一業能感多果」。一個業能感很多的果報。不論是地獄、餓鬼、畜生,再來人間也是再受很多的苦。所以這就是自作自受,就是不信道理,不信道理就等於毀滅人的善念,所以這個業是很重。一切唯心,心若沒有顧好,像這樣,一念招來了很多的果報,真的是可怕!下面接下來說:
⊙「若作馲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可怕啊!這是在解釋馲駝、驢。馲駝,這個馲,那就是看起來與驢子幾乎一樣,就是驢是父親,牛是母親,這種混種的動物,叫做馲駝,生得和駱駝幾乎一模一樣。
「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生在這種的畜生道中,像駱駝也好,驢、牛、馬這類,都是很拖磨。
⊙生馲駝、驢馬中有四惡報:負重、杖捶、但念水草、餘所無知。
牠有四種的惡報。「負重」、「杖捶」,就是做牛做馬,要拖;做駱駝、驢就要搬,牠不是以拉車的,牠是身體載很多的東西。走得若較慢,就受鞭打,用杖、用棍子這樣搥、這樣打,牠這樣這麼的拖磨,牠什麼都沒有求,只需要的是水與草,哪有辦法什麼求享受、求欲念,這是不可能。所以牠們只是「但念水草,餘無所知」,其他都無所求。
在這種的畜生類,還要求什麼呢?吃得飽就好了,牠就要乖乖地這樣拖、這樣磨,這就是畜生類的苦。再來:
⊙「有作野干,來入聚落,身體疥癩,又無一目,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也是苦啊!這個野干,野干來入聚落。牠的形象與犬、狗也很相近,不過牠就是比較瘦小,牠的臉就是較長,牠的性質就是聰明,也很敏感,也很狡猾,這也叫做狐狸。
⊙野干:似犬而小,體瘦面長,性聰明,敏感、狡滑,亦稱狐狸。
所以,以前有說狐與虎同行,這個狐狸,就是野干,野干、狐狸,牠有這個故事,「狐假虎威」,就是狐狸,我就這樣獻殷勤,在虎群中與虎一起走。有一次這樣出來,狐狸這樣走,與虎同行,很多猛獸、動物看到虎來了,一些動物都走散了。這個狐狸就在那裡,好像很得意,這些虎感覺大家這麼怕狐狸啊!所以,虎就很佩服狐狸。其實狐狸牠自己知道:「我是仗著這些虎與我同行,大家看到虎嚇跑,不是看到我。」
⊙生野干中,有四惡報:疥癩、盲目、打擲、致死。
像這樣,在野干中,有的生下來,全身都是殘疾,雖然牠那麼聰明奸詐,同樣有四惡:疥癩、盲目,受童子欺負,打牠、捉弄牠等等,這樣虐待死的也有。所以說,不論牠是多麼聰明,但是總也有這樣受折磨,身體的殘缺等等。
所以,人生,我們要好好調整好我們的心,我們要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我們應該要很了解道理,道理能夠活人的慧命,讓人的慧命增長,這是真理,道理,回歸人人真如本性,這就是佛種。若是不肯傳承真理,加上了毀謗,那就是斷佛種,斷掉了人人的善根,這個人間就不堪設想,所以這個罪業就很重。
所以「善惡業因,苦樂果報」,我們要很重視。沒有人能加我們的罪,也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受,一切造作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要造福,不要損福。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4年5月31日~
(12220701-1)
了解嗎?萬般就是自己造作,是善是惡,所造作的業因,隨著我們去苦樂的果報,總是自己所造作,我們造多少業就是受多少報,都是自作自受。
過去生,我們造什麼樣的業來,我們這輩子就是自己的身來接受這個業的報,有人要讓我們多一些也不可能,有人要幫我們減一些也沒辦法。這就是要看我們過去生是如何造作,這輩子就是這樣的罪報。眾生要很重視,重視我們開口動舌、舉手動足、起心動念等等,我們要很謹慎,要不然「善惡業因,苦樂果報」是自作自受。
大家在誦《地藏經》,應該能看到婆羅門女對她的母親那麼的孝順,除非就要有這種大誓願力。大家應該知道了,婆羅門女累生世以來就是為眾生救苦救難,進出地獄,來去人間等等。這位婆羅門女到底是誰呢?地藏菩薩啊!大願力,因為他累生累世就是在人間、在三惡道中,來去不停息。
第一卷,應該大家誦(到),婆羅門女她的母親,就是在世時,平時就是毀謗三寶,或者是婆羅門女,有時候用心勸解,卻是怎麼勸,有時候她會暫時相信,不用再多久,母親又是再毀謗三寶。往生之後,孝順的女兒,擔心母親是不是會墮落地獄?所以才想要如何來為母親贖罪,她變賣了家產,供養三寶,常常來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就是這樣很恭敬,時時都是這樣想:「我的母親現在到哪裡去了?」
當她很虔誠之時,忽然間好像聽到空中有一道聲音,就說:「我就是妳現在很虔誠面對面在祈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看妳在戀慕妳的母親,這麼思念妳的母親,這麼盡心虔誠,為妳的母親的去處這麼不安心。告訴妳,妳趕緊回到家裡,好好地將心靜下來,思念我的名字,自然妳就知道母親的去向在哪裡。」
婆羅門女很相信,就趕緊回去了。在家裡,好好靜坐,在那當中,心心念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一個境界出來了,這個境界就是在一個大海邊,這個大海波浪很大,看到大海中有很多人,在那裡浮沉哀號,在海邊、水中,來來回回很多兇惡的猛獸,還有,有很多夜叉惡鬼,將這些受罪的人,把他們拖過來、撕裂,這樣在吞食。她看了很怕。
這當中來了一位鬼王,無毒鬼王,用很虔誠的態度向婆羅門女問好,「這位菩薩,您什麼緣故來到這個地方呢?」婆羅門女就問:「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無毒就回答說:「這個地方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海。會來這個地方的人,除非他自己自造業,要不然就是要很有威德的菩薩,才能來到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叫做地獄嗎?我曾聽過,鐵圍山裡面就是地獄。」鬼王回答:「是啊!這裡只不過是鐵圍山的第一重海,這個海的東面,還有一個海,那個地方受苦的眾生,比您現在看的更悽慘,還更慘毒。又在那重海的東邊,又再另外一個海,那第三重海,更苦啊!無法用語言敘述,非常慘毒的苦啊!」婆羅門女看了很擔心,很怕。鬼王就問:「您來這裡有什麼事情呢?」她就說:「我的母親已經往生了,不知她到底現在在哪裡?」
無毒鬼王就問:「那您的母親是什麼名字?」「我母親的名叫做悅帝利。」鬼王一聽,馬上就這樣跟婆羅門女說:「菩薩,您放心,您可以回去了。因為悅帝利這位罪女,她是墮入地獄沒錯,不過她有孝順的女兒,平時恭敬尊重,愛心普及人群,造福人群,這樣在供養三寶,這樣在祈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份虔誠感動了,這個德也已經被及地獄。所以承此功德已經生天了;不只她一個人,連和她一起在受罪的人,也同樣生天了。」
這樣,婆羅門女清醒,恢復了在她現在「感恩啊!」所以她又回去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開始發願,盡未來世,就是救濟一切眾生,哪怕是入地獄,報在人間,累生累世。所以,地藏菩薩他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就是這麼大的功德,才有辦法。
婆羅門女她從出生就是善良,她時時都是用愛在救濟眾生,時時勸誘她的母親,她信仰三寶等等。不只是這一生,在《地藏經》說出了地藏菩薩過去生,累生累世救人的功德累積,所以這是多麼大的 功德累積來,才有辦法救母親。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人人所造作的,「自作罪業無人代受」,沒人可代替我們接受這所造的業;而我們所造的福,也沒人會替我們分攤去,沒有。
不論是福,或者是惡都一樣,看我們做多少福,「是薄福人善惡業緣」,我們的福若就做一點點而已,你還要求什麼呢?我們若福做很多,自然善的福報就來。我們若沒有善,我們都是惡,所以我們在人間所受的苦很多,再製造的煩惱很多,未來就這樣再帶去,是要入地獄的苦呢?或者是畜生?或者是餓鬼?一層一層的苦,是苦不完啊!所以我們應該要很了解,了解我們善惡業因,苦樂果報都是自作自受。
前面已經說過了,毀謗大乘道理,要墮落地獄。
⊙「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干,其形(乞+頁)瘦,黧黮疥癩,人所觸嬈。」《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種不只是生為畜生,還全身皮膚病、殘缺,人見了就不歡喜,就這樣打等等,這就是業。受畜生苦就苦了,再加上了這種業,實在是苦不堪!下面這段(經)文再說:
⊙「又復為人,之所惡賤,常困飢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斷佛種故,受斯罪報。」《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不論是畜生道或是來人道,讓人就是看了就不歡喜,常常貧窮困苦,生在下賤的地方。尤其是飢渴,肚子餓,雖然離開了餓鬼界來畜生道,或者是來人道,也是沒得吃,等於是人間餓鬼,或是畜生餓鬼一樣啊!所以「骨肉(乞+頁)竭」,身體很(乞+頁)瘦。
「生受楚毒」,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受這麼多很苦楚,死之後呢?無法好好為他埋葬,還是同樣像垃圾堆一樣,瓦礫、瓦石、石頭、沙子隨便埋一埋,也有這樣。
⊙生狗中有十惡報:(乞+頁)瘦、黧黮、色黑、疥癩、觸嬈、人所惡賤、常困飢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打死。
為什麼會這樣呢?「斷佛種故,受斯罪報」。不知道他過去生是如何?過去生累積了多少的業,過去的業帶來了今生,而這個「帶業來」,這個業是從哪裡來呢?一切唯心。「一心萬行」,一念心,善惡業都是由我們的心造。
⊙大乘實法,一切唯心,一心萬行,一業能感多果,所以從地獄出,更受畜生報,後皆准知。
一念心能傳法,淨化人心;一念心斷了法、斷了佛種,讓人人對道理模糊掉了。所以,「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差一個字而已,「不落」就不怕了,撥無因果;「不昧因果」就是因果歷歷明明,清清楚楚。這只是一字的偏差,心念一分的差錯,這就差很多。
所以「一切唯心,一心萬行」,所以「一業能感多果」。一個業能感很多的果報。不論是地獄、餓鬼、畜生,再來人間也是再受很多的苦。所以這就是自作自受,就是不信道理,不信道理就等於毀滅人的善念,所以這個業是很重。一切唯心,心若沒有顧好,像這樣,一念招來了很多的果報,真的是可怕!下面接下來說:
⊙「若作馲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可怕啊!這是在解釋馲駝、驢。馲駝,這個馲,那就是看起來與驢子幾乎一樣,就是驢是父親,牛是母親,這種混種的動物,叫做馲駝,生得和駱駝幾乎一模一樣。
「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生在這種的畜生道中,像駱駝也好,驢、牛、馬這類,都是很拖磨。
⊙生馲駝、驢馬中有四惡報:負重、杖捶、但念水草、餘所無知。
牠有四種的惡報。「負重」、「杖捶」,就是做牛做馬,要拖;做駱駝、驢就要搬,牠不是以拉車的,牠是身體載很多的東西。走得若較慢,就受鞭打,用杖、用棍子這樣搥、這樣打,牠這樣這麼的拖磨,牠什麼都沒有求,只需要的是水與草,哪有辦法什麼求享受、求欲念,這是不可能。所以牠們只是「但念水草,餘無所知」,其他都無所求。
在這種的畜生類,還要求什麼呢?吃得飽就好了,牠就要乖乖地這樣拖、這樣磨,這就是畜生類的苦。再來:
⊙「有作野干,來入聚落,身體疥癩,又無一目,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也是苦啊!這個野干,野干來入聚落。牠的形象與犬、狗也很相近,不過牠就是比較瘦小,牠的臉就是較長,牠的性質就是聰明,也很敏感,也很狡猾,這也叫做狐狸。
⊙野干:似犬而小,體瘦面長,性聰明,敏感、狡滑,亦稱狐狸。
所以,以前有說狐與虎同行,這個狐狸,就是野干,野干、狐狸,牠有這個故事,「狐假虎威」,就是狐狸,我就這樣獻殷勤,在虎群中與虎一起走。有一次這樣出來,狐狸這樣走,與虎同行,很多猛獸、動物看到虎來了,一些動物都走散了。這個狐狸就在那裡,好像很得意,這些虎感覺大家這麼怕狐狸啊!所以,虎就很佩服狐狸。其實狐狸牠自己知道:「我是仗著這些虎與我同行,大家看到虎嚇跑,不是看到我。」
⊙生野干中,有四惡報:疥癩、盲目、打擲、致死。
像這樣,在野干中,有的生下來,全身都是殘疾,雖然牠那麼聰明奸詐,同樣有四惡:疥癩、盲目,受童子欺負,打牠、捉弄牠等等,這樣虐待死的也有。所以說,不論牠是多麼聰明,但是總也有這樣受折磨,身體的殘缺等等。
所以,人生,我們要好好調整好我們的心,我們要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我們應該要很了解道理,道理能夠活人的慧命,讓人的慧命增長,這是真理,道理,回歸人人真如本性,這就是佛種。若是不肯傳承真理,加上了毀謗,那就是斷佛種,斷掉了人人的善根,這個人間就不堪設想,所以這個罪業就很重。
所以「善惡業因,苦樂果報」,我們要很重視。沒有人能加我們的罪,也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受,一切造作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要造福,不要損福。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4年5月31日~
(12220701-1)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