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夢下參長老華嚴經懸談19- 2 (二零零四年五台山普壽寺)
——毗盧遮那的心跟我們現在衆生心,是一個。“心佛與衆生,是三無差別”,看著是三個心,就是一個心。說現在,你今天聽了華嚴法會的這個經,聽了《華嚴經》了,只聽一回啊,你下回來不來沒關係,你這個心哪,你種子已經種下去了。種了這個種子了,將來你一定能夠參加,從始至終參加華嚴法會。這個種子會發生、發芽,會成長的,不論你過多少劫,經過什麼長的時間、多少年,它自己會成長的。在我們感覺著,經過從這個種種子到發生、到發展、到成就佛果的時候,這個可是長得不得了了;在毗盧遮那佛看呢,一念間。所以在《華嚴經》就講一念,千劫萬劫就是一念——現前一念心。這也是密宗的究竟,密宗達到最究竟了時,現前一念心。修成了,修什麼?現前一念心。
參考:
疏論各有十門。取其大意。略立六段。一明處會品第。二分經之大科。三顯經之宗趣。四判經屬圓教。五示圓義分齊。六明所被之機。出自《華嚴經疏論纂要第一卷》.清・道霈禪師
(清涼國師)【疏】七處九會。三十九品者。
○初會菩提場。普賢菩薩為會主。說毗盧遮那如來依正因果法門。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經。六品者。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
○第二會普光明殿。文殊師利菩薩為會主。說十信法門。自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經。六品者。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
○第三會忉利天宮。法慧菩薩為會主。說十住法門。自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品經。六品者。升須彌山頂品。須彌山頂偈讚品。十住品。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明法品。
○第四會夜摩天宮。功德林菩薩為會主。說十行法門。自十九卷至二十一卷。共四品經。四品者。升夜摩天宮品。夜摩天宮偈讚品。十行品。十無盡藏品。
○第五會兜率天宮。金剛幢菩薩為會主。說十迴向法門。自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三品經。三品者。升兜率天宮品。兜率天宮偈讚品。十迴向品。
○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金剛藏菩薩為會主。說十地法門。自三十四卷至三十九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十地品。
○第七重會普光明殿。如來為會主。說阿僧祇數量法門。及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及普賢等諸菩薩。說十大三昧等等妙法門。自四十卷。至五十二卷。共十一品經。十一品者。普賢菩薩說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佛說阿僧祇品。心王菩薩說如來壽量品。諸菩薩住處品。(上明差別因)青蓮華藏菩薩說佛不思議法品。普賢菩薩說如來十身相海品。佛說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上明差別果。)普賢菩薩說普賢行品。(明平等因。)說如來出現品。(明平等果。)上自二會來至此。一遍明六位因果。
○第八三會普光明殿。普賢菩薩為會主。說離世間法門。自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離世間品。此二遍明六位因果。
○第九會逝多林。如來善友為會主。有本末二會。初世尊放光現相。答諸菩薩念請。為本會。次文殊師利菩薩從善住樓閣。出往人間。開悟六千比丘。及指善財參五十三知識。為末會。通為入法界品。自六十卷至八十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入法界品。此三遍明六位因果。
(李通玄長者)【論】十處十會。四十品經者。
○第一會在菩提場。示現初成正覺。凡六品經。同上。
○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十信位。凡六品經。同上。
○第三會在須彌山頂帝釋宮中。說十住位。凡六品經。同上。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說十行位。凡四品經同上。
○第五會在兜率天宮。說十迴向位。凡三品經。同上。
○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位。凡一品經同上。
○第七會在第三禪天。說等覺法門。謂之普賢佛華三昧會。此會來文未足。如瓔珞本業經具云。彼經是化三乘人已。後如來領至菩提樹下。却說初成佛時說華嚴經會次第。計此一會一品。通為十處。十會。四十品經。為此經十十成法。皆圓滿故。
○第八會在普光明殿。說十定法門。其定名入剎那際。為剎那是極短促。思慮不及之地。不同三乘別論生滅。如來出世.始終不離剎那際。為此定體.稱法界性。更無長短始終。三世總為一際故。不同古人釋此會為重會普光明殿。豈可見兩度三度重敘普光明殿。即云重會三會。令他作去來之見。如經意者。但以佛自體無作大悲為母。以一切種智為佛。以法無性無所依為時日歲月。以一切眾生根器為明鏡。佛于一切眾生心海。任物自見。各得自法。皆令向善。及得菩提。非是如來有重去重來相故。但明此普光明殿。是如來自性一切智種智之都體也。為依報所居。此剎那際定。是佛一切智種智之法性故。意在總括一切法界眾海會等總體。如王寶印.一時頓印。不可作重會去來之見。
○第九會在普光明殿說離世間品者。明從此重起信心發行。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乃至如來出現佛果位終。皆悉不離普賢舊行。為如來出現品前三十六品經。是自乘普賢行滿。出現品後離世間一品。純是果後利他普賢恆行。普印十方.無休息也。如善財見慈氏如來已。却令見文殊師利者。明今至果。不離初信之門。便聞普賢名。見普賢身等。普賢身者。即果後普賢之行。此品不同彼古人釋此會為三會普光明殿者。以法界門。不可作世情去來之見。如上所說。
○第十會在逝多林。說法界品。明此一會。普含諸會。及十方剎海法界虛空界總之一會。重重無盡。無盡重重。以六相十玄該之。以無思之心照之。可見。
參考:
疏論各有十門。取其大意。略立六段。一明處會品第。二分經之大科。三顯經之宗趣。四判經屬圓教。五示圓義分齊。六明所被之機。出自《華嚴經疏論纂要第一卷》.清・道霈禪師
(清涼國師)【疏】七處九會。三十九品者。
○初會菩提場。普賢菩薩為會主。說毗盧遮那如來依正因果法門。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經。六品者。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
○第二會普光明殿。文殊師利菩薩為會主。說十信法門。自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經。六品者。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
○第三會忉利天宮。法慧菩薩為會主。說十住法門。自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品經。六品者。升須彌山頂品。須彌山頂偈讚品。十住品。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明法品。
○第四會夜摩天宮。功德林菩薩為會主。說十行法門。自十九卷至二十一卷。共四品經。四品者。升夜摩天宮品。夜摩天宮偈讚品。十行品。十無盡藏品。
○第五會兜率天宮。金剛幢菩薩為會主。說十迴向法門。自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三品經。三品者。升兜率天宮品。兜率天宮偈讚品。十迴向品。
○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金剛藏菩薩為會主。說十地法門。自三十四卷至三十九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十地品。
○第七重會普光明殿。如來為會主。說阿僧祇數量法門。及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及普賢等諸菩薩。說十大三昧等等妙法門。自四十卷。至五十二卷。共十一品經。十一品者。普賢菩薩說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佛說阿僧祇品。心王菩薩說如來壽量品。諸菩薩住處品。(上明差別因)青蓮華藏菩薩說佛不思議法品。普賢菩薩說如來十身相海品。佛說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上明差別果。)普賢菩薩說普賢行品。(明平等因。)說如來出現品。(明平等果。)上自二會來至此。一遍明六位因果。
○第八三會普光明殿。普賢菩薩為會主。說離世間法門。自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離世間品。此二遍明六位因果。
○第九會逝多林。如來善友為會主。有本末二會。初世尊放光現相。答諸菩薩念請。為本會。次文殊師利菩薩從善住樓閣。出往人間。開悟六千比丘。及指善財參五十三知識。為末會。通為入法界品。自六十卷至八十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入法界品。此三遍明六位因果。
(李通玄長者)【論】十處十會。四十品經者。
○第一會在菩提場。示現初成正覺。凡六品經。同上。
○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十信位。凡六品經。同上。
○第三會在須彌山頂帝釋宮中。說十住位。凡六品經。同上。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說十行位。凡四品經同上。
○第五會在兜率天宮。說十迴向位。凡三品經。同上。
○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位。凡一品經同上。
○第七會在第三禪天。說等覺法門。謂之普賢佛華三昧會。此會來文未足。如瓔珞本業經具云。彼經是化三乘人已。後如來領至菩提樹下。却說初成佛時說華嚴經會次第。計此一會一品。通為十處。十會。四十品經。為此經十十成法。皆圓滿故。
○第八會在普光明殿。說十定法門。其定名入剎那際。為剎那是極短促。思慮不及之地。不同三乘別論生滅。如來出世.始終不離剎那際。為此定體.稱法界性。更無長短始終。三世總為一際故。不同古人釋此會為重會普光明殿。豈可見兩度三度重敘普光明殿。即云重會三會。令他作去來之見。如經意者。但以佛自體無作大悲為母。以一切種智為佛。以法無性無所依為時日歲月。以一切眾生根器為明鏡。佛于一切眾生心海。任物自見。各得自法。皆令向善。及得菩提。非是如來有重去重來相故。但明此普光明殿。是如來自性一切智種智之都體也。為依報所居。此剎那際定。是佛一切智種智之法性故。意在總括一切法界眾海會等總體。如王寶印.一時頓印。不可作重會去來之見。
○第九會在普光明殿說離世間品者。明從此重起信心發行。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乃至如來出現佛果位終。皆悉不離普賢舊行。為如來出現品前三十六品經。是自乘普賢行滿。出現品後離世間一品。純是果後利他普賢恆行。普印十方.無休息也。如善財見慈氏如來已。却令見文殊師利者。明今至果。不離初信之門。便聞普賢名。見普賢身等。普賢身者。即果後普賢之行。此品不同彼古人釋此會為三會普光明殿者。以法界門。不可作世情去來之見。如上所說。
○第十會在逝多林。說法界品。明此一會。普含諸會。及十方剎海法界虛空界總之一會。重重無盡。無盡重重。以六相十玄該之。以無思之心照之。可見。
- Category
- AMTB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