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譬喻品 - 持十善法入有情道 - 20210120 第648集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29:31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29:31
 
1x
43 Views
Đại Nguyện Nguyện 18 trong 48 Đại Nguyện của Phật A Di Đà : Nếu con được thành Phật, mà chúng sanh trong mười phương dốc lòng tin tưởng, muốn sanh về cõi nước con chỉ trong mười niệm, nếu không được toại nguyện, thì con chẳng trụ ở Ngôi Chánh Giác, trừ kẻ phạm năm tội nghịch và gièm chê Chánh Pháp. Nam Mô Pháp Giới Tạng Thân A Di Đà Phật Lời Khuyên Tịnh Độ (Ấn Quang Đại Sư) “ Ấn Quang từ Tây qua Ðông, từ Bắc xuống Nam, qua lại hơn vạn dặm, gặp gỡ nhiều người. Trong số đó, lắm kẻ bình nhật tự vỗ ngực là bậc thông Tông, thông Giáo, coi Tịnh Ðộ như uế vật, chỉ sợ nó làm bẩn lây đến mình. Lúc lâm chung, đa số chân loạn tay cuống, kêu cha gào mẹ. Trong số ấy, có những người trì giới niệm Phật già giặn, chắc thật, dù Tín Nguyện chưa đến mức cùng cực, tướng lành chẳng hiện, nhưng đều an nhiên mạng chung. Vì sao như vậy? Là vì tâm thuỷ trong lặng, do phân biệt nên xao động, đục ngầu, sóng thức trào dâng. Do Phật hiệu nên tâm thuỷ ngưng lặng. Bởi thế, kẻ thượng trí chẳng bằng kẻ hạ ngu, biến quá khéo thành vụng về lớn vậy!”
Published
⊙總一切法持一切善,聞一切法入心不忘,持十善法入有情道,聞持陀羅尼慧福法髓。

「總一切法,持一切善」,這就是叫做「陀羅尼」,翻譯那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們學佛,所學要學大乘法。大能涵蓋小,小就無法涵蓋了大的道理,所以,學佛,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所要學的所有的法,我們全都要好好依教奉行。

大乘法,法要能夠了解,必定要聞,要聽。要人人聽出了回歸真如本性,真如與宇宙能夠合會在一起。這一念心談何容易,佛陀必定要用種種種種的方法,大、小乘法,適應種種的根機,無不都是從口出,眾生無不都是從耳入。「聞一切法」,聽必定要入心。

「一理通,萬理徹」,了解入心之後,我們與日常生活要對照。聽人家家庭的事情,有苦,有解不開的結,我們聽,用佛法來解他的心結,讓他能夠心開意解,守住那念不要起動亂的心。我們就是對機,再將法度出去。所以,這個法要入心不忘。

「持十善(法)」。最重要的,我們在人間,五戒、十善是很重要。五戒,大家知道吧?(不)殺、盜、淫、妄、酒,這就是五戒。十善,就是在五戒,身、口、意三業開始這樣擴大了。我們若能夠在口業守四項,意有三項,身也三項,若這樣,叫做十善,將它守好。不只是五戒要守好,我們(要行)十善。

不只是不能兩舌,還要勸善;不只是不能惡口,還要善順,溫柔善語;不但不可以綺語,我們還要說真實語等等。這我們都一定要守得到。與我們的心不要貪、不要瞋、不要癡。不只是不貪,我們還要付出;不只是不瞋,我們還要脾氣調好,很好脾氣,不論如何,我們都懂得善解、包容,這就不會發脾氣了。再者,我們不癡,我們就要包容一切,我們一切要很知足,非常知足、很善解,這樣我們的心就不會癡迷了。

所以,不只是「口四」,要惡的變成善的,連我們的「意三」,我們也能改過來。尤其是我們的身體行動,不只是不能偷盜,還是一樣要去付出;不只是不能殺生,我們還要護生;不只是要守好我們的清淨,在家人家庭的觀念要有貞操,不可金屋藏嬌,不可紅杏出牆等等。這都是在我們的身,身行要顧得好。

所以,要當一個好人,就是五戒、十善,我們若做得好,我們還要再「入有情道」。開始我們不只是獨善其身,我們還要再入菩提道,就是「覺有情」這條道路。「覺有情」,大家知道,就是菩薩。我們要行菩薩道,不是只有獨善其身,獨善其身不算十善,必定要付出。不偷,還要付出。付出,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都連貫在一起,所以叫做「入有情道」,要行菩薩道。

芸芸眾生苦難偏多,我們能夠為他付出,保持著我們一念清淨的心,五戒十善入人群,所以能夠「聞持陀羅尼」。剛剛說「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善」,這叫做「陀羅尼」,就是叫做「總持門」。我們不只是聽,我們還要再身體力行,這叫做「聞持」,也聽,也要依教奉行。這樣,自然智慧增長,我們的慧命那就造福人群。這是一個法脈,法髓相傳,法脈殷殷不斷,這樣,這就是我們佛法能夠在人間。

前面已經說過了,因為「眾苦次第」,佛陀殷勤接引我們能夠離開火宅,讓我們的身心已經能夠了解,法是這樣。我們看到形形色色,沒有起貪念了,或者是聽到了,聽到人間世事,我們的心能穩定了。再來就是雖然在人間,將思想、見解了解了,我們還要再發大心,連「我所做的,就是要得到什麼法」,連這個心都沒有了,完全付出而無所求,心很清淨,這就是脫離心靈的三界。

佛陀還要說,除了在這個時候你了解,你還要更清楚,世間有這麼多在眼前的苦難,還有在未來一直延續下去這個劫。「劫波」,長時間。自然的境界,眾生的共業,使這個自然的法則,那種成、住、壞、空,到了這「壞劫」時,那種的災難愈來愈壓迫。所以佛陀「告喻諸子,說眾患難,惡鬼毒蟲,災火蔓延,眾苦次第,相續不絕」。

⊙「告喻諸子,說眾患難,惡鬼毒蟲,災火蔓延,眾苦次第,相續不絕。」《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就是佛陀這樣向我們告誡,所以我們要時時戒慎虔誠。接下來說:

⊙「毒蛇蚖蝮,及諸夜叉,鳩槃荼鬼,野干狐狗,鵰鷲鴟梟,百足之屬。」《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毒蛇蚖蝮,及諸夜叉」。有形的毒蛇,看到蛇我們很怕,又再無形的夜叉,這種夜叉是出沒無形,無處不在,而毒蛇很可怕。

⊙毒蛇蚖蝮,及諸夜叉:身之四大,譬如四種之毒蛇,四大增損,傷害人身如毒蛇。

所以,(毒蛇)這是一種譬喻。「身之四大」,這四大,夜叉是(譬喻)無常,什麼時候會現前,都沒人知道,無處不在,所以我們的身體就是地、水、火、風,是不是它健康,每天、每天理所當然都是健康的?實在是沒辦法。我們的「四大」,一大不調,身體就有病痛。或者是說不定,無常,什麼樣的無常在這個「四大」就完全散掉了。

所以「身之四大」,譬如四種毒蛇和夜叉。這四種毒蛇,剛剛說過了,就是地、水、火、風。還有,這種的地、水、火、風在我們的身上,是不是全都能夠四大調和呢?除了說我們的肉身,這個身體四大調和,我們的心呢?心是不是能夠很平靜呢?這全都在苦、集、滅、道,讓我們很了解,我們才有辦法利用「四大」好好來修行。

毒蛇不只是這樣,其實這個毒蛇,「黃金譬如毒蛇」。因為我們心的貪念,身外的物質會誘引這個身體去造作,所以這個金銀財寶,這也是毒,很多的寶物合起來,也是一樣叫做「四大」。

在《大莊嚴論》裡面有這段故事,那就是在佛陀在舍衛國時,他有一天與阿難在外面走的時候,沿著田埂水溝邊,佛陀向阿難這樣說:「阿難,是毒蛇啊。」手這樣指過去,在這田埂溝裡,「毒蛇啊!」阿難探頭一看。回過頭來,也這樣回答佛陀:「是啊,世尊,這是毒蛇。」就這樣過去了。

之後,在田裡做事有一對父子,這對父子聽到,看到佛陀這樣走過,其實內心也是很尊敬。但是聽到佛陀向阿難說溝渠裡有毒蛇,他很好奇:真的有毒蛇嗎?佛陀就這樣走過了。這位父親就走近田埂邊,探探看。「怎會是毒蛇呢?是黃金啊!黃金,這是真實的黃金,怎麼說是毒蛇?」對孩子說:「來,這黃金我們把它撿回家去。」撿了這些黃金,就很歡喜回去了。

本來這個家庭是很貧困的家庭,但是這些黃金讓他們可以很享受,很快,屋子壞時,趕緊屋子翻修。生活上,有收割稻子,才有得吃,現在可以吃很好、穿很好、住得不錯,所以那個鄉鎮的人就議論紛紛了,「某某人這個家庭,怎麼忽然間能這樣?」就傳了,傳到官府。官府也來看,怎麼會這樣呢?就傳到國王。國王覺得這是有問題,趕緊叫人去把他抓過來。去問:「你為什麼有這些錢?」

其實,這些錢拿出來時,還印有國庫的錢。「你是不是偷來的?怎麼有這麼多?」他就說:「不是偷的,我是撿的。」怎麼有人會相信呢?「怎麼可能!」所以,這些錢剩下來的沒多少了,因為房子也蓋了,吃、穿都很奢侈,所以剩下來的錢沒多少,就是開始要這兩父子要去受刑罰。

所以,那一天,還是要處罰他們時,在街道上示眾,這樣走過。他被人押著在走路時,和他的孩子,就一句話這樣說:「佛陀,是毒蛇。」父親回答就說:「阿難,是毒蛇。」這種的對答,人聽到了,就向國王稟報。因為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而且是佛陀的大護法者,佛陀的名在父子口中說出來,所以趕緊又把他們抓回來。

「你們為什麼會說這兩句話?」他就開始說:「因為我在田裡種田時,在種田時,看到佛陀走過田埂邊,路邊過。佛陀向阿難這樣說:『阿難,毒蛇。』阿難也回答佛陀:『佛陀,世尊,是毒蛇。』我好奇去看,在這個溝渠裡面明明是會發光的黃金啊!所以我就是這樣把它撿回來。」

這些話說出來,國王向世尊佛陀求證,佛陀就說:「確實,這就是從那個地方過,黃金,其實是毒蛇。因為人心一有貪念,那就是很危險。」像這對父子不就是嗎?他們就是被毒蛇咬到,險些生命危險啊!原來,查出來的案件,是有人偷,但是官兵在抓時,他將它丟在溝渠裡,所以佛陀從那個地方經過,這樣看到了,父子看到時,這樣拿走。這就是因緣果報。

不過,佛陀走過時,這對父子遠遠看到佛陀,也是很恭敬心,而且到最後,他們體悟到佛陀的道理。所以說起來,真的金銀財寶也是毒,這種四大的毒,總是我們學佛要用心。所以這種毒蛇譬喻四大,身體的四大,以及那個色欲的四大等等。我們若是起貪,這個禍就會惹禍,惹火來燒身,像夜叉一樣,不論何時都是有害,我們要好好用心。接下來說:

⊙「鳩槃荼鬼,野干狐狗,鵰鷲鴟梟,百足之屬。」《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個「鵰鷲鴟梟」,就是猛禽,在空中飛的,就像鷹一樣。那個鷹是這樣嘴喙很尖、很厚,那種看到東西啄起來,很準;這種,那個東西若被牠咬到,要逃過命是很難。還有猛獸、毒蛇,甚至蛇、蜈蚣等等,這叫做百足,這些動物。何況「鳩槃荼(鬼),野干狐狗」等等,列入就是完全會損傷我們人的慧命,也對我們的生命也是很大的威脅,所以這是一種譬喻。

⊙猛禽,言嘴呈鉤狀,視力極強,捕食小動物,或稱鷲、鵰。喻心狠手辣,欺大壓小。

所以,這個飛禽猛獸,或者是牠會傷害小生命,那是很狠,像我們人的心很狠、手很辣。殺生,雞抓來,脖子這樣掐著,就開始拿來就鋸下去;豬抓來,開始綁著,這樣就殺下去。真的是人心啊!甚至,人與人之間互相欺壓等等,強欺弱。

看,生靈就是這樣,在這種三界之內,大空間的裡面,人的心態,種種動物的世界,完全都是這樣彼此在衝突。所以,佛陀一直告訴我們,告誡我們,用種種方法向我們譬喻,讓我們能夠清楚。

所以「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們聽法,一定要入心,不要忘記,我們要「持十善法」,我們要真正入有情界。將法收來,我們要趕緊再布達出去,真真正正將這個善法讓人人有機會接觸得到。人心調和,一切生靈就能平安,社會才能祥和。所以我們要時時用最虔誠的心,警惕自己,虔誠來面對人間,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4年4月3日~

(12220648-1)
Category
AMTB Đài Loan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