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談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淨空法師談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這段話實在就是《行願品》裡面「如教修行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養,你所求的願沒有不滿,你都能夠得到。所以這一句它的意思一定要了解很清楚、很透徹,『歸依供養』這四個字是最重要。「歸」是回頭,從我們一切錯誤、一切過失真正回頭,回頭就是懺悔。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告訴我,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當你有求的時候不應,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是你自己有業障,只要你把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怎樣懺除?他給我說了四個字「後不再造」,我明白了。真正善知識不講假話,也不拐彎抹角說一大堆,簡單扼要。我們佛門懺悔很多儀規,不需要;你知道你錯了,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真懺悔。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導我跟一般法師大德不一樣,使我們聽了之後合情合理合法,不能不佩服。
所以我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犯過失,那就是覺悟;知就是覺,你覺悟了。能把過失改過來,這是修行,這懺悔。所以佛家講修行,懺悔兩個字統統包括,就是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儒家講不二過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過失只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第一次是你無知,第二次曉得覺悟了,不可以再犯第二次,這是回頭,真回頭。回頭之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為,處事待人接物依什麼?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教誨,這叫皈依,你皈依地藏菩薩。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這個經裡面的教訓,那你不是皈依,你沒有依靠;沒有依靠地藏菩薩教誨去做。你那種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有名無實的皈依,給諸位說不但沒有利益還有過失。你沒有皈依的時候你犯罪,結罪的時候只有一重罪;皈依之後明知故犯,你兩重罪。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相信中等根性的人,都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善人,真正皈依。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12.htm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這段話實在就是《行願品》裡面「如教修行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養,你所求的願沒有不滿,你都能夠得到。所以這一句它的意思一定要了解很清楚、很透徹,『歸依供養』這四個字是最重要。「歸」是回頭,從我們一切錯誤、一切過失真正回頭,回頭就是懺悔。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告訴我,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當你有求的時候不應,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是你自己有業障,只要你把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怎樣懺除?他給我說了四個字「後不再造」,我明白了。真正善知識不講假話,也不拐彎抹角說一大堆,簡單扼要。我們佛門懺悔很多儀規,不需要;你知道你錯了,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真懺悔。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導我跟一般法師大德不一樣,使我們聽了之後合情合理合法,不能不佩服。
所以我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犯過失,那就是覺悟;知就是覺,你覺悟了。能把過失改過來,這是修行,這懺悔。所以佛家講修行,懺悔兩個字統統包括,就是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儒家講不二過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過失只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第一次是你無知,第二次曉得覺悟了,不可以再犯第二次,這是回頭,真回頭。回頭之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為,處事待人接物依什麼?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教誨,這叫皈依,你皈依地藏菩薩。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這個經裡面的教訓,那你不是皈依,你沒有依靠;沒有依靠地藏菩薩教誨去做。你那種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有名無實的皈依,給諸位說不但沒有利益還有過失。你沒有皈依的時候你犯罪,結罪的時候只有一重罪;皈依之後明知故犯,你兩重罪。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相信中等根性的人,都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善人,真正皈依。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12.htm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