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大师《往生论注》06 易行道(但以信佛 • 乘佛愿力 • 佛力住持)名号为体
盖实法师: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第6讲)
于新加坡延庆寺2016年9月8日
《往生论注》经文讲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上
婆薮盘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论注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者:谓於五浊之世,於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於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後圣者婆薮盘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
《往生论注》是注解天亲菩萨《往生论》之作,然而开章即举出印度净土教的先驱「龙树菩萨」,并加「谨案」二字。「谨」是慎重、小心、郑重、恭敬;「案」同按,为遵照、依循。「谨案龙树菩萨」略说有四层含义:
一、说明昙鸾大师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来注解,而是很慎重、很小心、充满敬意地、完全按照龙树菩萨的思想来读解《往生论》。
二、如经说,龙树菩萨乃是亲蒙世尊授记「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的大菩萨,其净教思想为净土教理的源头、标准,欲明弥陀净土教之意旨,必须唯龙树菩萨马首是瞻。其马首即是「易行道」之「易」。
这对我们的启发是:不仅读《往生论》,乃至读《论注》、读净土三经、读净土宗诸祖师的教着,如果读不到「易」,唯读到「难」,说明我们没有读懂;修持净土法门时,如果感受不到易,总是觉得难,说明我们修持有误。而其他解释净土的着作文章,如果解释不出「易」,反而说很难,那就是解释有误;见其他人修持净土,都是很高深很难,反而没有易,我们不羡慕、不随学。
三、说明天亲菩萨之净土思想乃是相承於龙树菩萨。
四、说明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相承於龙树、天亲二菩萨。
接下来《论注》引用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之内容,判明《往生论》为易行道的教典。《往生论》之总体,尤其「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菩萨巧方便回向」等等内容,说相甚为高超故,古今很多人都依难行道的教理来做种种阐释,很难联系到这是一部易行道的教典,但昙鸾大师慧眼独具,依论偈: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判《论》为佛力、易行道。既然「遇无空过者」,当然是人人可行、人人得益的易行道;为何易行,乃因「佛本愿力」之故。
这对我们这些下劣根机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与恩惠。
于新加坡延庆寺2016年9月8日
《往生论注》经文讲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上
婆薮盘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论注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者:谓於五浊之世,於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於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後圣者婆薮盘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
《往生论注》是注解天亲菩萨《往生论》之作,然而开章即举出印度净土教的先驱「龙树菩萨」,并加「谨案」二字。「谨」是慎重、小心、郑重、恭敬;「案」同按,为遵照、依循。「谨案龙树菩萨」略说有四层含义:
一、说明昙鸾大师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来注解,而是很慎重、很小心、充满敬意地、完全按照龙树菩萨的思想来读解《往生论》。
二、如经说,龙树菩萨乃是亲蒙世尊授记「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的大菩萨,其净教思想为净土教理的源头、标准,欲明弥陀净土教之意旨,必须唯龙树菩萨马首是瞻。其马首即是「易行道」之「易」。
这对我们的启发是:不仅读《往生论》,乃至读《论注》、读净土三经、读净土宗诸祖师的教着,如果读不到「易」,唯读到「难」,说明我们没有读懂;修持净土法门时,如果感受不到易,总是觉得难,说明我们修持有误。而其他解释净土的着作文章,如果解释不出「易」,反而说很难,那就是解释有误;见其他人修持净土,都是很高深很难,反而没有易,我们不羡慕、不随学。
三、说明天亲菩萨之净土思想乃是相承於龙树菩萨。
四、说明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相承於龙树、天亲二菩萨。
接下来《论注》引用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之内容,判明《往生论》为易行道的教典。《往生论》之总体,尤其「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菩萨巧方便回向」等等内容,说相甚为高超故,古今很多人都依难行道的教理来做种种阐释,很难联系到这是一部易行道的教典,但昙鸾大师慧眼独具,依论偈: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判《论》为佛力、易行道。既然「遇无空过者」,当然是人人可行、人人得益的易行道;为何易行,乃因「佛本愿力」之故。
这对我们这些下劣根机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与恩惠。
- Category
- AMTB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