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難民義診 服務洛興雅人
慈濟巴生支會,即將在明年擴大對難民的服務,為了讓消息廣傳,志工來到洛興雅難民聚集的社區,舉辦一日的小型義診,及時為317名難民提供醫療診治。
慈濟巴生支會聖淘沙義診中心即將在明年轉型,擴大對於難民的義診服務。
慈濟人醫會醫師 符之良:「我們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求診)人數很少 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在哪裡,第二個就是告訴他們,原來還有一群藍天白雲在旁邊,如果他們能夠 ,想要得到一些幫助的話 ,他們隨時可以來找我們。」
為了讓消息傳開,志工先在社區的難民學校舉辦小型義診,也讓他們能及早接受治療。
難民學校老師 亞都拉:「我們沒有身分證 ,只有UN難民署發給我們的難民卡,去診所看病 一次要馬幣一百多塊,但我工作一天才領到馬幣40塊,看一次病都要存錢兩 三天,可是小孩子生病 怎麼能等,所以有這樣的義診 就能快點看病。」
根據統計,馬來西亞境內共有超過7萬名持有證件的洛興雅難民,在不能合法工作的情況下,尋求可負擔的醫療服務,成了大人小孩的切身問題。
洛興雅難民 莫罕末:「我的頭經常感到昏眩,有一側好像很重那樣,雖然還不至於嚴重到影響走路,我們要看醫生很難 工資很少,生病了 就在家坐著休息而已。」
慈濟人醫會醫師 與 病患:「回去之後,你像這樣按一下,數一 二 三 明白嗎。」
短短一天的義診,雖然只服務了三百多位難民,但隨著義診中心的擴大服務,將能照顧到更多難民的健康。
馬來西亞報導:劉海倫 徐福財 戴輝達。
慈濟巴生支會聖淘沙義診中心即將在明年轉型,擴大對於難民的義診服務。
慈濟人醫會醫師 符之良:「我們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求診)人數很少 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在哪裡,第二個就是告訴他們,原來還有一群藍天白雲在旁邊,如果他們能夠 ,想要得到一些幫助的話 ,他們隨時可以來找我們。」
為了讓消息傳開,志工先在社區的難民學校舉辦小型義診,也讓他們能及早接受治療。
難民學校老師 亞都拉:「我們沒有身分證 ,只有UN難民署發給我們的難民卡,去診所看病 一次要馬幣一百多塊,但我工作一天才領到馬幣40塊,看一次病都要存錢兩 三天,可是小孩子生病 怎麼能等,所以有這樣的義診 就能快點看病。」
根據統計,馬來西亞境內共有超過7萬名持有證件的洛興雅難民,在不能合法工作的情況下,尋求可負擔的醫療服務,成了大人小孩的切身問題。
洛興雅難民 莫罕末:「我的頭經常感到昏眩,有一側好像很重那樣,雖然還不至於嚴重到影響走路,我們要看醫生很難 工資很少,生病了 就在家坐著休息而已。」
慈濟人醫會醫師 與 病患:「回去之後,你像這樣按一下,數一 二 三 明白嗎。」
短短一天的義診,雖然只服務了三百多位難民,但隨著義診中心的擴大服務,將能照顧到更多難民的健康。
馬來西亞報導:劉海倫 徐福財 戴輝達。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