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緬甸偏鄉發稻種 村民喜捐米撲滿
慈濟在緬甸的稻種發放,到四個省分,深入偏遠的農村。賑災路,不輕鬆,一路上都是塵土飛揚,志工個個都成了灰頭土臉,但滿心歡喜。村民也感動,利用手機全程錄下發放過程,是珍貴的紀念。
慈濟在緬甸的稻種發放,第三天,這趟路要前住離市區,不到一小時的達納彬,沿途風光,都在塵土中,一下車,人人都是沾滿泥沙的菩薩。
台灣慈濟志工:「達納彬全部塵土飛揚,(路上)都是洞,一個一個,車子一經過整個灰塵就飛起來。」
慈濟人遠道而來,九個村418戶村民,有滿滿感動,有人用手機紀錄發放全程,米袋上的靜思語,最受用。
村民 HTAT AUNG:「以前沒聽過,付出無所求,今天才知道就是布施。」
村民 KAY TWE OC:「看到慈濟志工從很遠的地方來布施,很感動。」
這次發放分為六條路線,岱呼區距離最遠,同樣是一路顛頗,黃沙漫天飛,抵達發放的寺廟,老舊的發電機和電線,要承載二場發放典禮有困難,還好,志工多帶了三大捆的電線。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朱國財:「一捲有30米,我又起了煩惱,為何要這麼長怎麼樣用,結果今天果報就來了,就塞住我的嘴巴,今天我們這個場子,要用三捲這個線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路上都有難行的問題,志工善接變化球,走入村莊,依舊看得到去年水患造成的損害,居民也很善解,利用塑膠布遮風避雨,就連被沖毀的房間,也用簡單的竹子做補強。
慈濟宗教處高專 柳宗言:「竹子把它先架起來,踩上去很不穩很不踏實,他們現在是睡在這個地方。」
志工心疼災民現況,村民們卻是樂天知命,感恩還能有機會布施,六十八歲的老阿嬤,開心自己還能健康,接受慈濟的關懷。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她親我,怎麼辦?」
感恩和知足,讓這趟稻種發放,一直有笑聲相伴。
真善美志工 陳榮欽 張文黛 江文龍 彭鳳英 緬甸報導
慈濟在緬甸的稻種發放,第三天,這趟路要前住離市區,不到一小時的達納彬,沿途風光,都在塵土中,一下車,人人都是沾滿泥沙的菩薩。
台灣慈濟志工:「達納彬全部塵土飛揚,(路上)都是洞,一個一個,車子一經過整個灰塵就飛起來。」
慈濟人遠道而來,九個村418戶村民,有滿滿感動,有人用手機紀錄發放全程,米袋上的靜思語,最受用。
村民 HTAT AUNG:「以前沒聽過,付出無所求,今天才知道就是布施。」
村民 KAY TWE OC:「看到慈濟志工從很遠的地方來布施,很感動。」
這次發放分為六條路線,岱呼區距離最遠,同樣是一路顛頗,黃沙漫天飛,抵達發放的寺廟,老舊的發電機和電線,要承載二場發放典禮有困難,還好,志工多帶了三大捆的電線。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朱國財:「一捲有30米,我又起了煩惱,為何要這麼長怎麼樣用,結果今天果報就來了,就塞住我的嘴巴,今天我們這個場子,要用三捲這個線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路上都有難行的問題,志工善接變化球,走入村莊,依舊看得到去年水患造成的損害,居民也很善解,利用塑膠布遮風避雨,就連被沖毀的房間,也用簡單的竹子做補強。
慈濟宗教處高專 柳宗言:「竹子把它先架起來,踩上去很不穩很不踏實,他們現在是睡在這個地方。」
志工心疼災民現況,村民們卻是樂天知命,感恩還能有機會布施,六十八歲的老阿嬤,開心自己還能健康,接受慈濟的關懷。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她親我,怎麼辦?」
感恩和知足,讓這趟稻種發放,一直有笑聲相伴。
真善美志工 陳榮欽 張文黛 江文龍 彭鳳英 緬甸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