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TV】20210214 - 建築台灣 - 人人住得起的未來 台灣社會住宅下一步
1989年因抗議高房價而發起的「無殼蝸牛運動」,至今已超過30年,不見房價改善,卻往更高的天際漲去。為保障人民居住權利,社會住宅成為希望所在,然而在台灣社會發展中,社宅一直未被重視,錯過興建住宅的黃金期,導致年輕人追不到高漲的房價,弱勢族群的居住權也經常被侷限。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大城鄉所黃麗玲副教授,針對台灣社會住宅及居住正義議題一同討論。黃教授認為,台灣其實住宅自有率是高的,但因為房屋持有成本低,造成某些投機囤房情形,不僅空屋率高,有住屋需求者也經常無法負擔房屋成本。另一方面,社會住宅比例極低,加上都會區公有地尋覓不易,也是社宅無法大量興建原因。應考慮區域均衡發展、包租代管,及立法改變房屋稅制等多元方案,一方面降低空屋率,也保障弱勢族群及年輕人居住權利。
至於社宅自償作法及開放對象,黃教授則認為,可參考他國案例,如荷蘭因社宅量大,曾大規模開放民眾申請,所得高者負擔多,弱勢者負擔少等,降低民眾在居住成本上的壓力,讓民眾在經濟及個人發展上可以有更多空間。
#經典雜誌 #社會住宅 #人人住得起的未來
#台大城鄉所 #黃麗玲副教授 #包租代管
#明倫社宅 #房屋持有成本 #居住正義
※更多精彩內容:https://goo.gl/H1fSzB
(02910787)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大城鄉所黃麗玲副教授,針對台灣社會住宅及居住正義議題一同討論。黃教授認為,台灣其實住宅自有率是高的,但因為房屋持有成本低,造成某些投機囤房情形,不僅空屋率高,有住屋需求者也經常無法負擔房屋成本。另一方面,社會住宅比例極低,加上都會區公有地尋覓不易,也是社宅無法大量興建原因。應考慮區域均衡發展、包租代管,及立法改變房屋稅制等多元方案,一方面降低空屋率,也保障弱勢族群及年輕人居住權利。
至於社宅自償作法及開放對象,黃教授則認為,可參考他國案例,如荷蘭因社宅量大,曾大規模開放民眾申請,所得高者負擔多,弱勢者負擔少等,降低民眾在居住成本上的壓力,讓民眾在經濟及個人發展上可以有更多空間。
#經典雜誌 #社會住宅 #人人住得起的未來
#台大城鄉所 #黃麗玲副教授 #包租代管
#明倫社宅 #房屋持有成本 #居住正義
※更多精彩內容:https://goo.gl/H1fSzB
(02910787)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