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TV】20210131 - 建築台灣 - 幸福是首未央歌 台灣理想居住環境的追尋
放眼台灣都會區,最多的建築類型就是舊式公寓與集合式住宅。這是台灣過去40、50年來,因應人口快速成長的產物,也因為大量製造,住宅毫無疑問成為一種商品。尤其台灣地小人稠,有了自己的住家後,經常想方設法將原有的空間擴大,於是陽台外推、頂樓加蓋,成為台灣住宅建築獨有的現象。
在台灣及德國兩地都有事務所的建築師林友寒,用客觀正面的態度,看待台灣人對這些「違建」空間的需求。他認為建築師的責任,是要為住戶長遠的居住使用需求做考量,在住宅設計之初,就應該納入多元思考,打造一個富彈性的生活空間。
另一方面,林建築師也分享在德國蓋房子,首重「鄰居法律Neighborhood rules」。德國人注重房舍與週遭環境的共融,希望房子與鄰居和諧一致,而非強調獨特性,這也形成德國的建築傳統,擁有一致的市容景觀。
就住宅的功能性、便利性,甚至美感上,當代台灣人已意識到建築之於個人、社會的影響,逐漸會從小空間、社區大樓公設管理、住宅品質要求等做起,慢慢從個人小空間,進而延伸至大尺度的居住環境共好。
#林友寒建築師 #老舊公寓 #幸福的居住環境
#社區管委會 #集合式住宅 #社區公設
#德國 #經典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https://goo.gl/H1fSzB
(0291078)
在台灣及德國兩地都有事務所的建築師林友寒,用客觀正面的態度,看待台灣人對這些「違建」空間的需求。他認為建築師的責任,是要為住戶長遠的居住使用需求做考量,在住宅設計之初,就應該納入多元思考,打造一個富彈性的生活空間。
另一方面,林建築師也分享在德國蓋房子,首重「鄰居法律Neighborhood rules」。德國人注重房舍與週遭環境的共融,希望房子與鄰居和諧一致,而非強調獨特性,這也形成德國的建築傳統,擁有一致的市容景觀。
就住宅的功能性、便利性,甚至美感上,當代台灣人已意識到建築之於個人、社會的影響,逐漸會從小空間、社區大樓公設管理、住宅品質要求等做起,慢慢從個人小空間,進而延伸至大尺度的居住環境共好。
#林友寒建築師 #老舊公寓 #幸福的居住環境
#社區管委會 #集合式住宅 #社區公設
#德國 #經典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https://goo.gl/H1fSzB
(0291078)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