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世間聖賢典範
「溫、良、恭、儉、讓」世間聖賢典範
你讀《論語》,看孔老夫子的謙虛,你讀佛經看到釋迦牟尼佛的謙虛,他們不但是言教,而且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經上記載,世尊看到老年婦女,眼睛花了在那裡穿針,穿了好久穿不進去,他看了立刻就接過來幫她穿針,看到年歲大的人擔柴挑水,很辛苦,他看到馬上就接過來替他擔。他真幹,不是僅是說,真幹!我們今天做事情還常有推諉的心,推給別人去做,這個是錯誤。除非是自己體力衰退做不到才讓年輕人去做,自己還能做就不應該叫人幫忙,這樣叫學佛,這叫給別人做樣子。你說了真正能做到,人家服你,你說了做不到,人家聽了不服,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們一定要為眾生做表率、做模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多想想,我的念頭、言語、行為,能不能給眾生做好樣子?凡是不能給眾生做好樣子,決定不可以做,決定不可以想,我們這一生修行才會有結果,不至於像往昔生生世世都得不到結果。這一生如果不能認真修學,這一生還是得不到結果,充其量你會得一點三界六道有漏福報而已,這是肯定會得到,要想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們冷靜去觀察、細心去觀察,念佛往生的人,這些人在世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沒有值得人讚歎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們的觀察不夠細膩。他走了之後所示現的瑞相,我們從這個瑞相裡警覺過來,仔細再去想想他一生的行持,你會發現他行持確實與一般眾生不一樣。像孔老夫子所具備的五種德行,這是弟子們公認的,「溫、良、恭、儉、讓」,你用這五個字去觀察他有沒有?你會發現,這是庸俗之人,平常沒有值得人看,這五個字他是真具足。佛法裡面講「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http://www.amtb.tw/14/14-14-07.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你讀《論語》,看孔老夫子的謙虛,你讀佛經看到釋迦牟尼佛的謙虛,他們不但是言教,而且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經上記載,世尊看到老年婦女,眼睛花了在那裡穿針,穿了好久穿不進去,他看了立刻就接過來幫她穿針,看到年歲大的人擔柴挑水,很辛苦,他看到馬上就接過來替他擔。他真幹,不是僅是說,真幹!我們今天做事情還常有推諉的心,推給別人去做,這個是錯誤。除非是自己體力衰退做不到才讓年輕人去做,自己還能做就不應該叫人幫忙,這樣叫學佛,這叫給別人做樣子。你說了真正能做到,人家服你,你說了做不到,人家聽了不服,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們一定要為眾生做表率、做模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多想想,我的念頭、言語、行為,能不能給眾生做好樣子?凡是不能給眾生做好樣子,決定不可以做,決定不可以想,我們這一生修行才會有結果,不至於像往昔生生世世都得不到結果。這一生如果不能認真修學,這一生還是得不到結果,充其量你會得一點三界六道有漏福報而已,這是肯定會得到,要想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們冷靜去觀察、細心去觀察,念佛往生的人,這些人在世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沒有值得人讚歎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們的觀察不夠細膩。他走了之後所示現的瑞相,我們從這個瑞相裡警覺過來,仔細再去想想他一生的行持,你會發現他行持確實與一般眾生不一樣。像孔老夫子所具備的五種德行,這是弟子們公認的,「溫、良、恭、儉、讓」,你用這五個字去觀察他有沒有?你會發現,這是庸俗之人,平常沒有值得人看,這五個字他是真具足。佛法裡面講「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http://www.amtb.tw/14/14-14-07.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