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treya Heart Mantra/Heart of Loving Kindness 彌勒佛心咒/彌勒心 _ Imee Ooi 黃慧音 Chai Yu 蔡豫
Maitreya Heart Mantra/Heart of Loving Kindness by Imee Ooi & Chai Yu (彌勒佛心咒/彌勒心 _ 主唱黃慧音,蔡豫)
根據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Om Mohi Mohi Maha Mohi Svaha
Om Muni Muni Mara Svaha
嗡牟尼牟尼摩訶牟尼娑訶
嗡莫訥莫訥瑪拉娑訶
經典上說,如果有人口誦彌勒心咒,或耳聞咒音有以下殊勝功德:
1. 在釋迦佛滅度到下一尊佛出世的中間,如果下墮到地獄、畜生、餓鬼道,都可以出離。
2. 可以當轉輪聖王。
3. 能生於兜率內院,彌勒菩薩前。
4. 生其他善處,沒有障礙困難,一切如願,壽長命遠、財寶豐饒。
5. 彌勒菩薩發願,若有人持其心咒無論口誦,心念,耳聞者,得令不墮惡趣,且能一切如願。
6. 凡是聽到彌勒佛真言者,絕不會墮入地獄、餓鬼或畜生等惡趣。光是聽聞的眾生就有這樣的利益,更何況是持誦者。
7. 當彌勒佛下生時,無論你生在六道的那一道,彌勒佛都會來救拔你,彌勒佛會找到你,使你成為彌勒佛的弟子,直接從彌勒佛接受教法,得到彌勒佛授記,能夠迅速成佛。
8. 持誦此真言,也能實現你所有的願望,利益非常的多。
彌勒菩薩(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而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玄奘之前,後漢及三國時期的早期譯經家,見到的佛經是由西域輾轉得到。現代語言學研究認為,吐火羅文的Metrak,故譯為彌勒。
現代學者從語言學分析起步展開聯想,認為彌勒可能與在中亞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羅(Mitra)神有關。當代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與學者钱文忠,進一步表示:基督教的救世主彌賽亞(Messiah)與佛家的彌勒(Maitreya)可能是同一个人。
在佛教史上,彌勒的記載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後、第二次結集前就已經出現,比如在漢譯《阿含經》中可見於說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經》,和法藏部的《長阿含經》。「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這是各個佛教部派皆認可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在南傳佛教《小部·經集》的「彼岸道品」(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佛陀的兩位弟子。《中阿含經》記載佛陀授記他們兩位,一位成佛,一位成為轉輪聖王。
在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鳩摩羅什(344--413)翻譯的《法華經》說彌勒初名“求名”,經佛陀教化,後“當做佛,號名曰彌勒”。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有如《彌勒上生經》中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他將會繼承釋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間,出家修道,覺悟成佛。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大乘佛教由此發展出人間淨土的觀念,認為當彌勒菩薩降世,將可以救度世人。
彌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據巴利文《大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有錫蘭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兜率天;據《大唐西域記》、《婆藪槃豆法師傳》記載,無著、世親、獅子覺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彌勒經典
《彌勒下生經》,西晉竺法護譯。此經宣揚彌勒下生信仰,有彌勒在後世人壽達八萬四千歲時會降生人間,建立人間淨土的預言。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劉宋沮渠京聲譯。此經描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宮情形,對兜率淨土有生動描寫。又點明欲往生兜率者所應行的修行善業,念佛形象,口誦彌勒聖名等修法。此經與《觀無量壽佛經》觀點相通,可視為同一時代背景下之作品。
《彌勒大成佛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其與《觀彌勒菩薩下生經》相近,然內容更豐富。
以上三部經,合稱“彌勒三部經”,若加上同樣描述彌勒下生內容的
《彌勒來時經》
《彌勒下生成佛經》(鳩摩羅什譯)
《彌勒下生成佛經》(義淨譯)
則合稱“彌勒六部經”。也有觀點認為彌勒經典還應加上彌勒的本生談《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譯者不詳)、竺法護譯《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Maitreyaparipṛcchā)、《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等經典。
根據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Om Mohi Mohi Maha Mohi Svaha
Om Muni Muni Mara Svaha
嗡牟尼牟尼摩訶牟尼娑訶
嗡莫訥莫訥瑪拉娑訶
經典上說,如果有人口誦彌勒心咒,或耳聞咒音有以下殊勝功德:
1. 在釋迦佛滅度到下一尊佛出世的中間,如果下墮到地獄、畜生、餓鬼道,都可以出離。
2. 可以當轉輪聖王。
3. 能生於兜率內院,彌勒菩薩前。
4. 生其他善處,沒有障礙困難,一切如願,壽長命遠、財寶豐饒。
5. 彌勒菩薩發願,若有人持其心咒無論口誦,心念,耳聞者,得令不墮惡趣,且能一切如願。
6. 凡是聽到彌勒佛真言者,絕不會墮入地獄、餓鬼或畜生等惡趣。光是聽聞的眾生就有這樣的利益,更何況是持誦者。
7. 當彌勒佛下生時,無論你生在六道的那一道,彌勒佛都會來救拔你,彌勒佛會找到你,使你成為彌勒佛的弟子,直接從彌勒佛接受教法,得到彌勒佛授記,能夠迅速成佛。
8. 持誦此真言,也能實現你所有的願望,利益非常的多。
彌勒菩薩(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而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玄奘之前,後漢及三國時期的早期譯經家,見到的佛經是由西域輾轉得到。現代語言學研究認為,吐火羅文的Metrak,故譯為彌勒。
現代學者從語言學分析起步展開聯想,認為彌勒可能與在中亞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羅(Mitra)神有關。當代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與學者钱文忠,進一步表示:基督教的救世主彌賽亞(Messiah)與佛家的彌勒(Maitreya)可能是同一个人。
在佛教史上,彌勒的記載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後、第二次結集前就已經出現,比如在漢譯《阿含經》中可見於說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經》,和法藏部的《長阿含經》。「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這是各個佛教部派皆認可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在南傳佛教《小部·經集》的「彼岸道品」(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佛陀的兩位弟子。《中阿含經》記載佛陀授記他們兩位,一位成佛,一位成為轉輪聖王。
在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鳩摩羅什(344--413)翻譯的《法華經》說彌勒初名“求名”,經佛陀教化,後“當做佛,號名曰彌勒”。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有如《彌勒上生經》中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他將會繼承釋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間,出家修道,覺悟成佛。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大乘佛教由此發展出人間淨土的觀念,認為當彌勒菩薩降世,將可以救度世人。
彌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據巴利文《大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有錫蘭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兜率天;據《大唐西域記》、《婆藪槃豆法師傳》記載,無著、世親、獅子覺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彌勒經典
《彌勒下生經》,西晉竺法護譯。此經宣揚彌勒下生信仰,有彌勒在後世人壽達八萬四千歲時會降生人間,建立人間淨土的預言。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劉宋沮渠京聲譯。此經描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宮情形,對兜率淨土有生動描寫。又點明欲往生兜率者所應行的修行善業,念佛形象,口誦彌勒聖名等修法。此經與《觀無量壽佛經》觀點相通,可視為同一時代背景下之作品。
《彌勒大成佛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其與《觀彌勒菩薩下生經》相近,然內容更豐富。
以上三部經,合稱“彌勒三部經”,若加上同樣描述彌勒下生內容的
《彌勒來時經》
《彌勒下生成佛經》(鳩摩羅什譯)
《彌勒下生成佛經》(義淨譯)
則合稱“彌勒六部經”。也有觀點認為彌勒經典還應加上彌勒的本生談《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譯者不詳)、竺法護譯《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Maitreyaparipṛcchā)、《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