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itigarbha Mantra of the Earth Store Album 地藏菩薩真言專輯 _ Imee Ooi 黃慧音
Ksitigarbha Mantra of the Earth Store Album 地藏菩薩真言專輯 _ Imee Ooi 黃慧音
根據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地藏菩薩真言
漢字: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訶訶訶微娑麼(二合)曳(平二)莎訶(三)(出自《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四.密印品第九》)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梵文:ॐ प्रमर्दने स्वाहा;Om, Pramardane, Svāhā!)
讚嘆稱念禮敬地藏菩薩之功德
按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如來讚歎品第六提到,釋迦牟尼佛向當時法會中普廣菩薩及四眾等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包括:
聞名讚歎亦超越30劫罪: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30劫罪生天,永不墮於惡道: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33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不受女身: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即是女身,亦相貌圓滿: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鬼神護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即使曾犯重罪,至於五無間罪,亦能得解脫: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2日、3日、4日至7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過去世眷屬亦蒙福力解脫: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3遍或7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得尊貴之身: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17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新生眷屬增福: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7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現世居家衣食豐溢: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佛所咐囑
地藏菩薩亦稱地藏尊者。佛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卷、《地藏十輪經》等,皆說有地藏菩薩。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會超過百千萬億的法界眾生面前,受釋尊的咐囑,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菩薩出現為止的娑婆無佛世界擔任導師。依《地藏十輪經》第一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而名地藏。處事堅毅不拔的態度,好比大地,以果敢的決斷力救濟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自己決不成佛的菩薩。又說地藏菩薩是已登的十地果位的菩薩,為教化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的眾生,而故意留在聲聞、緣覺位。
因地行願
地藏菩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为佛教计量单位,泛指数目极其巨大),以大長者子之身,為得到佛千福莊嚴的相貌,在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發此弘大誓愿。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以婆羅門女之身,為救因不信因果、常輕三寶而墮入地獄的母親,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發此弘大誓愿。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在清凈蓮花目如來像法之中,以一個叫光目的普通婦女之身,為救因殺害毀罵罪而墮入地獄受極大苦的母親,向空中十方諸佛發此弘大誓愿。
又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如來在出家修道前,身為小國國王,他與一鄰國國王朋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造惡眾生,他們一同發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然後全部度化罪苦眾生。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終未願成佛。發願早成佛道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眾生最後成佛者,即地藏王菩薩。
印順法師於民國五十二年中元節講解地藏經時特別提到
一切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示現度生,所現皆在家相,如現白衣大士,或現天人等相;文殊師利現童子相;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相,唯地藏菩薩現出家相。此一意義,很少人注意。
示現聲聞:地藏菩薩是大菩薩,功德與佛相齊,究竟圓滿,於此娑婆世界釋迦佛法會中,現出家相。如《十輪經》(卷一)說:「以神通力,現聲聞像。」聲聞是出家弟子的名稱,這是地藏菩薩的特色。依大乘經說:有些清淨世界沒有小乘法,也沒有出家眾。但釋迦佛來此穢土成佛,即現出家相;穢土佛法與出家眾,是有密切關係的。地藏菩薩向釋迦佛看齊,現出家相,也願於穢土成佛。穢惡世界的佛法,有出家眾,可以解說為適應時代,而有為己的獨善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說,含有積極的特殊意義:在這穢惡世界,眾生一天到晚,非爭名,即奪利,為生活忙,為私利忙,整個社會充滿了罪惡黑暗。在此黑暗污穢的世界中,應給予一種光明和希望,所以釋迦佛出現於穢土中,出家成佛。《十輪經》說:出家的僧相,是穢惡世界的清淨幢相。在此不理想的社會中,建立清淨的僧團,使大家見聞熏染,而達到身心清淨。佛法是適應社會的,在穢土中弘法要有出家人,現出清淨莊嚴的解脫相。釋迦佛及地藏菩薩,來穢土而現出家相,意義即在於此。出家無經濟的私有,以乞化為生,不為享受,也就減少了因經濟而來的問題。其次,現出家相,男不婚,女不嫁,不像一般人,因夫婦關係而發生糾紛苦痛。五濁惡世的無邊罪惡,主要起因於男女及經濟的佔有。出家相,即提供了解決穢土困難,以及解脫穢染身心的方案。即使做不到,也知道解脫苦難的真正方向。所以穢土的佛法,重心為出家眾,而淨土中就可以沒有出家的了。地藏菩薩現出家相於此土度生,有著特殊意義,所以穢土眾生,對地藏菩薩感到特別親切。地藏菩薩不只是提倡孝道,超度父母,而且現聲聞身,度穢土眾,實為古代大德特別推重的原因。
度化劫數
因《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闡述地藏菩薩捨身救母的意願,此經也被稱為佛經中的“孝經”。
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經過的時間長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也不能理解的,佛陀在《地藏經》中作了這樣的描述:“譬如在三千個大千世界里,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每一樣東西都當作一條恒河,每一條恒河中的每一粒沙都當作一個世界,每個世界里的每一粒微塵都當作一個劫數,在每一劫里所積聚的微塵,其中每一粒再當成一個劫數,地藏菩薩證得十地菩薩的果位以來,已經比上面所說數目的一千倍還要多,就不要再說地藏菩薩在修行聲聞和辟支佛果時所經過的時間了。”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四天王:地藏菩薩以無數方便教化眾生。
十日誦經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告訴普廣菩薩,如果在“十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中持齋、念佛、禮拜,就能遠離疾病,衣食富足。(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於十齋日,每讀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歸依供養功德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告訴觀世音菩薩,將來世界中,若有緣人發慈悲心去救助眾生。當他們渴望獲得解脫,見到地藏菩薩的佛像或者聽聞起名,衷心皈依並供養的人,必然心隨所願。(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花、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佛陀還告訴虛空藏菩薩,若有緣人見到地藏菩薩像及《地藏菩薩本願經》,朗誦並供養牠,就能得到二十八種益處,故稱“地藏二十八益”。天龍鬼神等,也可通過朗誦瞻禮供養,獲得七種益處。(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根據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地藏菩薩真言
漢字: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訶訶訶微娑麼(二合)曳(平二)莎訶(三)(出自《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四.密印品第九》)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梵文:ॐ प्रमर्दने स्वाहा;Om, Pramardane, Svāhā!)
讚嘆稱念禮敬地藏菩薩之功德
按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如來讚歎品第六提到,釋迦牟尼佛向當時法會中普廣菩薩及四眾等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包括:
聞名讚歎亦超越30劫罪: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30劫罪生天,永不墮於惡道: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33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不受女身: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即是女身,亦相貌圓滿: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鬼神護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即使曾犯重罪,至於五無間罪,亦能得解脫: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2日、3日、4日至7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過去世眷屬亦蒙福力解脫: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3遍或7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得尊貴之身: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17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新生眷屬增福: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7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現世居家衣食豐溢: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佛所咐囑
地藏菩薩亦稱地藏尊者。佛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卷、《地藏十輪經》等,皆說有地藏菩薩。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會超過百千萬億的法界眾生面前,受釋尊的咐囑,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菩薩出現為止的娑婆無佛世界擔任導師。依《地藏十輪經》第一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而名地藏。處事堅毅不拔的態度,好比大地,以果敢的決斷力救濟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自己決不成佛的菩薩。又說地藏菩薩是已登的十地果位的菩薩,為教化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的眾生,而故意留在聲聞、緣覺位。
因地行願
地藏菩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为佛教计量单位,泛指数目极其巨大),以大長者子之身,為得到佛千福莊嚴的相貌,在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發此弘大誓愿。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以婆羅門女之身,為救因不信因果、常輕三寶而墮入地獄的母親,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發此弘大誓愿。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在清凈蓮花目如來像法之中,以一個叫光目的普通婦女之身,為救因殺害毀罵罪而墮入地獄受極大苦的母親,向空中十方諸佛發此弘大誓愿。
又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如來在出家修道前,身為小國國王,他與一鄰國國王朋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造惡眾生,他們一同發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然後全部度化罪苦眾生。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終未願成佛。發願早成佛道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眾生最後成佛者,即地藏王菩薩。
印順法師於民國五十二年中元節講解地藏經時特別提到
一切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示現度生,所現皆在家相,如現白衣大士,或現天人等相;文殊師利現童子相;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相,唯地藏菩薩現出家相。此一意義,很少人注意。
示現聲聞:地藏菩薩是大菩薩,功德與佛相齊,究竟圓滿,於此娑婆世界釋迦佛法會中,現出家相。如《十輪經》(卷一)說:「以神通力,現聲聞像。」聲聞是出家弟子的名稱,這是地藏菩薩的特色。依大乘經說:有些清淨世界沒有小乘法,也沒有出家眾。但釋迦佛來此穢土成佛,即現出家相;穢土佛法與出家眾,是有密切關係的。地藏菩薩向釋迦佛看齊,現出家相,也願於穢土成佛。穢惡世界的佛法,有出家眾,可以解說為適應時代,而有為己的獨善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說,含有積極的特殊意義:在這穢惡世界,眾生一天到晚,非爭名,即奪利,為生活忙,為私利忙,整個社會充滿了罪惡黑暗。在此黑暗污穢的世界中,應給予一種光明和希望,所以釋迦佛出現於穢土中,出家成佛。《十輪經》說:出家的僧相,是穢惡世界的清淨幢相。在此不理想的社會中,建立清淨的僧團,使大家見聞熏染,而達到身心清淨。佛法是適應社會的,在穢土中弘法要有出家人,現出清淨莊嚴的解脫相。釋迦佛及地藏菩薩,來穢土而現出家相,意義即在於此。出家無經濟的私有,以乞化為生,不為享受,也就減少了因經濟而來的問題。其次,現出家相,男不婚,女不嫁,不像一般人,因夫婦關係而發生糾紛苦痛。五濁惡世的無邊罪惡,主要起因於男女及經濟的佔有。出家相,即提供了解決穢土困難,以及解脫穢染身心的方案。即使做不到,也知道解脫苦難的真正方向。所以穢土的佛法,重心為出家眾,而淨土中就可以沒有出家的了。地藏菩薩現出家相於此土度生,有著特殊意義,所以穢土眾生,對地藏菩薩感到特別親切。地藏菩薩不只是提倡孝道,超度父母,而且現聲聞身,度穢土眾,實為古代大德特別推重的原因。
度化劫數
因《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闡述地藏菩薩捨身救母的意願,此經也被稱為佛經中的“孝經”。
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經過的時間長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也不能理解的,佛陀在《地藏經》中作了這樣的描述:“譬如在三千個大千世界里,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每一樣東西都當作一條恒河,每一條恒河中的每一粒沙都當作一個世界,每個世界里的每一粒微塵都當作一個劫數,在每一劫里所積聚的微塵,其中每一粒再當成一個劫數,地藏菩薩證得十地菩薩的果位以來,已經比上面所說數目的一千倍還要多,就不要再說地藏菩薩在修行聲聞和辟支佛果時所經過的時間了。”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四天王:地藏菩薩以無數方便教化眾生。
十日誦經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告訴普廣菩薩,如果在“十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中持齋、念佛、禮拜,就能遠離疾病,衣食富足。(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於十齋日,每讀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歸依供養功德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告訴觀世音菩薩,將來世界中,若有緣人發慈悲心去救助眾生。當他們渴望獲得解脫,見到地藏菩薩的佛像或者聽聞起名,衷心皈依並供養的人,必然心隨所願。(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花、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佛陀還告訴虛空藏菩薩,若有緣人見到地藏菩薩像及《地藏菩薩本願經》,朗誦並供養牠,就能得到二十八種益處,故稱“地藏二十八益”。天龍鬼神等,也可通過朗誦瞻禮供養,獲得七種益處。(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