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395集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回)
壬二、憂苦萬端 分二 癸一、財物憂苦 分三 子一、有無同憂
【經】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解】「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一大段,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演。「田」者田地。「宅」者家宅。「眷屬」者,家屬、親屬、傭僕等。「財物」者,家財產業等資生之器物也。以上皆所憂之境。無者欲有,思欲得之。但已有者,又懼其無。亦復同憂。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云「有無同憂」。
子二、欲無止境
【經】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解】「有一少一,思欲齊等」者,例如已有一萬元存款,見人有兩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已有一電視機,見人有二,便欲更有一電視機,與之齊等。思而未得,故以為憂。思而能得,憂亦不止。因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也。
子三、有憂非常
【經】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解】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復失。故云「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非常」者,即下之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也。「水火」,指水火之災。「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如火能焚燒,水能漂沒,盜能劫奪,賊能偷竊,怨家報仇,債主索欠。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財富,蕩然無餘,故云「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劫奪,盜賊難。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也。」
癸二、增益惡根
【經】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解】世人「心慳意固」指慳吝之心,至為頑固。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云「無能縱捨」。「縱捨」者,放下也。
「命終棄捐」。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普賢行願品》云:「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與此同旨。常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不論貧富,莫不皆然。個中憂苦無盡,故云「萬端」。
辛二、諭眷屬和敬
壬二、憂苦萬端 分二 癸一、財物憂苦 分三 子一、有無同憂
【經】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解】「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一大段,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演。「田」者田地。「宅」者家宅。「眷屬」者,家屬、親屬、傭僕等。「財物」者,家財產業等資生之器物也。以上皆所憂之境。無者欲有,思欲得之。但已有者,又懼其無。亦復同憂。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云「有無同憂」。
子二、欲無止境
【經】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解】「有一少一,思欲齊等」者,例如已有一萬元存款,見人有兩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已有一電視機,見人有二,便欲更有一電視機,與之齊等。思而未得,故以為憂。思而能得,憂亦不止。因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也。
子三、有憂非常
【經】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解】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復失。故云「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非常」者,即下之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也。「水火」,指水火之災。「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如火能焚燒,水能漂沒,盜能劫奪,賊能偷竊,怨家報仇,債主索欠。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財富,蕩然無餘,故云「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劫奪,盜賊難。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也。」
癸二、增益惡根
【經】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解】世人「心慳意固」指慳吝之心,至為頑固。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云「無能縱捨」。「縱捨」者,放下也。
「命終棄捐」。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普賢行願品》云:「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與此同旨。常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不論貧富,莫不皆然。個中憂苦無盡,故云「萬端」。
辛二、諭眷屬和敬
- Category
- 淨土大經科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