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30《菩提心要》慈濟的故事 五 尋找身心依止之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Playback on other Websites has been disabled by the video owner.
一位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比丘尼,一位是從小就與佛相投緣的少女,是什麼樣的因緣讓他們決定留在東台灣呢?
證嚴法師開示:
修道法師是在日本佛教留學,回到臺灣,他感覺到有志沒辦法伸展。我也感覺佛教的形態不應該是這樣。所以那時候也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希望找一個由我們開始的道場,由我們自己來做起,這個理想的道場。所以,兩個人意志投合,所以不知道是他帶我出來,還是我帶他出來。反正就這麼出來了。
在台東的生活,雖然歷經了訪仙、辭親、遊覽中橫的感觸,一路上艱辛,卻沒讓證嚴法師退卻。
證嚴法師開示:
離開家庭,雖然非常坎坷,我自己一直覺得,修行要用生命來修,生命是無限無數,因為我所感覺到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要追求的不就是這樣嗎?對啊,我要追求的就是心包太虛,量,就是周遍沙界,有國土的地方就要普及得到。所以,我覺得有心立志應該不難,後來,有一天,我在清覺寺裡看到一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那是佛說的,也是在牆壁上,有時候我們到寺院常會看到牆壁上、柱子上,看一看不錯啦!但是,要拿來用就是妙法,不拿來用,還是一個標語而已。所以,我看到這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我有心要做,難道達不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只要我用虔誠的心,入佛陀之門,因為這樣,我決定不走獨善其身的路,我決定要走兼利天下。同樣一輩子,生命本來就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我要利用我的生命,我好好把它利用,就可以展開我的心,就可以包太虛,量周沙界。
本周證嚴法師菩提心要與您一起聽上人說【慈濟的故事 (五) - 尋找身心依止之處】。
精彩內容
第一段標題:都蘭山訪仙
第二段標題:清覺寺辭親
第三段標題:流浪東臺灣
第四段標題:遊中橫感觸
慈濟的故事 (一) http://youtu.be/0DwcqMg3Vws
慈濟的故事 (二) http://youtu.be/AWozejW9Fhk
慈濟的故事 (三) http://youtu.be/kck9lnkPk6M
慈濟的故事 (四) http://youtu.be/HvnLcVT6dt0
慈濟的故事 (五) http://youtu.be/gLEIWkb2Nd0
慈濟的故事 (六) http://youtu.be/pzvUMTd2C5Q
證嚴法師開示:
修道法師是在日本佛教留學,回到臺灣,他感覺到有志沒辦法伸展。我也感覺佛教的形態不應該是這樣。所以那時候也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希望找一個由我們開始的道場,由我們自己來做起,這個理想的道場。所以,兩個人意志投合,所以不知道是他帶我出來,還是我帶他出來。反正就這麼出來了。
在台東的生活,雖然歷經了訪仙、辭親、遊覽中橫的感觸,一路上艱辛,卻沒讓證嚴法師退卻。
證嚴法師開示:
離開家庭,雖然非常坎坷,我自己一直覺得,修行要用生命來修,生命是無限無數,因為我所感覺到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要追求的不就是這樣嗎?對啊,我要追求的就是心包太虛,量,就是周遍沙界,有國土的地方就要普及得到。所以,我覺得有心立志應該不難,後來,有一天,我在清覺寺裡看到一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那是佛說的,也是在牆壁上,有時候我們到寺院常會看到牆壁上、柱子上,看一看不錯啦!但是,要拿來用就是妙法,不拿來用,還是一個標語而已。所以,我看到這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我有心要做,難道達不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只要我用虔誠的心,入佛陀之門,因為這樣,我決定不走獨善其身的路,我決定要走兼利天下。同樣一輩子,生命本來就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我要利用我的生命,我好好把它利用,就可以展開我的心,就可以包太虛,量周沙界。
本周證嚴法師菩提心要與您一起聽上人說【慈濟的故事 (五) - 尋找身心依止之處】。
精彩內容
第一段標題:都蘭山訪仙
第二段標題:清覺寺辭親
第三段標題:流浪東臺灣
第四段標題:遊中橫感觸
慈濟的故事 (一) http://youtu.be/0DwcqMg3Vws
慈濟的故事 (二) http://youtu.be/AWozejW9Fhk
慈濟的故事 (三) http://youtu.be/kck9lnkPk6M
慈濟的故事 (四) http://youtu.be/HvnLcVT6dt0
慈濟的故事 (五) http://youtu.be/gLEIWkb2Nd0
慈濟的故事 (六) http://youtu.be/pzvUMTd2C5Q
- Category
- AMTB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