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9
經文: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楞嚴經》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阿難!又在這個定裏邊,這一切修道的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見五陰中的色陰已經消了,他自己也知道;這個受陰他也很清楚的。在這個時候,勝相現前:就有一種勝相。「勝」,是殊勝,很不同,很特別的這種相;「現前」,現到他的心裏。感激過分:所以他就生了一種感激心,可是太過分了。過猶不及,那個走過頭的,和沒有走到的人,相差得不太多,都不合乎中道;譬如,你想到這個地方,到了這地方,你不停,又過去了,那也等於沒到一樣。
所以這感激過分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忽然在這個定中生出來一種大勇猛的心。其心猛利,志齊諸佛:他這個心勇猛精進得不得了,他說:「佛和我是一樣的。」自己同佛是一樣的。謂三僧祇一念能越:他說第一個阿僧祇劫、第二個阿僧祇劫、第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大阿僧祇劫,他在一念之中就能超過去,所以他自己就說他是佛了。不但他說自己是佛,還說所有的人都是佛,那麼這種人就落於邪知邪見了。不錯,所有的人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修行不是說在一念之間就成了佛,這修行要有一個長遠的時間。你若明白佛法,依照佛法去修行,那麼或者會時間不太長,但是也不能一念就成佛了。
這種人就因為修行沒有善知識指示,他自己也沒有智慧,那麼他用苦功,用來用去,就發生一種邪知邪見,他看自己這麼久都沒有成佛,所以他說他就是佛,已成佛了。這一段文就是受陰裏頭的「揚己齊佛」,說自己和佛是一樣的,其實就這一念的錯誤,已經就著魔了。
現在《楞嚴經》講到五十種陰魔,這是最要緊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這五十種陰魔,一定會走錯路的;不走錯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認識陰魔的境界,就不會胡吹亂捧了,不會自己看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所以無論誰,你有親戚朋友,都可以叫他們來聽一聽這五十種陰魔,令他們知道這種修道的境界。
此名功用:這個名字就是發生一種功用,你用功發生一種作用,陵率過越:它在你自性裏邊互相這麼樣變化,變化出來的這一種過越,所以才生出一種發大勇猛心。你發勇猛心,勇猛精進向前去修佛法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生一種我慢的心,不可以說:「哦,我就是佛了!」
你就是佛了?佛說了三藏十二部,你說了幾藏幾部啊?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你連懂都不懂呢!說你也就是佛了?你說這真是豈有此理呢!佛說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你連一藏也沒藏,一部也不部,怎麼你就可以成佛呢?那不要說你講了三藏十二部,你就講一講這三藏十二部,無論哪一部經提出來都會講的,都明白它那個道理;你若能這樣子,這也只可以稱做佛的弟子,也不可以稱佛的!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上,現在人人都恭敬佛,他也就想作佛了,將來死了,好有人供養他。其實死了埋到地裏頭,變成灰了,什麼也沒有了。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發這種猛利的心,可以!你要是明白這是一種境界,不是聖證。覺了不迷,久自消歇:你能覺悟而明瞭,不再迷惑,那麼時間久了,它也就平息下來了,它這是一時的。
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假設你說,這就是成佛了,這時候就有個狂魔,入他的心竅裏頭去了,到他身上,把他本來的靈魂就給攆走了。這個魔王就在這兒坐殿,就當他的靈魂了。所以你看,這五十種陰魔,你都不認識,怎麼就會成佛了?這種狂魔,就是狂妄、貢高我慢。
見人則誇:他無論見到誰,就誇獎自己,是己非人。就是抑人揚己這麼樣的,說人家都不對,就是他最高,他自己就成佛了!我慢無比:這個我慢就是對誰都傲慢,其心乃至上不見佛:往上也沒有佛了,為什麼?他就是佛了嘛!下不見人:他也看不見人了。看不見人,他看見什麼呢?啊,他說一切人都是佛了!他自己是佛,在他上邊沒有佛,他就是佛;將來一切人都跟著他成佛,所以他下也不見人了。失於正受,當從淪墜:他失去這個正定正受了,這種人應該墮落的。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講述於一九六八年夏
《宣化上人開示》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Z97TazlS4&list=PLpJd3xvoJYHdiU_Jma9GTH-LbZQ-VdcxC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阿難!又在這個定裏邊,這一切修道的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見五陰中的色陰已經消了,他自己也知道;這個受陰他也很清楚的。在這個時候,勝相現前:就有一種勝相。「勝」,是殊勝,很不同,很特別的這種相;「現前」,現到他的心裏。感激過分:所以他就生了一種感激心,可是太過分了。過猶不及,那個走過頭的,和沒有走到的人,相差得不太多,都不合乎中道;譬如,你想到這個地方,到了這地方,你不停,又過去了,那也等於沒到一樣。
所以這感激過分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忽然在這個定中生出來一種大勇猛的心。其心猛利,志齊諸佛:他這個心勇猛精進得不得了,他說:「佛和我是一樣的。」自己同佛是一樣的。謂三僧祇一念能越:他說第一個阿僧祇劫、第二個阿僧祇劫、第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大阿僧祇劫,他在一念之中就能超過去,所以他自己就說他是佛了。不但他說自己是佛,還說所有的人都是佛,那麼這種人就落於邪知邪見了。不錯,所有的人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修行不是說在一念之間就成了佛,這修行要有一個長遠的時間。你若明白佛法,依照佛法去修行,那麼或者會時間不太長,但是也不能一念就成佛了。
這種人就因為修行沒有善知識指示,他自己也沒有智慧,那麼他用苦功,用來用去,就發生一種邪知邪見,他看自己這麼久都沒有成佛,所以他說他就是佛,已成佛了。這一段文就是受陰裏頭的「揚己齊佛」,說自己和佛是一樣的,其實就這一念的錯誤,已經就著魔了。
現在《楞嚴經》講到五十種陰魔,這是最要緊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這五十種陰魔,一定會走錯路的;不走錯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認識陰魔的境界,就不會胡吹亂捧了,不會自己看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所以無論誰,你有親戚朋友,都可以叫他們來聽一聽這五十種陰魔,令他們知道這種修道的境界。
此名功用:這個名字就是發生一種功用,你用功發生一種作用,陵率過越:它在你自性裏邊互相這麼樣變化,變化出來的這一種過越,所以才生出一種發大勇猛心。你發勇猛心,勇猛精進向前去修佛法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生一種我慢的心,不可以說:「哦,我就是佛了!」
你就是佛了?佛說了三藏十二部,你說了幾藏幾部啊?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你連懂都不懂呢!說你也就是佛了?你說這真是豈有此理呢!佛說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你連一藏也沒藏,一部也不部,怎麼你就可以成佛呢?那不要說你講了三藏十二部,你就講一講這三藏十二部,無論哪一部經提出來都會講的,都明白它那個道理;你若能這樣子,這也只可以稱做佛的弟子,也不可以稱佛的!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上,現在人人都恭敬佛,他也就想作佛了,將來死了,好有人供養他。其實死了埋到地裏頭,變成灰了,什麼也沒有了。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發這種猛利的心,可以!你要是明白這是一種境界,不是聖證。覺了不迷,久自消歇:你能覺悟而明瞭,不再迷惑,那麼時間久了,它也就平息下來了,它這是一時的。
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假設你說,這就是成佛了,這時候就有個狂魔,入他的心竅裏頭去了,到他身上,把他本來的靈魂就給攆走了。這個魔王就在這兒坐殿,就當他的靈魂了。所以你看,這五十種陰魔,你都不認識,怎麼就會成佛了?這種狂魔,就是狂妄、貢高我慢。
見人則誇:他無論見到誰,就誇獎自己,是己非人。就是抑人揚己這麼樣的,說人家都不對,就是他最高,他自己就成佛了!我慢無比:這個我慢就是對誰都傲慢,其心乃至上不見佛:往上也沒有佛了,為什麼?他就是佛了嘛!下不見人:他也看不見人了。看不見人,他看見什麼呢?啊,他說一切人都是佛了!他自己是佛,在他上邊沒有佛,他就是佛;將來一切人都跟著他成佛,所以他下也不見人了。失於正受,當從淪墜:他失去這個正定正受了,這種人應該墮落的。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講述於一九六八年夏
《宣化上人開示》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Z97TazlS4&list=PLpJd3xvoJYHdiU_Jma9GTH-LbZQ-VdcxC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
- Tags
- 宣化上人, 宣化, 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