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5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經文:
汝聞微塵佛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蓄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文殊菩薩又說了,阿難!汝聞微塵佛,一切祕密門:你聽微塵佛所說的佛法,所說的一切祕密門。祕密的門,以前講過很多了,就是「為此說,而彼不知;為彼說,而此不知」,為這個人說,那個人不知道;為那個人說,這個人不知道;彼此互不相知,這叫「祕密門」。佛為什麼要有祕密門?就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各有各人的根性,各有各人的所好;尤其在過去生中,各人有各人修行的道路。所以佛是觀機,看你以前修行哪一個法門,現在就教你修哪一個法門,這叫「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觀看這個機緣來教化你何種的功夫;你若不是這個機緣,就不能教你這種的法門,所以佛有祕密的法門。
欲漏不先除:雖然佛有種種祕密的法門,可是你的欲漏若不先除;這個「欲」是最厲害的,你有欲就有漏了。什麼欲啊?這個欲最重的,就是色欲。人哪,很多人都斷不了這個色欲;要是能斷這個色欲,那就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了,那就是一個非常的人了!在佛法裏頭學佛,如果你不斷色欲的話,漏就不能除,就得不到無漏。
我以前講過很多次這個「無漏」,證到四果阿羅漢就是無漏了。初果阿羅漢,這叫「見道位」,看見這個道了,這要滅八十八品的見惑。這個「位」,就是「地位、位置」。二果、三果,這叫「修道位」,這要修行、要修道。而四果阿羅漢,這叫「證道位」;證了四果阿羅漢,這才是無漏的。在初果、二果、三果還都沒得到無漏;這個「無漏」是最要緊的,為什麼阿難沒有得到無漏呢?告訴你,就是欲漏他沒有除呢!他還有所欲。這個欲──色欲、貪欲、什麼欲,他還沒清淨呢!「欲漏不先除」,你修行,若不先把這個貪欲、色欲的心除去,那就對佛法不會相應的。
蓄聞成過誤:你單單修習這個「多聞」的法門,所以就成了你的過錯和失誤了!因此就有摩登伽女的難!就因為你不除欲漏的關係;你若除欲漏,什麼難都沒有了。我們看見阿難這樣子聰明的人,都有這一種的毛病,都斷不了這個欲漏。而我們現在的人,不單不除欲漏,根本就想跟這個欲漏去跑,根本就不想除去;所以,你說這個過誤是不是更大了呢?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欲漏有沒有?除了沒除?若是沒除,想不想除?若是不想除,那就沒有話講了;若想除的話,那就趕快修「反聞聞自性」的功夫,學觀世音菩薩這個「耳根圓通」的法門。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這是講的什麼?怎麼這麼多「佛」、這麼多「聞」?這兩句話就有三個「聞」、兩個「佛」。兩個佛又給放到一起了,究竟是哪一個佛?我也不知道!哈,你笑,大約你知道了!
「將聞持佛佛」,你將你這個聞根──就是耳根,來修持佛所說的佛法。上邊這個「佛」,就是佛;下邊那個「佛」字,就是佛所說的法。就是你用這種功,來修持佛法、學習佛法。這說誰啊?不是說你、不是說我,也不是說他,說的阿難哪!說你將受持佛所說的佛法這個功夫,「何不自聞聞」,你何不自己反聞聞自性,修這個「反聞」的功夫呢?你何不反求諸己,在你自己的聞性上,用一用「反聞」的功夫呢?這兩句就是這樣講,知道嗎?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講述於一九六八年夏
《宣化上人開示》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Z97TazlS4&list=PLpJd3xvoJYHdiU_Jma9GTH-LbZQ-VdcxC
汝聞微塵佛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蓄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文殊菩薩又說了,阿難!汝聞微塵佛,一切祕密門:你聽微塵佛所說的佛法,所說的一切祕密門。祕密的門,以前講過很多了,就是「為此說,而彼不知;為彼說,而此不知」,為這個人說,那個人不知道;為那個人說,這個人不知道;彼此互不相知,這叫「祕密門」。佛為什麼要有祕密門?就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各有各人的根性,各有各人的所好;尤其在過去生中,各人有各人修行的道路。所以佛是觀機,看你以前修行哪一個法門,現在就教你修哪一個法門,這叫「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觀看這個機緣來教化你何種的功夫;你若不是這個機緣,就不能教你這種的法門,所以佛有祕密的法門。
欲漏不先除:雖然佛有種種祕密的法門,可是你的欲漏若不先除;這個「欲」是最厲害的,你有欲就有漏了。什麼欲啊?這個欲最重的,就是色欲。人哪,很多人都斷不了這個色欲;要是能斷這個色欲,那就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了,那就是一個非常的人了!在佛法裏頭學佛,如果你不斷色欲的話,漏就不能除,就得不到無漏。
我以前講過很多次這個「無漏」,證到四果阿羅漢就是無漏了。初果阿羅漢,這叫「見道位」,看見這個道了,這要滅八十八品的見惑。這個「位」,就是「地位、位置」。二果、三果,這叫「修道位」,這要修行、要修道。而四果阿羅漢,這叫「證道位」;證了四果阿羅漢,這才是無漏的。在初果、二果、三果還都沒得到無漏;這個「無漏」是最要緊的,為什麼阿難沒有得到無漏呢?告訴你,就是欲漏他沒有除呢!他還有所欲。這個欲──色欲、貪欲、什麼欲,他還沒清淨呢!「欲漏不先除」,你修行,若不先把這個貪欲、色欲的心除去,那就對佛法不會相應的。
蓄聞成過誤:你單單修習這個「多聞」的法門,所以就成了你的過錯和失誤了!因此就有摩登伽女的難!就因為你不除欲漏的關係;你若除欲漏,什麼難都沒有了。我們看見阿難這樣子聰明的人,都有這一種的毛病,都斷不了這個欲漏。而我們現在的人,不單不除欲漏,根本就想跟這個欲漏去跑,根本就不想除去;所以,你說這個過誤是不是更大了呢?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欲漏有沒有?除了沒除?若是沒除,想不想除?若是不想除,那就沒有話講了;若想除的話,那就趕快修「反聞聞自性」的功夫,學觀世音菩薩這個「耳根圓通」的法門。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這是講的什麼?怎麼這麼多「佛」、這麼多「聞」?這兩句話就有三個「聞」、兩個「佛」。兩個佛又給放到一起了,究竟是哪一個佛?我也不知道!哈,你笑,大約你知道了!
「將聞持佛佛」,你將你這個聞根──就是耳根,來修持佛所說的佛法。上邊這個「佛」,就是佛;下邊那個「佛」字,就是佛所說的法。就是你用這種功,來修持佛法、學習佛法。這說誰啊?不是說你、不是說我,也不是說他,說的阿難哪!說你將受持佛所說的佛法這個功夫,「何不自聞聞」,你何不自己反聞聞自性,修這個「反聞」的功夫呢?你何不反求諸己,在你自己的聞性上,用一用「反聞」的功夫呢?這兩句就是這樣講,知道嗎?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講述於一九六八年夏
《宣化上人開示》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Z97TazlS4&list=PLpJd3xvoJYHdiU_Jma9GTH-LbZQ-VdcxC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
- Tags
- 宣化上人, 宣化, 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