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 上師:佛說四十二章經(十五)苦行能淨化心靈的欲望

97 Views
Đại Nguyện Nguyện 18 trong 48 Đại Nguyện của Phật A Di Đà : Nếu con được thành Phật, mà chúng sanh trong mười phương dốc lòng tin tưởng, muốn sanh về cõi nước con chỉ trong mười niệm, nếu không được toại nguyện, thì con chẳng trụ ở Ngôi Chánh Giác, trừ kẻ phạm năm tội nghịch và gièm chê Chánh Pháp. Nam Mô Pháp Giới Tạng Thân A Di Đà Phật Lời Khuyên Tịnh Độ (Ấn Quang Đại Sư) “ Ấn Quang từ Tây qua Ðông, từ Bắc xuống Nam, qua lại hơn vạn dặm, gặp gỡ nhiều người. Trong số đó, lắm kẻ bình nhật tự vỗ ngực là bậc thông Tông, thông Giáo, coi Tịnh Ðộ như uế vật, chỉ sợ nó làm bẩn lây đến mình. Lúc lâm chung, đa số chân loạn tay cuống, kêu cha gào mẹ. Trong số ấy, có những người trì giới niệm Phật già giặn, chắc thật, dù Tín Nguyện chưa đến mức cùng cực, tướng lành chẳng hiện, nhưng đều an nhiên mạng chung. Vì sao như vậy? Là vì tâm thuỷ trong lặng, do phân biệt nên xao động, đục ngầu, sóng thức trào dâng. Do Phật hiệu nên tâm thuỷ ngưng lặng. Bởi thế, kẻ thượng trí chẳng bằng kẻ hạ ngu, biến quá khéo thành vụng về lớn vậy!”
Published
再來就是第三章叫:割愛去貪章。割去愛欲,去掉貪著,叫割愛去貪。經文講,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割愛去貪,前面第二章就是,祂講: 斷欲絕求,有講到內無所得,外無所求。佛祂很慈悲,眾生他在想什麼,他有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毛病,佛完全的了解。前面你既然講非修非證,怕有人誤會了,執著在自性、空性、自性本空的這種證悟,來荒廢了其他修行。如果聽到第二章的人,有些人他就會,這心最重要,打坐最重要,打坐才能看自己的自心,看自己的自心才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明心本性,見性本空。

所以我每天就是在那邊,觀我的自心。有沒有這種修行人?有。他不燒香、不供花、不供果、不供水、不大禮拜、不繞塔經行,也不去做任何的善事利益眾生、積資凈障。有沒有這種人?在〈十四根本戒〉有講到偏空廢有,類似這個狀況。所以怕人家誤會,執著自性的修持,而荒廢了其他的修持。所以這裡這一章,特別講到塵勞之行,就是讚頭陀行。佛陀在這一章讚苦行,給你補一下。你前面快要誤會了,我這邊再給你讚嘆苦行。

苦行又叫塵勞之行,同修有沒有修塵勞之行?今天你早一點來,去買水果、洗馬桶、掃地、去廚房幫桌椅、擦桌子,有的有髒,有的有灰塵,有的累,有的要奔波滿頭大汗。有的聯絡事情,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插播,安排車位,那都是塵勞之行。前面就怕有些人,他覺得前面,原來那個是最重要的,其他我都不注重了,佛陀在這裡補。你看佛陀對眾生根器非常了解。佛言,佛陀開示: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出家做沙門剃光頭,圓頂,也不必留鬍鬚。

你說,那達摩祖師就有鬍鬚,達摩祖師還有神通,不是只有鬍鬚而已。達摩祖師人家還能一葦渡江,你能嗎?這是示現,有的就是他頭陀苦行,根本就是心安住於道業,就是沒有去處理這件事。有的是示現,有的是自然而然,不是特別留一個鬍鬚。有很多人在家出家都有,怕人家不敬重他,他開始留小鬍子,留得滿臉鬍子,講話人家比較會聽。你如果有德有修,何必弄那幾根毛來搞莊嚴,你多那幾根毛,也莊嚴不到哪裡去。有的就更明顯,乾脆自己賣弄年資,我告訴你,我已經來十幾年了,我已經吃素快二十年了,他自己賣弄還比較快。不必留了,這個都是顛倒,這是一種顛倒。剃除鬚髮,不著自己的外相,不執著自己的外相。也因為這樣的靜肅莊嚴,而杜絕別人對我們的執著,主要他的主旨就是這樣。

受道法者,修道之法就是指佛法,去世資財,去世資財是什麼?你要不能帶錢,手不著金銀那是沙彌戒,沙彌十戒。他這裡講不是說不能拿錢,不能拿錢,連公車都不能坐了。你連買個菜圃都沒有辦法,你就說你要自己種,自己做菜圃好了,那個種子也要錢。不是說這裡不能拿錢,這個叫做去除資財、金錢還有財產。資就是包括房子,還有土地車子這些不動產,這些都是資財的執取鬥爭,你要去除。我身為一個出家人,這些執取鬥爭沒有了,有就不叫出家人。

所以佛陀在這邊講去世資財,祂說去世資財你要怎麼過活,乞求去除,去托缽行乞。所以出家人叫乞士,就是要跟人家托缽化緣,就是取足。取足就是吃飽了就可以了,足夠了就可以了。你說我要存一點錢準備後兩餐,沒有,佛陀沒有這樣講。取足 乞求取足可以了。日中一食,祂不是叫你過午不食而已,日中一食,所以有的叢林,重頭陀行叢林道場,從住持到沙彌統統一樣,一生八關齋戒,每天日中一食,我聽過這樣的叢林。所以有的出家眾,要去那裡要思考很久,做很大的心理準備。所以就有這樣的修行,就有這樣的成就。

樹下一宿,就是說不重視自己的受用,不是說我還要鋪個床乾淨一點,那鋪我床單不要太粗的,翻來翻去,磨得很痛。很硬,睡得很不舒服,睡不著,沒有這樣,樹下一宿,他還給你規定同一棵樹,不可以睡超過三宿。為什麼?會執著,會開始搶床位。那棵樹是我睡的地方,你不要去,會開始執著。所以一棵樹睡一宿,兩宿三宿你就要換一棵,不執著。

那如果買房子怎麼辦,買房子很知足了,那如果被法拍去,一定中風。如果被人家占去,化做厲鬼,很恐怖。世間人他不知道這種出家法行,非常執著,所以叫做苦苦執著,執到難以言說的痛苦。資財的執著、情感的執著、我相的執著,各方面的執著很堅固。慎勿再矣,佛陀講:謹慎,不要再多求了,就這樣就行了。就吃得飽就健健康康,可以修道。他的後面再補,為什麼這樣就夠了?使人愚蔽者,讓人讓我們的人會愚癡蒙蔽,愛與欲也。

你會不會愛一棵樹、愛一張彈簧床、愛一條紫色的床單、觸感特別好,你會不會有這種人的五欲,或者六欲的執著?這些就是讓人愚癡蒙蔽,這就是佛陀老人家,他的這個慈悲心切,講出割愛去貪。你這樣做,他的功德利益有沒有顯現,你的那種愛執之心,會慢慢地消融,你的那種貪著之心,會無處的滋生。

所以有的重頭陀行,像弘一大師很多的高僧大德,或者是南傳佛教的上座部,他東西很少。修行的法門不一樣,跟我們金剛乘不一樣,我們金剛乘東西很多。你有一個煩惱,我有一個對治。你有一個妄想,我又有一個對治。小乘南傳的上座部,他們守別解脫戒,很多同修他寫請示單,他有欲望非常執著很攀緣,該怎麼辦?我就給他寫,修小乘別解脫戒,東西非常少,一生用一個茶杯,喝冷的、熱的、甜的、鹹的就是這茶杯。有的人茶杯還不是自己的,跟人家借的。東西單單純純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不生煩惱。一個人家裡東西好多,好煩,所以這裡是讚頭陀行。

很多人對頭陀行不了解,頭陀行好像是苦行。苦行是別人看的苦,你看,去世資財,你不要世間資財的執取爭鬥,不可以托缽行乞,乞求取足吃飽了可以了,這樣就好了。也不要問那個吃的,是冷的、熱的、酸的、臭的,吃就吃飽了,沒有死掉啊,就可以了。就這樣日中一食,一天做一次這個工作,樹下一宿,不可以超過三宿,老人家還講,慎勿再矣,這樣就好了,不要再多想了。一開始佛陀有沒有老婆心切,他說為什麼這樣,會不會太嚴苛,太冷酷無情,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不瞭解的人他說好苦,修行真苦,我以後才不讓我兒子出家。

結果人家這樣想,做這種修行的,看我們世俗人的五欲生活,好苦。你們好苦,留下眼淚,為你們祝福迴向。他好快樂,好自在,你曉得嗎?他會覺得,你身在水深火熱之際而不自覺,老之將至。老之將至,死之將至。就是說你好苦,過這種五欲六塵的生活,每天水深火熱,諸業牽纏,煩惱逼迫,好苦,而且你都不知道你老了,你快死了。他看你是這樣,所以我們講頭陀不分別,他在修這種頭陀,不會說,你那是好吃的,我這是難吃的,你的床單是舒服的,我的是不好睡的。他已經不分別,那叫苦行,那叫頭陀行。

頭陀行不是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慘無人道,不能搞錯了。那有沒有人,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慘無人道。有,為什麼?他需要。我如果不用這種方法,我沒有辦法不分別,我沒有辦法割愛去貪,所以他需要。他是自己要求這樣做的,我自己必須修這種法門。

你看弘一大師,他太太是一個大美女,自己又是社會上的名流士紳,看過多少人,多少女孩子愛慕追求他,最後他出家,他選修什麼:律宗。他說:如果他不守這種酷戒,很嚴苛的戒律,他沒有辦法對治自己。誰命令弘一大師這麼做,他自己明白佛法,自己選的。那我們看起來好嚴苛好慘,他好快樂,我已經快要成功了。然後他看我們,覺得你們好慘,你們好痛苦。所以我們看頭陀行,要隨喜讚嘆,要護持。你不要覺得他是在折磨自己,不是這樣子,不要弄錯了。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官網 http://fazang.org/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YouTube頻道 http://ppt.cc/YQ5E
Category
Nhạc Niệm Phật (tiếng Hoa) - Amituofo,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