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 上師:佛說四十二章經(十五)苦行能淨化心靈的欲望
再來就是第三章叫:割愛去貪章。割去愛欲,去掉貪著,叫割愛去貪。經文講,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割愛去貪,前面第二章就是,祂講: 斷欲絕求,有講到內無所得,外無所求。佛祂很慈悲,眾生他在想什麼,他有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毛病,佛完全的了解。前面你既然講非修非證,怕有人誤會了,執著在自性、空性、自性本空的這種證悟,來荒廢了其他修行。如果聽到第二章的人,有些人他就會,這心最重要,打坐最重要,打坐才能看自己的自心,看自己的自心才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明心本性,見性本空。
所以我每天就是在那邊,觀我的自心。有沒有這種修行人?有。他不燒香、不供花、不供果、不供水、不大禮拜、不繞塔經行,也不去做任何的善事利益眾生、積資凈障。有沒有這種人?在〈十四根本戒〉有講到偏空廢有,類似這個狀況。所以怕人家誤會,執著自性的修持,而荒廢了其他的修持。所以這裡這一章,特別講到塵勞之行,就是讚頭陀行。佛陀在這一章讚苦行,給你補一下。你前面快要誤會了,我這邊再給你讚嘆苦行。
苦行又叫塵勞之行,同修有沒有修塵勞之行?今天你早一點來,去買水果、洗馬桶、掃地、去廚房幫桌椅、擦桌子,有的有髒,有的有灰塵,有的累,有的要奔波滿頭大汗。有的聯絡事情,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插播,安排車位,那都是塵勞之行。前面就怕有些人,他覺得前面,原來那個是最重要的,其他我都不注重了,佛陀在這裡補。你看佛陀對眾生根器非常了解。佛言,佛陀開示: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出家做沙門剃光頭,圓頂,也不必留鬍鬚。
你說,那達摩祖師就有鬍鬚,達摩祖師還有神通,不是只有鬍鬚而已。達摩祖師人家還能一葦渡江,你能嗎?這是示現,有的就是他頭陀苦行,根本就是心安住於道業,就是沒有去處理這件事。有的是示現,有的是自然而然,不是特別留一個鬍鬚。有很多人在家出家都有,怕人家不敬重他,他開始留小鬍子,留得滿臉鬍子,講話人家比較會聽。你如果有德有修,何必弄那幾根毛來搞莊嚴,你多那幾根毛,也莊嚴不到哪裡去。有的就更明顯,乾脆自己賣弄年資,我告訴你,我已經來十幾年了,我已經吃素快二十年了,他自己賣弄還比較快。不必留了,這個都是顛倒,這是一種顛倒。剃除鬚髮,不著自己的外相,不執著自己的外相。也因為這樣的靜肅莊嚴,而杜絕別人對我們的執著,主要他的主旨就是這樣。
受道法者,修道之法就是指佛法,去世資財,去世資財是什麼?你要不能帶錢,手不著金銀那是沙彌戒,沙彌十戒。他這裡講不是說不能拿錢,不能拿錢,連公車都不能坐了。你連買個菜圃都沒有辦法,你就說你要自己種,自己做菜圃好了,那個種子也要錢。不是說這裡不能拿錢,這個叫做去除資財、金錢還有財產。資就是包括房子,還有土地車子這些不動產,這些都是資財的執取鬥爭,你要去除。我身為一個出家人,這些執取鬥爭沒有了,有就不叫出家人。
所以佛陀在這邊講去世資財,祂說去世資財你要怎麼過活,乞求去除,去托缽行乞。所以出家人叫乞士,就是要跟人家托缽化緣,就是取足。取足就是吃飽了就可以了,足夠了就可以了。你說我要存一點錢準備後兩餐,沒有,佛陀沒有這樣講。取足 乞求取足可以了。日中一食,祂不是叫你過午不食而已,日中一食,所以有的叢林,重頭陀行叢林道場,從住持到沙彌統統一樣,一生八關齋戒,每天日中一食,我聽過這樣的叢林。所以有的出家眾,要去那裡要思考很久,做很大的心理準備。所以就有這樣的修行,就有這樣的成就。
樹下一宿,就是說不重視自己的受用,不是說我還要鋪個床乾淨一點,那鋪我床單不要太粗的,翻來翻去,磨得很痛。很硬,睡得很不舒服,睡不著,沒有這樣,樹下一宿,他還給你規定同一棵樹,不可以睡超過三宿。為什麼?會執著,會開始搶床位。那棵樹是我睡的地方,你不要去,會開始執著。所以一棵樹睡一宿,兩宿三宿你就要換一棵,不執著。
那如果買房子怎麼辦,買房子很知足了,那如果被法拍去,一定中風。如果被人家占去,化做厲鬼,很恐怖。世間人他不知道這種出家法行,非常執著,所以叫做苦苦執著,執到難以言說的痛苦。資財的執著、情感的執著、我相的執著,各方面的執著很堅固。慎勿再矣,佛陀講:謹慎,不要再多求了,就這樣就行了。就吃得飽就健健康康,可以修道。他的後面再補,為什麼這樣就夠了?使人愚蔽者,讓人讓我們的人會愚癡蒙蔽,愛與欲也。
你會不會愛一棵樹、愛一張彈簧床、愛一條紫色的床單、觸感特別好,你會不會有這種人的五欲,或者六欲的執著?這些就是讓人愚癡蒙蔽,這就是佛陀老人家,他的這個慈悲心切,講出割愛去貪。你這樣做,他的功德利益有沒有顯現,你的那種愛執之心,會慢慢地消融,你的那種貪著之心,會無處的滋生。
所以有的重頭陀行,像弘一大師很多的高僧大德,或者是南傳佛教的上座部,他東西很少。修行的法門不一樣,跟我們金剛乘不一樣,我們金剛乘東西很多。你有一個煩惱,我有一個對治。你有一個妄想,我又有一個對治。小乘南傳的上座部,他們守別解脫戒,很多同修他寫請示單,他有欲望非常執著很攀緣,該怎麼辦?我就給他寫,修小乘別解脫戒,東西非常少,一生用一個茶杯,喝冷的、熱的、甜的、鹹的就是這茶杯。有的人茶杯還不是自己的,跟人家借的。東西單單純純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不生煩惱。一個人家裡東西好多,好煩,所以這裡是讚頭陀行。
很多人對頭陀行不了解,頭陀行好像是苦行。苦行是別人看的苦,你看,去世資財,你不要世間資財的執取爭鬥,不可以托缽行乞,乞求取足吃飽了可以了,這樣就好了。也不要問那個吃的,是冷的、熱的、酸的、臭的,吃就吃飽了,沒有死掉啊,就可以了。就這樣日中一食,一天做一次這個工作,樹下一宿,不可以超過三宿,老人家還講,慎勿再矣,這樣就好了,不要再多想了。一開始佛陀有沒有老婆心切,他說為什麼這樣,會不會太嚴苛,太冷酷無情,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不瞭解的人他說好苦,修行真苦,我以後才不讓我兒子出家。
結果人家這樣想,做這種修行的,看我們世俗人的五欲生活,好苦。你們好苦,留下眼淚,為你們祝福迴向。他好快樂,好自在,你曉得嗎?他會覺得,你身在水深火熱之際而不自覺,老之將至。老之將至,死之將至。就是說你好苦,過這種五欲六塵的生活,每天水深火熱,諸業牽纏,煩惱逼迫,好苦,而且你都不知道你老了,你快死了。他看你是這樣,所以我們講頭陀不分別,他在修這種頭陀,不會說,你那是好吃的,我這是難吃的,你的床單是舒服的,我的是不好睡的。他已經不分別,那叫苦行,那叫頭陀行。
頭陀行不是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慘無人道,不能搞錯了。那有沒有人,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慘無人道。有,為什麼?他需要。我如果不用這種方法,我沒有辦法不分別,我沒有辦法割愛去貪,所以他需要。他是自己要求這樣做的,我自己必須修這種法門。
你看弘一大師,他太太是一個大美女,自己又是社會上的名流士紳,看過多少人,多少女孩子愛慕追求他,最後他出家,他選修什麼:律宗。他說:如果他不守這種酷戒,很嚴苛的戒律,他沒有辦法對治自己。誰命令弘一大師這麼做,他自己明白佛法,自己選的。那我們看起來好嚴苛好慘,他好快樂,我已經快要成功了。然後他看我們,覺得你們好慘,你們好痛苦。所以我們看頭陀行,要隨喜讚嘆,要護持。你不要覺得他是在折磨自己,不是這樣子,不要弄錯了。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官網 http://fazang.org/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YouTube頻道 http://ppt.cc/YQ5E
所以我每天就是在那邊,觀我的自心。有沒有這種修行人?有。他不燒香、不供花、不供果、不供水、不大禮拜、不繞塔經行,也不去做任何的善事利益眾生、積資凈障。有沒有這種人?在〈十四根本戒〉有講到偏空廢有,類似這個狀況。所以怕人家誤會,執著自性的修持,而荒廢了其他的修持。所以這裡這一章,特別講到塵勞之行,就是讚頭陀行。佛陀在這一章讚苦行,給你補一下。你前面快要誤會了,我這邊再給你讚嘆苦行。
苦行又叫塵勞之行,同修有沒有修塵勞之行?今天你早一點來,去買水果、洗馬桶、掃地、去廚房幫桌椅、擦桌子,有的有髒,有的有灰塵,有的累,有的要奔波滿頭大汗。有的聯絡事情,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插播,安排車位,那都是塵勞之行。前面就怕有些人,他覺得前面,原來那個是最重要的,其他我都不注重了,佛陀在這裡補。你看佛陀對眾生根器非常了解。佛言,佛陀開示: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出家做沙門剃光頭,圓頂,也不必留鬍鬚。
你說,那達摩祖師就有鬍鬚,達摩祖師還有神通,不是只有鬍鬚而已。達摩祖師人家還能一葦渡江,你能嗎?這是示現,有的就是他頭陀苦行,根本就是心安住於道業,就是沒有去處理這件事。有的是示現,有的是自然而然,不是特別留一個鬍鬚。有很多人在家出家都有,怕人家不敬重他,他開始留小鬍子,留得滿臉鬍子,講話人家比較會聽。你如果有德有修,何必弄那幾根毛來搞莊嚴,你多那幾根毛,也莊嚴不到哪裡去。有的就更明顯,乾脆自己賣弄年資,我告訴你,我已經來十幾年了,我已經吃素快二十年了,他自己賣弄還比較快。不必留了,這個都是顛倒,這是一種顛倒。剃除鬚髮,不著自己的外相,不執著自己的外相。也因為這樣的靜肅莊嚴,而杜絕別人對我們的執著,主要他的主旨就是這樣。
受道法者,修道之法就是指佛法,去世資財,去世資財是什麼?你要不能帶錢,手不著金銀那是沙彌戒,沙彌十戒。他這裡講不是說不能拿錢,不能拿錢,連公車都不能坐了。你連買個菜圃都沒有辦法,你就說你要自己種,自己做菜圃好了,那個種子也要錢。不是說這裡不能拿錢,這個叫做去除資財、金錢還有財產。資就是包括房子,還有土地車子這些不動產,這些都是資財的執取鬥爭,你要去除。我身為一個出家人,這些執取鬥爭沒有了,有就不叫出家人。
所以佛陀在這邊講去世資財,祂說去世資財你要怎麼過活,乞求去除,去托缽行乞。所以出家人叫乞士,就是要跟人家托缽化緣,就是取足。取足就是吃飽了就可以了,足夠了就可以了。你說我要存一點錢準備後兩餐,沒有,佛陀沒有這樣講。取足 乞求取足可以了。日中一食,祂不是叫你過午不食而已,日中一食,所以有的叢林,重頭陀行叢林道場,從住持到沙彌統統一樣,一生八關齋戒,每天日中一食,我聽過這樣的叢林。所以有的出家眾,要去那裡要思考很久,做很大的心理準備。所以就有這樣的修行,就有這樣的成就。
樹下一宿,就是說不重視自己的受用,不是說我還要鋪個床乾淨一點,那鋪我床單不要太粗的,翻來翻去,磨得很痛。很硬,睡得很不舒服,睡不著,沒有這樣,樹下一宿,他還給你規定同一棵樹,不可以睡超過三宿。為什麼?會執著,會開始搶床位。那棵樹是我睡的地方,你不要去,會開始執著。所以一棵樹睡一宿,兩宿三宿你就要換一棵,不執著。
那如果買房子怎麼辦,買房子很知足了,那如果被法拍去,一定中風。如果被人家占去,化做厲鬼,很恐怖。世間人他不知道這種出家法行,非常執著,所以叫做苦苦執著,執到難以言說的痛苦。資財的執著、情感的執著、我相的執著,各方面的執著很堅固。慎勿再矣,佛陀講:謹慎,不要再多求了,就這樣就行了。就吃得飽就健健康康,可以修道。他的後面再補,為什麼這樣就夠了?使人愚蔽者,讓人讓我們的人會愚癡蒙蔽,愛與欲也。
你會不會愛一棵樹、愛一張彈簧床、愛一條紫色的床單、觸感特別好,你會不會有這種人的五欲,或者六欲的執著?這些就是讓人愚癡蒙蔽,這就是佛陀老人家,他的這個慈悲心切,講出割愛去貪。你這樣做,他的功德利益有沒有顯現,你的那種愛執之心,會慢慢地消融,你的那種貪著之心,會無處的滋生。
所以有的重頭陀行,像弘一大師很多的高僧大德,或者是南傳佛教的上座部,他東西很少。修行的法門不一樣,跟我們金剛乘不一樣,我們金剛乘東西很多。你有一個煩惱,我有一個對治。你有一個妄想,我又有一個對治。小乘南傳的上座部,他們守別解脫戒,很多同修他寫請示單,他有欲望非常執著很攀緣,該怎麼辦?我就給他寫,修小乘別解脫戒,東西非常少,一生用一個茶杯,喝冷的、熱的、甜的、鹹的就是這茶杯。有的人茶杯還不是自己的,跟人家借的。東西單單純純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不生煩惱。一個人家裡東西好多,好煩,所以這裡是讚頭陀行。
很多人對頭陀行不了解,頭陀行好像是苦行。苦行是別人看的苦,你看,去世資財,你不要世間資財的執取爭鬥,不可以托缽行乞,乞求取足吃飽了可以了,這樣就好了。也不要問那個吃的,是冷的、熱的、酸的、臭的,吃就吃飽了,沒有死掉啊,就可以了。就這樣日中一食,一天做一次這個工作,樹下一宿,不可以超過三宿,老人家還講,慎勿再矣,這樣就好了,不要再多想了。一開始佛陀有沒有老婆心切,他說為什麼這樣,會不會太嚴苛,太冷酷無情,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不瞭解的人他說好苦,修行真苦,我以後才不讓我兒子出家。
結果人家這樣想,做這種修行的,看我們世俗人的五欲生活,好苦。你們好苦,留下眼淚,為你們祝福迴向。他好快樂,好自在,你曉得嗎?他會覺得,你身在水深火熱之際而不自覺,老之將至。老之將至,死之將至。就是說你好苦,過這種五欲六塵的生活,每天水深火熱,諸業牽纏,煩惱逼迫,好苦,而且你都不知道你老了,你快死了。他看你是這樣,所以我們講頭陀不分別,他在修這種頭陀,不會說,你那是好吃的,我這是難吃的,你的床單是舒服的,我的是不好睡的。他已經不分別,那叫苦行,那叫頭陀行。
頭陀行不是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慘無人道,不能搞錯了。那有沒有人,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慘無人道。有,為什麼?他需要。我如果不用這種方法,我沒有辦法不分別,我沒有辦法割愛去貪,所以他需要。他是自己要求這樣做的,我自己必須修這種法門。
你看弘一大師,他太太是一個大美女,自己又是社會上的名流士紳,看過多少人,多少女孩子愛慕追求他,最後他出家,他選修什麼:律宗。他說:如果他不守這種酷戒,很嚴苛的戒律,他沒有辦法對治自己。誰命令弘一大師這麼做,他自己明白佛法,自己選的。那我們看起來好嚴苛好慘,他好快樂,我已經快要成功了。然後他看我們,覺得你們好慘,你們好痛苦。所以我們看頭陀行,要隨喜讚嘆,要護持。你不要覺得他是在折磨自己,不是這樣子,不要弄錯了。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官網 http://fazang.org/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YouTube頻道 http://ppt.cc/YQ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