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義診為鄉親服務
馬來西亞吉打慈濟志工,十九年來,定期在柏魯的小村子為民眾義診,一位當初接受幫助的小女孩也已經長大,用她的剪髮手藝,一起為鄉親服務。
慈濟人醫會,在吉打柏魯的義診,邁入第19個年頭,往診成了近年來的重點。
慈濟人醫會醫師 黃嘉琳:「在醫院可能看到病人,可是看了就走 (往診是)親自,去他們家 比較了解他們,生活原本的樣子 然後比較,更了解他們的故事,就會更加同理心。」
負責定點服務的彭秋妹,特別把兩位孩子託付給往診小組。
志工 彭秋妹:「想他們去往診 從往診那邊,讓他們學習 見苦知苦 然後,讓他們學習到知足常樂的哲理。」
彭秋妹的兒子 王弈喆:「我感覺自己很幸福 ,因為看那些村民 ,他們的生活條件 不比我們好,還有看到那些生病的人 殘障的人,(覺得自己)有很好命,有手有腳很好命。」
義診現場除了小朋友幫忙做環保,還有當地的理髮師,發揮所長為鄉親義剪。
義剪志工 絲玲妲:「也是想要來幫你們很久了,可是我也不懂要怎樣開始來,過後我認識Helen(慈堉師姊),她介紹我來 因為以前,你們有幫過我 現在我大了,我來幫回你們 我很開心,我可以幫忙我鄉村的人。」
慈濟的義診,除了拔除病苦,也帶動在地居民互助互愛的人文精神。
尤靜蓓 馬來西亞報導
慈濟人醫會,在吉打柏魯的義診,邁入第19個年頭,往診成了近年來的重點。
慈濟人醫會醫師 黃嘉琳:「在醫院可能看到病人,可是看了就走 (往診是)親自,去他們家 比較了解他們,生活原本的樣子 然後比較,更了解他們的故事,就會更加同理心。」
負責定點服務的彭秋妹,特別把兩位孩子託付給往診小組。
志工 彭秋妹:「想他們去往診 從往診那邊,讓他們學習 見苦知苦 然後,讓他們學習到知足常樂的哲理。」
彭秋妹的兒子 王弈喆:「我感覺自己很幸福 ,因為看那些村民 ,他們的生活條件 不比我們好,還有看到那些生病的人 殘障的人,(覺得自己)有很好命,有手有腳很好命。」
義診現場除了小朋友幫忙做環保,還有當地的理髮師,發揮所長為鄉親義剪。
義剪志工 絲玲妲:「也是想要來幫你們很久了,可是我也不懂要怎樣開始來,過後我認識Helen(慈堉師姊),她介紹我來 因為以前,你們有幫過我 現在我大了,我來幫回你們 我很開心,我可以幫忙我鄉村的人。」
慈濟的義診,除了拔除病苦,也帶動在地居民互助互愛的人文精神。
尤靜蓓 馬來西亞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