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慈濟台中文史館
慈濟在克難中創立,早期證嚴上人講經道場不大,全球第一所靜思堂就在台中舊分會,外觀還是日本時代的舊宿舍,隨著志工人數增加,接引會眾越來越多才逐漸擴增。2013年台中靜思堂啟用,台中分會跟著搬遷,於是舊分會改成民權聯絡處,善用空間,部分闢建成慈濟台中文史館。
入口大大兩個字,鮮明點出起家厝成為慈濟台中文史館,所要呈現的方向。
慈濟志工 黃鳳美:「早期的溯源,資深的路怎麼鋪著走過來,如何又讓這些早期照片能夠代代相傳棒棒接力的,用老照片說故事。」
這裡是全世界第一所靜思堂,早年證嚴上人講述四十二章經,滿滿人潮蜂擁而至,擠不進道場的甚至爬牆聽經,那是3C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但這令人感動的景象怎能失傳,在慈濟志工描述下,繪圖重現。
慈濟志工 林永彰:「日本宿舍的時候,上人每個月來到我們這邊,會講經,造成轟動,很多會眾都要來聽上人講經,當時的盛況就是這樣。」
圖畫採用洞洞貼,在文史館外側也可以看到裡面的陳列,當年印順導師題字的佛教慈濟功德會門牌,還有佛堂佛桌都妥善保存。從上人收到第一筆靜思語版稅而開始的福慧紅包,以及夾著美鈔的那一年,代表慈濟邁向國際化,每個舊文物都述說著歷史。
慈濟台中文史館,原本是台中舊分會,旁邊連著一間老台中人熟知的彩虹屋。
慈濟志工 林永彰:「最開始是一個彩虹屋咖啡廳,彩虹屋是違建,我們把它拆除,我們把這邊有空出來的地方好好整理,要來迎接我們社區的菩薩。」
經過兩年籌備改造,彩虹屋變成充滿綠意的庭園,動線不良的樓梯旁加建無障礙空間,文史館追溯過去,也展望未來,電視螢幕有互動裝置。
慈濟志工 蔡謀誠:「希望民眾想要看到的,或是他不了解的對慈濟內容,甚至連環保站的位置、做環保的時間,我們都要把它建置在裡面。」
回眸慈濟,1966年起,步步踏實,從一念善心到開枝展葉,台中文史館希望喚起大眾慈悲心,讓善不斷循環。
採訪撰稿 李雅萍
攝影剪輯 李岳為
入口大大兩個字,鮮明點出起家厝成為慈濟台中文史館,所要呈現的方向。
慈濟志工 黃鳳美:「早期的溯源,資深的路怎麼鋪著走過來,如何又讓這些早期照片能夠代代相傳棒棒接力的,用老照片說故事。」
這裡是全世界第一所靜思堂,早年證嚴上人講述四十二章經,滿滿人潮蜂擁而至,擠不進道場的甚至爬牆聽經,那是3C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但這令人感動的景象怎能失傳,在慈濟志工描述下,繪圖重現。
慈濟志工 林永彰:「日本宿舍的時候,上人每個月來到我們這邊,會講經,造成轟動,很多會眾都要來聽上人講經,當時的盛況就是這樣。」
圖畫採用洞洞貼,在文史館外側也可以看到裡面的陳列,當年印順導師題字的佛教慈濟功德會門牌,還有佛堂佛桌都妥善保存。從上人收到第一筆靜思語版稅而開始的福慧紅包,以及夾著美鈔的那一年,代表慈濟邁向國際化,每個舊文物都述說著歷史。
慈濟台中文史館,原本是台中舊分會,旁邊連著一間老台中人熟知的彩虹屋。
慈濟志工 林永彰:「最開始是一個彩虹屋咖啡廳,彩虹屋是違建,我們把它拆除,我們把這邊有空出來的地方好好整理,要來迎接我們社區的菩薩。」
經過兩年籌備改造,彩虹屋變成充滿綠意的庭園,動線不良的樓梯旁加建無障礙空間,文史館追溯過去,也展望未來,電視螢幕有互動裝置。
慈濟志工 蔡謀誠:「希望民眾想要看到的,或是他不了解的對慈濟內容,甚至連環保站的位置、做環保的時間,我們都要把它建置在裡面。」
回眸慈濟,1966年起,步步踏實,從一念善心到開枝展葉,台中文史館希望喚起大眾慈悲心,讓善不斷循環。
採訪撰稿 李雅萍
攝影剪輯 李岳為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