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之思 知識分子的使命
在類比時代,對資訊的取得,往往只能透過電視報紙,記者因此蒙上夢幻的色彩,如今數位化讓資訊透明,記者這一行光環不再,尤其平面媒體處境更是江河日下,但是年輕的新聞人依然充滿抱負。我們訪問到兩位經典雜誌記者,一位資深,曾經經歷過媒體盛況,一位剛入行就碰到家人的反對。面對不如以往的媒體環境,做新聞到底該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經典人物: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資歷九年。
經典雜誌攝影記者 劉子正:「我自詡為自己是一個專業的平面攝影師,我常會想的一件事情就是說,就是我這個年紀的人,在台灣工作跟在美國工作,他會的東西是什麼?或者是他專精的東西是什麼,那我需不需要再去做學習。」
若是說新聞是把手術刀,那劉子正的鏡頭,就是帶讀者剖析事件的內視鏡,而這面鏡,要隨時擦亮,也因為在他看來,媒體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
經典雜誌攝影記者 劉子正:「以前熟悉的同行,他們現在都要拿錄影機,然後我就看他們在新聞現場,就是一邊要錄影一邊要拍照,然後競爭比以前激烈,但是待遇條件什麼,比以前要不好。」
既然環境變了、競爭更激烈,走上媒體之路,首先要有覺悟,其次要是沒兩把刷子,哪能走跳江湖。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投入這一行的時候,父母是有一個,是有一些疑問就是說,企管所畢業,那為什麼不走企業這條路,反而投入到媒體這樣子。」
經典人物:賴英錡,經典雜誌撰述,資歷兩年。
兩年前,賴英錡從政大企管研究所畢業,剛踏入雜誌團隊,就碰上家人反對,理由就是,做這一行真的有前途嗎?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走這條路,雖然可能沒有辦法賺很多錢,但是它會以不一樣的形式的回報,比如說擔任撰述,我可以去採訪各行各業的人,那不同背景的人,其實他們說出來的故事其實我覺得都會不一樣。」
儘管起初家人不諒解,但賴英錡依然在報導裡,發現自我價值,熱愛著文學,對他做新聞就有如閱讀,只是讀的不是文字,而是生命歷練,把採訪經驗化成自身養分,再嘉惠到讀者身上。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不敢說到教育讀者,可能我的能力還不夠,但是會希望說可以寫出來的文章可以提醒讀者說,台灣其實有一些非常珍貴的一些歷史人文的資產值得大家去注意。」
不敢求用一支筆,就能改變世界,年輕的胸腔裡,卻充滿豪情壯志。賴英錡最近剛完成採訪,探討青年返鄉,儘管在趕工階段,還是會逛一逛獨立書店,從書堆之間,翻出寫作靈感。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比如說我現在看這一本,就是它在談說一些寫作的一些技巧跟概念,對,所以為我平常的一些撰稿的一些技巧,我覺得是有幫助的。」
作為新聞人,每篇文章都力求臻至完美,他把自己當成品牌經營,這樣的從嚴的標準,在經典雜誌團隊裡,到處看得到。
經典雜誌攝影記者 劉子正:「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說,我們台灣理論上是一個媒體發達的國家,但是其實真正用專業的鏡頭、視角去關注的這個面向,所產製出來的內容其實真的很少。」
兩位雜誌記者,一個剛入行,一個打滾多年,卻都沒讓熱情冷卻,參與了經典雜誌團隊,有機會跑在大事件前端,這樣的職業魅力,永遠不會退燒。
經典人物: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資歷九年。
經典雜誌攝影記者 劉子正:「我自詡為自己是一個專業的平面攝影師,我常會想的一件事情就是說,就是我這個年紀的人,在台灣工作跟在美國工作,他會的東西是什麼?或者是他專精的東西是什麼,那我需不需要再去做學習。」
若是說新聞是把手術刀,那劉子正的鏡頭,就是帶讀者剖析事件的內視鏡,而這面鏡,要隨時擦亮,也因為在他看來,媒體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
經典雜誌攝影記者 劉子正:「以前熟悉的同行,他們現在都要拿錄影機,然後我就看他們在新聞現場,就是一邊要錄影一邊要拍照,然後競爭比以前激烈,但是待遇條件什麼,比以前要不好。」
既然環境變了、競爭更激烈,走上媒體之路,首先要有覺悟,其次要是沒兩把刷子,哪能走跳江湖。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投入這一行的時候,父母是有一個,是有一些疑問就是說,企管所畢業,那為什麼不走企業這條路,反而投入到媒體這樣子。」
經典人物:賴英錡,經典雜誌撰述,資歷兩年。
兩年前,賴英錡從政大企管研究所畢業,剛踏入雜誌團隊,就碰上家人反對,理由就是,做這一行真的有前途嗎?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走這條路,雖然可能沒有辦法賺很多錢,但是它會以不一樣的形式的回報,比如說擔任撰述,我可以去採訪各行各業的人,那不同背景的人,其實他們說出來的故事其實我覺得都會不一樣。」
儘管起初家人不諒解,但賴英錡依然在報導裡,發現自我價值,熱愛著文學,對他做新聞就有如閱讀,只是讀的不是文字,而是生命歷練,把採訪經驗化成自身養分,再嘉惠到讀者身上。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不敢說到教育讀者,可能我的能力還不夠,但是會希望說可以寫出來的文章可以提醒讀者說,台灣其實有一些非常珍貴的一些歷史人文的資產值得大家去注意。」
不敢求用一支筆,就能改變世界,年輕的胸腔裡,卻充滿豪情壯志。賴英錡最近剛完成採訪,探討青年返鄉,儘管在趕工階段,還是會逛一逛獨立書店,從書堆之間,翻出寫作靈感。
經典雜誌撰述 賴英錡:「比如說我現在看這一本,就是它在談說一些寫作的一些技巧跟概念,對,所以為我平常的一些撰稿的一些技巧,我覺得是有幫助的。」
作為新聞人,每篇文章都力求臻至完美,他把自己當成品牌經營,這樣的從嚴的標準,在經典雜誌團隊裡,到處看得到。
經典雜誌攝影記者 劉子正:「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說,我們台灣理論上是一個媒體發達的國家,但是其實真正用專業的鏡頭、視角去關注的這個面向,所產製出來的內容其實真的很少。」
兩位雜誌記者,一個剛入行,一個打滾多年,卻都沒讓熱情冷卻,參與了經典雜誌團隊,有機會跑在大事件前端,這樣的職業魅力,永遠不會退燒。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