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 非關貧富能力
慈濟關懷戶張阿公的兒子,經商失敗做油漆工,走不出喪子之痛而中風,生活陷入困境,慈濟開始關懷,後來,妻子跌倒臥床,阿公擔起照顧責任,一年多前,他開始存竹筒行善,七月底妻子往生,不但捐出妻子的電動床,也主動提出停止慈濟生活補助。
一個銅板一念祝福,一年多來,張阿公每個月都會捐出一個滿滿的竹筒。
張阿公:「我如果有零錢就投(竹筒),如果有零錢,三更半夜,我看到就投(竹筒),貧困的人我多少幫他。」
存善款想幫助窮困的人,其實,張阿公自己也是中低收入戶,十幾年前,兒子往生,極度傷心又中風,不但沒有經濟來源,還得照顧才國小的孫子,慈濟關懷至今。
張阿公的孫子 張同學:「學費那些幫我處理好,讓我讀書不會有那麼太大的困難。」
張阿公:「我自己一個人,坐在這裡坐沒有伴,叫師姑打電話給我就有伴。」
走過喪子之痛,妻子又在一次跌倒後臥床,今年七月往生,還好,張阿公之前因為志工的引導,有佛法作寄託。
張阿公:「念阿彌陀佛很好。」
慈濟志工 蕭淑英:「他就是心中有佛,所以他就是有一個寄託,轉變他的感傷之情。」
志工每次送來捐款收據,都會為阿公解釋收據上的靜思語,雖然生活依舊貧困,但心靈卻因為利他而富足。
潘俞臻 鄭瑞萍 台南報導。
一個銅板一念祝福,一年多來,張阿公每個月都會捐出一個滿滿的竹筒。
張阿公:「我如果有零錢就投(竹筒),如果有零錢,三更半夜,我看到就投(竹筒),貧困的人我多少幫他。」
存善款想幫助窮困的人,其實,張阿公自己也是中低收入戶,十幾年前,兒子往生,極度傷心又中風,不但沒有經濟來源,還得照顧才國小的孫子,慈濟關懷至今。
張阿公的孫子 張同學:「學費那些幫我處理好,讓我讀書不會有那麼太大的困難。」
張阿公:「我自己一個人,坐在這裡坐沒有伴,叫師姑打電話給我就有伴。」
走過喪子之痛,妻子又在一次跌倒後臥床,今年七月往生,還好,張阿公之前因為志工的引導,有佛法作寄託。
張阿公:「念阿彌陀佛很好。」
慈濟志工 蕭淑英:「他就是心中有佛,所以他就是有一個寄託,轉變他的感傷之情。」
志工每次送來捐款收據,都會為阿公解釋收據上的靜思語,雖然生活依舊貧困,但心靈卻因為利他而富足。
潘俞臻 鄭瑞萍 台南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