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外埔園區-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
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位在花博外埔園區,這個場館著重在和民眾互動,善用影音推廣環保理念,內部陳設許多都是循環再生的物品。
大門口燈帽花車,曾在去年世大運亮相,秉持循環再利用的精神,慈濟志工重新改造,讓它再度亮麗登場。
慈濟志工 蕭順樟:「它來的時候是這樣的車,它不能發動 因為沒有電池,來的時候就想辦法讓它發動。」
光是要開到花博園區,就花費一番功夫。
聲控感應,把雨喊出來。
慈濟志工 楊淑娟:「雨一沖刷 混著泥土沖刷。」
民眾 張維纖:「有土跟沒有土的水的差異性,就感覺到植被的重要性 。」
張小姐帶孩子和同學一起逛花博,原本不知道有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結果卻最讓他們感到驚喜。
民眾 張維纖:「我們這個館好像玩最久,因為其他館就看完,進來這個 就互動比較多,就留了滿久的 。」
清淨在源頭,現場教做垃圾分類。
民眾 何真:「聽了之後覺得 它有很多用途,我覺得這方面的認知 覺得還不錯,教我們 有些塑膠袋,是可以再利用的 。」
慈濟志工 洪秀娥:「從自身做起 每一個人一分力量,其實我們的地球,就真的會變得更乾淨,地球暖化也應該會有所幫助 。」
為了把環保推出去,慈濟志工卯足全力,希望更多人建立正確觀念。
綜合報導
大門口燈帽花車,曾在去年世大運亮相,秉持循環再利用的精神,慈濟志工重新改造,讓它再度亮麗登場。
慈濟志工 蕭順樟:「它來的時候是這樣的車,它不能發動 因為沒有電池,來的時候就想辦法讓它發動。」
光是要開到花博園區,就花費一番功夫。
聲控感應,把雨喊出來。
慈濟志工 楊淑娟:「雨一沖刷 混著泥土沖刷。」
民眾 張維纖:「有土跟沒有土的水的差異性,就感覺到植被的重要性 。」
張小姐帶孩子和同學一起逛花博,原本不知道有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結果卻最讓他們感到驚喜。
民眾 張維纖:「我們這個館好像玩最久,因為其他館就看完,進來這個 就互動比較多,就留了滿久的 。」
清淨在源頭,現場教做垃圾分類。
民眾 何真:「聽了之後覺得 它有很多用途,我覺得這方面的認知 覺得還不錯,教我們 有些塑膠袋,是可以再利用的 。」
慈濟志工 洪秀娥:「從自身做起 每一個人一分力量,其實我們的地球,就真的會變得更乾淨,地球暖化也應該會有所幫助 。」
為了把環保推出去,慈濟志工卯足全力,希望更多人建立正確觀念。
綜合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