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相依 六旬母顧癱瘓女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大陸湖南長沙有這麼一對母女,女兒即將邁入不惑之年,但在三歲時,因為一場大病,沒錢就醫,全身就癱瘓了,生活無法自理,62歲的老母親,為了照顧她,心力交瘁,不過三年前因為冬令發放,認識了慈濟,志工從那時起,每個月都會前往關懷,給她們母女送送尿布、輪椅等物資,如今這位老母親已逐漸褪去過往的愁容,取而代之的是日存竹筒,希望把志工給她們的愛,再傳出去。
山雨欲來,故人來。
盼著熟悉的身影,走進家裡,李雪蘭和女兒,就像迎接家人回來一樣高興,滿桌子的菜,彷彿過年吃團圓飯。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好熱鬧,好多阿姨,這麼多阿姨都是來看妳的,我謝謝妳們,這是我們玲玲的福氣,真的是。」
這個家,平常只有62歲的母親,照顧無法生活自理的女兒,每個月只有慈濟志工造訪的這天,才會充滿人氣。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基本上我都是待在家裡,若沒事,我不隨便出門的,我沒有辦法,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我寧願走路,我走路很快,半個小時就能回來。」
而慈濟人與這對母女的緣,結識在2015年,當年冬令發放,志工家訪時發現了她們母女生活的苦,這一關心就是三個年頭。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三、四年前女兒在醫院裡,七、八天沒吃過一點東西,有生命危險,當時我心裡不好過,不知道哭了多少次,為她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一是擔心她會死掉 ,再者是煩惱救活她,對我自己又會是個包袱。」
雖然這麼說,但李雪蘭從未把女兒當作包袱,樂觀的她,一直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我們這個村裡的人都對我很好,鄰居有時去趕集,都會買一些好吃的東西送來給我和女兒吃,
這是我最大的福氣了。從慈濟人來看我到現在,我女兒好了大概有70%,從心底感謝世上的好人,特別是師父,我們都要繼承他的傳統,
關鍵是以後子女無論如何,都要這麼傳下去,我是這麼想的。」
從愁容轉變成笑容,李雪蘭如今能自在地面對生活,更透過日存竹筒,行善積福,讓愛無限擴大。
真善美志工 湖南報導
山雨欲來,故人來。
盼著熟悉的身影,走進家裡,李雪蘭和女兒,就像迎接家人回來一樣高興,滿桌子的菜,彷彿過年吃團圓飯。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好熱鬧,好多阿姨,這麼多阿姨都是來看妳的,我謝謝妳們,這是我們玲玲的福氣,真的是。」
這個家,平常只有62歲的母親,照顧無法生活自理的女兒,每個月只有慈濟志工造訪的這天,才會充滿人氣。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基本上我都是待在家裡,若沒事,我不隨便出門的,我沒有辦法,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我寧願走路,我走路很快,半個小時就能回來。」
而慈濟人與這對母女的緣,結識在2015年,當年冬令發放,志工家訪時發現了她們母女生活的苦,這一關心就是三個年頭。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三、四年前女兒在醫院裡,七、八天沒吃過一點東西,有生命危險,當時我心裡不好過,不知道哭了多少次,為她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一是擔心她會死掉 ,再者是煩惱救活她,對我自己又會是個包袱。」
雖然這麼說,但李雪蘭從未把女兒當作包袱,樂觀的她,一直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
慈濟關懷戶 李雪蘭:「我們這個村裡的人都對我很好,鄰居有時去趕集,都會買一些好吃的東西送來給我和女兒吃,
這是我最大的福氣了。從慈濟人來看我到現在,我女兒好了大概有70%,從心底感謝世上的好人,特別是師父,我們都要繼承他的傳統,
關鍵是以後子女無論如何,都要這麼傳下去,我是這麼想的。」
從愁容轉變成笑容,李雪蘭如今能自在地面對生活,更透過日存竹筒,行善積福,讓愛無限擴大。
真善美志工 湖南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