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發福種 本土志工獻力
慈濟台灣、馬來西亞、緬甸三國志工在緬甸發送福種,從二月十六號開始已經進入第七天,目前已經發送近三萬戶,可協助超過8萬公頃的農田復耕。緬甸幅員遼闊,本地志工克服困難用心投入,除了發送福種,更教導農民環保分類,資源再用。
緬甸佛國金塔光輝耀眼,塔下歌聲送關懷。
慈濟福種發放進入第七天,連續兩天,在勃固良禮彬堝市發放將近九千戶稻種,動員台灣、馬來西亞志工接力投入,而緬甸則有上百位本土志工不缺席。
仰光,多臘怡是位農婦,要參與發放得來回上百公里。
志工 多臘怡:「 只要是慈濟的活動,做善事的,我就會跟著來。」
勃固,多徊梅,家庭主婦,一周七天將近四天慈濟志工行。
志工 多徊梅:「來參加慈濟,我很高興,因為我沒辦法捐大錢,但我行善中可以得善緣。」
仰光,蒂沓丁郭郭讀了靜思語,發願此生要行善做慈濟。
志工 蒂沓丁郭郭:「見過上人以後,我決定一生要做慈濟,只要我人在緬甸 沒有出國,我一定會做慈濟做家訪。」
勃固,瑪登基,裁縫師,早年喪父,跟著慈濟家訪,啟善心。
志工 瑪登基:「我十九歲爸爸往生,所以我對貧困的苦,我更有感受,所以見到貧困的,很可憐,我很想要跟著幫助人。」
忍不住的眼淚,那是因為感同身受的貧苦,在行有餘力之時行善,他們都不是大人物,這四位只是上百位本土志工的縮影,在幅員遼闊、交通不便的緬甸,他們克勤克勞在努力。
志工:「吃好水果要放這邊,塑膠盒要放那邊,垃圾要分類,我希望你們在家裡也要這樣注意。」
發放福種,也落實慈濟環保教育。
慈濟志工 與 緬甸農民:「環保這樣很好,如果這樣做下去,緬甸會好起來。 (對的。) 你回到家還會這樣做嗎? (會的,我真的會去做喔。)」
慈濟志工 林治民:「我們希望垃圾不落地,那讓緬甸更乾淨、更亮起來。」
慈濟緬甸福種發放,志工顧身顧心,語言不是問題,因為愛沒有距離。
趙培廷 林道鳴 緬甸報導
緬甸佛國金塔光輝耀眼,塔下歌聲送關懷。
慈濟福種發放進入第七天,連續兩天,在勃固良禮彬堝市發放將近九千戶稻種,動員台灣、馬來西亞志工接力投入,而緬甸則有上百位本土志工不缺席。
仰光,多臘怡是位農婦,要參與發放得來回上百公里。
志工 多臘怡:「 只要是慈濟的活動,做善事的,我就會跟著來。」
勃固,多徊梅,家庭主婦,一周七天將近四天慈濟志工行。
志工 多徊梅:「來參加慈濟,我很高興,因為我沒辦法捐大錢,但我行善中可以得善緣。」
仰光,蒂沓丁郭郭讀了靜思語,發願此生要行善做慈濟。
志工 蒂沓丁郭郭:「見過上人以後,我決定一生要做慈濟,只要我人在緬甸 沒有出國,我一定會做慈濟做家訪。」
勃固,瑪登基,裁縫師,早年喪父,跟著慈濟家訪,啟善心。
志工 瑪登基:「我十九歲爸爸往生,所以我對貧困的苦,我更有感受,所以見到貧困的,很可憐,我很想要跟著幫助人。」
忍不住的眼淚,那是因為感同身受的貧苦,在行有餘力之時行善,他們都不是大人物,這四位只是上百位本土志工的縮影,在幅員遼闊、交通不便的緬甸,他們克勤克勞在努力。
志工:「吃好水果要放這邊,塑膠盒要放那邊,垃圾要分類,我希望你們在家裡也要這樣注意。」
發放福種,也落實慈濟環保教育。
慈濟志工 與 緬甸農民:「環保這樣很好,如果這樣做下去,緬甸會好起來。 (對的。) 你回到家還會這樣做嗎? (會的,我真的會去做喔。)」
慈濟志工 林治民:「我們希望垃圾不落地,那讓緬甸更乾淨、更亮起來。」
慈濟緬甸福種發放,志工顧身顧心,語言不是問題,因為愛沒有距離。
趙培廷 林道鳴 緬甸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