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实法师习讲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第17讲:阿弥陀佛的心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盖实法师习讲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第17讲:佛心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五念门的观察门:安乐净土佛八种功德庄严 ── 身业、口业、心业大众、上首功德
新加坡延庆寺 2016年9月28日
《往生论》: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往生论注》经文讲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上
婆薮盘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论注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此二句,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庄严如此身业?见有佛身,受一丈光明。于人身光,不甚超绝。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提婆达多所减唯二。致令阿阇世王以兹惑乱,删阇耶等敢如螳螂。或如此类也,是故庄严如此身业。
案此间诂训,六尺曰寻。如《观无量寿经》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译者以寻而言,何其 晦(呼内反)乎!里舍间人,不简纵横长短,咸谓横舒两手臂为寻。若译者或取此类,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为言,故称一寻者,圆光亦应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故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问曰:「《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义云何?」
答曰:「身名集成,界名事别。如眼界,缘根色空明作意五因缘生,名为眼界。是眼,但自行己缘,不行他缘,以事别故。耳鼻等界亦如是。
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者:法界是众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故名心为法界。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亦如色等能生眼识,是故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缘,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者:当众生心想佛时,佛身相好,显现众生心中也。譬如水清则色像现,水之与像,不一不异。故言佛相好身,即是心想也。
『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无佛也。譬如火从木出,火不能离木也;以不离木故,则能烧木;木为火烧,木即为火也。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
此二句,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名似不尊。如外道軵(推车,人冢反)人,称瞿昙姓;成道日声,唯彻梵天。
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妙声遐布,闻者悟忍。是故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云:此黑此白,此不黑不白,下法、中法、上法、上上法。有如是等无量差别品,似有分别。
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如地荷负,无轻重之殊;如水润长,无莦(恶草)葀(瑞草,括音)之异;如火成熟,无芳臭之别;如风起发,无眠寤之差;如空苞受,无开塞之念。得之于内,物安于外。虚往实归,于是乎息。是故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于是乎息疑是功用皆息)
此二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轮下,所有大众,诸根性欲,种种不同。于佛智慧,若退若没,以不等故,众不纯净。
所以兴愿: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
「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尸,喻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此二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如提婆达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佛并治,不知甚推佛。或有请佛,以他缘废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
是故愿言:我为佛时,愿一切大众,无能生心,敢与我等。唯一法王,更无俗王。是故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芬陀利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8%8A%AC%E9%99%80%E5%88%A9-1050289395064628/?hc_location=ufi
五念门的观察门:安乐净土佛八种功德庄严 ── 身业、口业、心业大众、上首功德
新加坡延庆寺 2016年9月28日
《往生论》: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往生论注》经文讲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上
婆薮盘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论注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此二句,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庄严如此身业?见有佛身,受一丈光明。于人身光,不甚超绝。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提婆达多所减唯二。致令阿阇世王以兹惑乱,删阇耶等敢如螳螂。或如此类也,是故庄严如此身业。
案此间诂训,六尺曰寻。如《观无量寿经》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译者以寻而言,何其 晦(呼内反)乎!里舍间人,不简纵横长短,咸谓横舒两手臂为寻。若译者或取此类,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为言,故称一寻者,圆光亦应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故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问曰:「《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义云何?」
答曰:「身名集成,界名事别。如眼界,缘根色空明作意五因缘生,名为眼界。是眼,但自行己缘,不行他缘,以事别故。耳鼻等界亦如是。
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者:法界是众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故名心为法界。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亦如色等能生眼识,是故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缘,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者:当众生心想佛时,佛身相好,显现众生心中也。譬如水清则色像现,水之与像,不一不异。故言佛相好身,即是心想也。
『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无佛也。譬如火从木出,火不能离木也;以不离木故,则能烧木;木为火烧,木即为火也。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
此二句,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名似不尊。如外道軵(推车,人冢反)人,称瞿昙姓;成道日声,唯彻梵天。
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妙声遐布,闻者悟忍。是故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云:此黑此白,此不黑不白,下法、中法、上法、上上法。有如是等无量差别品,似有分别。
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如地荷负,无轻重之殊;如水润长,无莦(恶草)葀(瑞草,括音)之异;如火成熟,无芳臭之别;如风起发,无眠寤之差;如空苞受,无开塞之念。得之于内,物安于外。虚往实归,于是乎息。是故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于是乎息疑是功用皆息)
此二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轮下,所有大众,诸根性欲,种种不同。于佛智慧,若退若没,以不等故,众不纯净。
所以兴愿: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
「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尸,喻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此二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如提婆达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佛并治,不知甚推佛。或有请佛,以他缘废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
是故愿言:我为佛时,愿一切大众,无能生心,敢与我等。唯一法王,更无俗王。是故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芬陀利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8%8A%AC%E9%99%80%E5%88%A9-1050289395064628/?hc_location=ufi
- Category
- AMTB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