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实法师习讲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第16讲:到安乐净土皆是大乘一味 平等一味
盖实法师习讲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第16讲:到安乐净土皆是大乘一味 平等一味
五念门的观察门:(1)娑婆世界秽土对比安乐国土的庄严 ── 大义门、一切所求满足功德庄严(2)安乐净土佛八种功德庄严 ── 座功德成就
新加坡延庆寺 2016年9月24日
《往生论》: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生彼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往生论注》经文讲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上
婆薮盘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论注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问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是有声闻一证也。又《十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造阿弥陀赞云:『超出三界狱,目如莲华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闻二证也。又《摩诃衍论》中言:『佛土种种不同:或有佛土,纯是声闻僧;或有佛土,纯是菩萨僧;或有佛土,菩萨声闻会为僧,如阿弥陀安乐国等是也。』是有声闻三证也。诸经中有说安乐国处,多言有声闻,不言无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论》言乃至无二乘名,此云何会?」
答曰:「以理推之,安乐净土,不应有二乘。何以言之?夫有病则有药,理数之常也。《法华经》言:『释迦牟尼如来,以出五浊世故,分一为三。』净土既非五浊,无三乘明矣。《法华经》言诸声闻,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是人实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核推此理,阿罗汉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应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
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如天帝释生人中时,姓憍尸迦;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果肆亦见有橘;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
答曰:「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又如舌虽语而讷口謇吃,讥言哑人。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
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此有何义?」
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
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所以愿生。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观察如来庄严功德中有八种,至文当目。
问曰:「有论师泛解众生名义,以其轮转三有,受众多生死,故名众生。今名佛菩萨为众生,是义云何?」
答曰:「经言:『一法有无量名,一名有无量义。』如以受众多生死故,名为众生者,此是小乘家释三界中众生名义,非大乘家众生名义也。大乘家所言众生者,如《不增不减经》言:『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何以故?若有生,生已复生,有无穷过故,有不生而生过故,是故无生。若有生,可有灭;既无生,何得有灭。是故无生无灭,是众生义。如经中言:『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是苦义。』斯其类也。」
此二句,名庄严座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庄严此座?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
是故愿言:我成佛时,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
「无量」者,如《观无量寿经》言:「七宝地上,有大宝莲华王座。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安乐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过数量。是故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芬陀利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8%8A%AC%E9%99%80%E5%88%A9-1050289395064628/?hc_location=ufi
五念门的观察门:(1)娑婆世界秽土对比安乐国土的庄严 ── 大义门、一切所求满足功德庄严(2)安乐净土佛八种功德庄严 ── 座功德成就
新加坡延庆寺 2016年9月24日
《往生论》: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生彼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往生论注》经文讲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上
婆薮盘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论注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问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是有声闻一证也。又《十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造阿弥陀赞云:『超出三界狱,目如莲华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闻二证也。又《摩诃衍论》中言:『佛土种种不同:或有佛土,纯是声闻僧;或有佛土,纯是菩萨僧;或有佛土,菩萨声闻会为僧,如阿弥陀安乐国等是也。』是有声闻三证也。诸经中有说安乐国处,多言有声闻,不言无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论》言乃至无二乘名,此云何会?」
答曰:「以理推之,安乐净土,不应有二乘。何以言之?夫有病则有药,理数之常也。《法华经》言:『释迦牟尼如来,以出五浊世故,分一为三。』净土既非五浊,无三乘明矣。《法华经》言诸声闻,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是人实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核推此理,阿罗汉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应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
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如天帝释生人中时,姓憍尸迦;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果肆亦见有橘;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
答曰:「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又如舌虽语而讷口謇吃,讥言哑人。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
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此有何义?」
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
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所以愿生。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观察如来庄严功德中有八种,至文当目。
问曰:「有论师泛解众生名义,以其轮转三有,受众多生死,故名众生。今名佛菩萨为众生,是义云何?」
答曰:「经言:『一法有无量名,一名有无量义。』如以受众多生死故,名为众生者,此是小乘家释三界中众生名义,非大乘家众生名义也。大乘家所言众生者,如《不增不减经》言:『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何以故?若有生,生已复生,有无穷过故,有不生而生过故,是故无生。若有生,可有灭;既无生,何得有灭。是故无生无灭,是众生义。如经中言:『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是苦义。』斯其类也。」
此二句,名庄严座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庄严此座?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
是故愿言:我成佛时,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
「无量」者,如《观无量寿经》言:「七宝地上,有大宝莲华王座。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安乐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过数量。是故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芬陀利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8%8A%AC%E9%99%80%E5%88%A9-1050289395064628/?hc_location=ufi
- Category
- AMTB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