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回收變基金 守護杉林大愛園區
高雄杉林大愛園區有一群南沙魯村人,除了在地工作生活之外,他們從2014年推行環保,園區的80多戶人家,還自發性的把資源回收的收入,做為社區的關懷基金,這幾年來只要誰有疾病急用,就可以及時發揮功能。
做環保,地點在慈濟杉林大愛園區。
愛農教會長老 劉元村:「在小會開會的時候,我就提出意見。」
劉元村,環保局退休,看見分類對社區的重要,不只對環境,更是連繫族人情感。
愛農教會長老 劉元村:「(一開始)大家都不曉得,什麼叫鐵罐,從來在鄉下 你說要做個環保回收,他們都不曉得,(過程)比較累 但是會有那種,特別快樂的心情去做。」
四年前開始推環保,收入回饋社區。八八風災九年,落腳的這裡,踏實逐漸取代恐慌。
愛農教會 吴马亖牧師:「這個地方,將會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
不是族人親手搭蓋的教堂,一度不被認同,但是用愛灌溉,充滿能量的樂聲,不斷飄揚。
愛農教會 吴马亖牧師:「當十字架拿掉的時候,我們這間教會就很像那個靜思堂,它就像靜思堂又何妨,如今它擁有十字架在,所以我跟人家講 我們的教會,是蓮花世界裡的十字架。」
落地生根,園區不再只是暫居的旅舍,透過點滴的努力,家,就在這裡。
張晶玫 陳裕炎 黃忠信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做環保,地點在慈濟杉林大愛園區。
愛農教會長老 劉元村:「在小會開會的時候,我就提出意見。」
劉元村,環保局退休,看見分類對社區的重要,不只對環境,更是連繫族人情感。
愛農教會長老 劉元村:「(一開始)大家都不曉得,什麼叫鐵罐,從來在鄉下 你說要做個環保回收,他們都不曉得,(過程)比較累 但是會有那種,特別快樂的心情去做。」
四年前開始推環保,收入回饋社區。八八風災九年,落腳的這裡,踏實逐漸取代恐慌。
愛農教會 吴马亖牧師:「這個地方,將會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
不是族人親手搭蓋的教堂,一度不被認同,但是用愛灌溉,充滿能量的樂聲,不斷飄揚。
愛農教會 吴马亖牧師:「當十字架拿掉的時候,我們這間教會就很像那個靜思堂,它就像靜思堂又何妨,如今它擁有十字架在,所以我跟人家講 我們的教會,是蓮花世界裡的十字架。」
落地生根,園區不再只是暫居的旅舍,透過點滴的努力,家,就在這裡。
張晶玫 陳裕炎 黃忠信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