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師父說|心不妄動 定慧保持
一般人聽經不能開悟就是著了相,著了什麼?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著相聽經,聽上無量三大阿僧祇劫都不會開悟,還是個凡夫;如果離相聽經,給諸位說,聽一次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幾時成佛?這說不定,什麼時候你離相,什麼時候就成就了。你要是還是捨不得,不肯離,這個時間就長了。所以成就與否、時間長短,完全操在自己,不在別人,與人、與境都沒關係,全在自己!佛法稱為「無依道人」,真是名實相副,就看自己能不能把分別、執著、妄想舍掉,離開。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0集) 1984/12
佛法修行離不開定慧,不但是禪宗修禪定,學教也要修禪定。定就能入門,沒有定功入不了門。定教什麼?定教我們放下,放下妄想、放下雜念,把清淨心找回來,清淨心就是禪定。定能開慧,大徹大悟,這叫入佛境界。宗門不能得定,沒成就,教下沒有定也不能開悟,所以定是修行。
對大眾開示 2019/7/23
佛法的修學,要開悟才算是你學到了;沒開悟,你什麼都學不到。為什麼不能開悟?妄想太多、妄念太多,所以心是妄心。能夠把這些妄心放下,都丟掉,真心現前,真心裡頭沒有雜念,就會開悟。所以真心難,都是妄心,妄心把悟門統統遮蓋了,功效都失掉了。所以老師教我們放下,不管是善、惡,統統放下,把真心找出來,真心就容易開悟。除障很難,妄想雜念障礙;恢復清淨心就會開悟。
會客談話 2019/6/19
開悟重要,悟從哪裡來的?定來的。萬緣放下,人就會開悟;人不能開悟,是被這些欲望、煩惱、習氣障礙住了。放下萬緣,障礙沒有了。這是為什麼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開悟,經上的義理你全明白了。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明白。諸佛所說的都是真心話,真心就懂,妄心就不懂;那我們一般人用妄心,不用真心。
餐後開示 2018/11/1
所以,煩惱習氣障礙開悟,開不了悟,必須要回頭用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真心。所以真心,我們說體會,那就是開悟,不是從外來的,不是從哪裡聽來的、哪裡學來的,內心裡面的智慧向外面透,那是真的。所以,信、解、行、證,行是放下,放下妄心,讓真心透出,佛法就明白了。
餐後開示 2018/11/1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經佛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理跟事要透徹,然後才能行。有信、有解,沒有行,不能成就;行就是放下。後面,最後一個,證,證就是開悟了。你證明了,不靠外面,靠自己,內裡面用功夫,證實佛所說的正確;證實在這個階段你會開悟,也證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欲望沒有了,性德,就是智慧,這個門就開了。
餐後開示 2018/11/1
那我們讀世間的書能不能開悟?能,沒有不能的,什麼書都能。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你念到什麼?念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念得字字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一遍一遍念,修定。不懂這個道理他不曉得,懂這個道理真有受用,眼在色塵上入定,耳在聲塵上入定,鼻在香塵上入定,舌在味塵上入定,這叫真修行。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196集) 2015/6/12
古人好,都懂得這個道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容易開悟。我們不能開悟,就是搞得太雜、太多、太亂了,現在人所講的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不但是道業你不能成就,世間法也有困難,你做事情你煩惱也多、障礙也多,這是什麼?心浮氣躁所感得來的。古人一門深入,他心是定的,定容易覺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108集) 2010/2/15
章嘉大師教人,一定是心完全定下來,有一絲毫浮躁的習氣他不說話。所以跟他在一起兩個小時,能說十句話就很多了,完全在定中。為什麼?你能得受用,你真聽進去了,你一輩子不會忘記。心在浮躁的時候,這耳聽那耳就出去了,不管用,不懂得他說的意思,這是真的。浮躁的心沒用,佛來給你講都沒用處,你聽不懂,你聽到他的言語,言語裡頭深深的密義你完全不瞭解。
發大誓願(第二回)(第2集) 2015/5/8
怎麼開悟?戒定慧。心定了,妄念沒有了,定的時間久了,豁然開悟。功夫純熟,時間長短是自己決定,與外界不相干。它需要定,定產生智慧;你沒有定功,不能放下,心裡還有妄念、還有妄想,這個一輩子沒指望。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它,不要了,提起正念,正念就是清淨心,清淨心現前,就有開悟的可能。所以人會不會開悟,看他的心清不清淨,心上還有沒有東西;不但世間東西沒有,佛也沒有。你有個佛、有個菩薩,心裡還有東西,障礙你開悟,你不能見性,你學的是外面來的佛,不是你自性佛,悟出來的是自性佛。
餐後開示 2019/7/12
你修行的功夫愈得力;換句話說,你的定功定慧愈深,他那個惡業的大風浪你能夠降伏得住,大利益!這個力量,這個波跟電磁波一樣,它也播得很遠,所以也能夠影響到全世界。但是愈遠的地方,我們知道那個力量薄弱,在現前這個力量很大。這個道理我相信諸位不難體會。所以我們一個人明白了、覺悟了,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在戒定慧上下功夫。
大乘無量壽經(第136集) 2002/12/29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0集) 1984/12
佛法修行離不開定慧,不但是禪宗修禪定,學教也要修禪定。定就能入門,沒有定功入不了門。定教什麼?定教我們放下,放下妄想、放下雜念,把清淨心找回來,清淨心就是禪定。定能開慧,大徹大悟,這叫入佛境界。宗門不能得定,沒成就,教下沒有定也不能開悟,所以定是修行。
對大眾開示 2019/7/23
佛法的修學,要開悟才算是你學到了;沒開悟,你什麼都學不到。為什麼不能開悟?妄想太多、妄念太多,所以心是妄心。能夠把這些妄心放下,都丟掉,真心現前,真心裡頭沒有雜念,就會開悟。所以真心難,都是妄心,妄心把悟門統統遮蓋了,功效都失掉了。所以老師教我們放下,不管是善、惡,統統放下,把真心找出來,真心就容易開悟。除障很難,妄想雜念障礙;恢復清淨心就會開悟。
會客談話 2019/6/19
開悟重要,悟從哪裡來的?定來的。萬緣放下,人就會開悟;人不能開悟,是被這些欲望、煩惱、習氣障礙住了。放下萬緣,障礙沒有了。這是為什麼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開悟,經上的義理你全明白了。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明白。諸佛所說的都是真心話,真心就懂,妄心就不懂;那我們一般人用妄心,不用真心。
餐後開示 2018/11/1
所以,煩惱習氣障礙開悟,開不了悟,必須要回頭用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真心。所以真心,我們說體會,那就是開悟,不是從外來的,不是從哪裡聽來的、哪裡學來的,內心裡面的智慧向外面透,那是真的。所以,信、解、行、證,行是放下,放下妄心,讓真心透出,佛法就明白了。
餐後開示 2018/11/1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經佛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理跟事要透徹,然後才能行。有信、有解,沒有行,不能成就;行就是放下。後面,最後一個,證,證就是開悟了。你證明了,不靠外面,靠自己,內裡面用功夫,證實佛所說的正確;證實在這個階段你會開悟,也證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欲望沒有了,性德,就是智慧,這個門就開了。
餐後開示 2018/11/1
那我們讀世間的書能不能開悟?能,沒有不能的,什麼書都能。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你念到什麼?念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念得字字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一遍一遍念,修定。不懂這個道理他不曉得,懂這個道理真有受用,眼在色塵上入定,耳在聲塵上入定,鼻在香塵上入定,舌在味塵上入定,這叫真修行。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196集) 2015/6/12
古人好,都懂得這個道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容易開悟。我們不能開悟,就是搞得太雜、太多、太亂了,現在人所講的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不但是道業你不能成就,世間法也有困難,你做事情你煩惱也多、障礙也多,這是什麼?心浮氣躁所感得來的。古人一門深入,他心是定的,定容易覺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108集) 2010/2/15
章嘉大師教人,一定是心完全定下來,有一絲毫浮躁的習氣他不說話。所以跟他在一起兩個小時,能說十句話就很多了,完全在定中。為什麼?你能得受用,你真聽進去了,你一輩子不會忘記。心在浮躁的時候,這耳聽那耳就出去了,不管用,不懂得他說的意思,這是真的。浮躁的心沒用,佛來給你講都沒用處,你聽不懂,你聽到他的言語,言語裡頭深深的密義你完全不瞭解。
發大誓願(第二回)(第2集) 2015/5/8
怎麼開悟?戒定慧。心定了,妄念沒有了,定的時間久了,豁然開悟。功夫純熟,時間長短是自己決定,與外界不相干。它需要定,定產生智慧;你沒有定功,不能放下,心裡還有妄念、還有妄想,這個一輩子沒指望。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它,不要了,提起正念,正念就是清淨心,清淨心現前,就有開悟的可能。所以人會不會開悟,看他的心清不清淨,心上還有沒有東西;不但世間東西沒有,佛也沒有。你有個佛、有個菩薩,心裡還有東西,障礙你開悟,你不能見性,你學的是外面來的佛,不是你自性佛,悟出來的是自性佛。
餐後開示 2019/7/12
你修行的功夫愈得力;換句話說,你的定功定慧愈深,他那個惡業的大風浪你能夠降伏得住,大利益!這個力量,這個波跟電磁波一樣,它也播得很遠,所以也能夠影響到全世界。但是愈遠的地方,我們知道那個力量薄弱,在現前這個力量很大。這個道理我相信諸位不難體會。所以我們一個人明白了、覺悟了,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在戒定慧上下功夫。
大乘無量壽經(第136集) 2002/12/29
- Category
- AMTB 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