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立志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淨空法師 2012.07.10
所以說來說去還都是教育問題,從小認真學聖賢教育,每個人立志做大事,不一定做大官。官位,那是該什麼人去做,他去做去。不在官位,可以做大事。最大的事情,孔老夫子教育的事業,你說這個事業,千秋萬世誰不知道孔子?歷代帝王的名字誰知道?要立志做大事,別做大官。最大的事就是教學,為國家社會培養人才,這多快樂的事情。人的一生能隨緣不攀緣就是好事,真快樂,真自在。諸葛亮出來,劉備三請,不是一請就出去的,三請,逼不得已,不能再拒絕了。你看真正讀書人,他哪裡會去爭?書念通了,他知道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你說他多快樂,他去搞這個幹什麼?你請他都不幹,他躲藏起來,就隱居了,隱名埋姓,沒有人知道他,過他一生悠閒的生活。
這種人給社會起很大的作用,教人什麼?不爭。不是他沒有本事爭,不是他沒有能力爭,有本事、有能力,不爭。這是社會好榜樣,所以傳記裡頭給他立傳。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歷史,看到這些《隱逸傳》我就不明瞭,這些人對國家民族沒有貢獻,為什麼會給他立傳?到以後才慢慢明白了,他很大的貢獻,就是教人不爭;不爭,社會才安定、才能和諧。他不是沒有本事、沒有能力,他有本事、有能力,他不爭。這個頭帶得好,給社會做好榜樣,讓很多想爭的人一看,不爭了,讓他學不爭。所以,《隱逸傳》裡面的那個力量是非常強大,教人一生都能夠安於本分。
聖人賢人不一定有高官,不一定有財富,孔老夫子沒有地位,也沒有財富,這是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王子,王位不要了,捨棄王位出家。出家幹什麼?當老師。三十歲開悟。孔子也是的,孔子,你看《論語》裡所說的,十五歲有志於學,立志求學,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是十九歲離開家,放棄王位離開家,出去求學,也是三十歲開悟。釋迦三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教學四十九年。所以他是老師,是一生搞教育的。用現在的話說,釋迦牟尼佛是教育家,他的身分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老師,他教學不收學費,他是義務老師。學生多,比孔子多得多。而且當年在世,學生裡頭有十六個是大國的國王。所以他要建一個道場太容易了,他家可以支持他,這十六大國王,隨便哪個國王都能夠給他建個大道場。不要。道場在哪裡?山林、樹下、水邊,那是他的道場。每天過游牧生活,居無定處,一生不改。圓寂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屋裡頭。這個榜樣做得好,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我們有個小房子住就知足了。釋迦牟尼佛連個小房子都沒有,在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那樣的生活快樂無比,那種生活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歡迎流通、轉貼分享,利益眾生,隨喜功德。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org.tw/index.asp
淨宗學院首頁
http://new.amtb-aus.org/Default.aspx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tw/rsd/rsd.asp
所以說來說去還都是教育問題,從小認真學聖賢教育,每個人立志做大事,不一定做大官。官位,那是該什麼人去做,他去做去。不在官位,可以做大事。最大的事情,孔老夫子教育的事業,你說這個事業,千秋萬世誰不知道孔子?歷代帝王的名字誰知道?要立志做大事,別做大官。最大的事就是教學,為國家社會培養人才,這多快樂的事情。人的一生能隨緣不攀緣就是好事,真快樂,真自在。諸葛亮出來,劉備三請,不是一請就出去的,三請,逼不得已,不能再拒絕了。你看真正讀書人,他哪裡會去爭?書念通了,他知道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你說他多快樂,他去搞這個幹什麼?你請他都不幹,他躲藏起來,就隱居了,隱名埋姓,沒有人知道他,過他一生悠閒的生活。
這種人給社會起很大的作用,教人什麼?不爭。不是他沒有本事爭,不是他沒有能力爭,有本事、有能力,不爭。這是社會好榜樣,所以傳記裡頭給他立傳。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歷史,看到這些《隱逸傳》我就不明瞭,這些人對國家民族沒有貢獻,為什麼會給他立傳?到以後才慢慢明白了,他很大的貢獻,就是教人不爭;不爭,社會才安定、才能和諧。他不是沒有本事、沒有能力,他有本事、有能力,他不爭。這個頭帶得好,給社會做好榜樣,讓很多想爭的人一看,不爭了,讓他學不爭。所以,《隱逸傳》裡面的那個力量是非常強大,教人一生都能夠安於本分。
聖人賢人不一定有高官,不一定有財富,孔老夫子沒有地位,也沒有財富,這是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王子,王位不要了,捨棄王位出家。出家幹什麼?當老師。三十歲開悟。孔子也是的,孔子,你看《論語》裡所說的,十五歲有志於學,立志求學,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是十九歲離開家,放棄王位離開家,出去求學,也是三十歲開悟。釋迦三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教學四十九年。所以他是老師,是一生搞教育的。用現在的話說,釋迦牟尼佛是教育家,他的身分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老師,他教學不收學費,他是義務老師。學生多,比孔子多得多。而且當年在世,學生裡頭有十六個是大國的國王。所以他要建一個道場太容易了,他家可以支持他,這十六大國王,隨便哪個國王都能夠給他建個大道場。不要。道場在哪裡?山林、樹下、水邊,那是他的道場。每天過游牧生活,居無定處,一生不改。圓寂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屋裡頭。這個榜樣做得好,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我們有個小房子住就知足了。釋迦牟尼佛連個小房子都沒有,在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那樣的生活快樂無比,那種生活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歡迎流通、轉貼分享,利益眾生,隨喜功德。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org.tw/index.asp
淨宗學院首頁
http://new.amtb-aus.org/Default.aspx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tw/rsd/rsd.asp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