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學習淨土三經、地藏經、金剛經是否夾雜?
學佛答問-淨空法師 新加坡居士林2001.02.25
北京居士問,第一個問題:「我們專念《無量壽經》,但也想通讀一下淨土三經,請問這樣是否專一?」
答:淨土三經或者是五經,甚至於祖師的著述,在平常可以看,不是完全禁止不能看,而是當作參考書看,不是專修。專修決定是一門,這一門天天要讀,一天都不能缺。不是專修的,每天抽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看也未嘗不可。所以主修跟助修要分得很清楚,這是古德常跟我們講的「正助雙修」,決定不能妨礙正修,這樣就好。
第二個問題:「我們看《地藏經》、《金剛經》VCD,請問是否夾雜?」
答:這跟前面的問題是一樣的性質。每天抽少許時間來看,而且不能同時看兩部,同時看兩部,你的心是雜亂的。比如說我們專修淨土,我想看《金剛經》,每天VCD看一片,看完之後,也不必放在心上,也不必去執著,對自己有好處;功夫完全用在你所修學主修的經典上,這樣就好。《金剛經》看完之後再看《地藏經》,或者是《地藏經》看完之後再看《金剛經》,只看一種,不要看兩種,這樣就好。當然,功夫做到純熟,這些東西統統都不看了,就是一門,不要說經典,就是一句佛號,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力。
往年我們聽倓虛老法師講他師父一個念佛徒弟鍋漏匠的故事,我們也把它寫在一本小冊子裡面。諦老和尚這個徒弟是他小時候的玩伴,生長在農村,生活過得非常苦,沒有念過書,中年才找到他小時候的朋友;諦閑法師已經出家了,在鎮江金山寺作知客師。這是很早的時候,那個時候諦老還沒有出名,知道他的人還不多。一定要求跟他出家,諦老看他這個樣子,實在是沒有法子出家,出家住在寺院裡面,最低限度五堂功課也要會做,但是看他確確實實沒有能力,學經教,沒有念過書,他學不會。但是一定賴著要出家,諦老也沒有法子,就跟他說:「如果你真想出家,你一定要聽我的話。」這個他答應了,他說:「這個沒有問題,我一定聽你的,你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諦老給他剃頭,叫他不要住在廟裡,住在廟裡面一定要跟大眾一樣的生活,他沒有辦法,過不來,他太笨了。所以在寧波鄉下給他找一個沒有人住的破廟,讓他在裡面住。附近找了一個學佛的老太太照顧他的生活,給他燒兩頓飯,找幾個護法幫幫他的忙。叫他住在這個地方,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諦老教他:「你一天到晚就念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你這樣一直念下去,準有好處。」他確實一門深入,一絲毫夾雜都沒有,就這一句佛號念了大概三年多,站著往生,往生之後站了三天。因為這是鄉下,到鄉下諦閑法師那裡去報告,老和尚趕到這個小廟,往來三天,他站了三天,等老和尚來給他辦後事。我們從這個例子,就了解一門深入的好處。
我們為什麼不能一門深入,還要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煩惱習氣太重了,沒有辦法改過來。跟這個鍋漏匠比,差遠了,確實不如他。人家念了三年都能站著往生,你行嗎?一句佛號。經教做什麼用的?明理,經教是明理用的。道理明白了,真搞清楚就不要了,還要它幹什麼?功夫一直用下去,決定有成就。
發心弘法的人,這是不得已,必須要涉獵經教,不是為自己,是了幫助別人。別人想聽這個經、想聽那個經,那只好多學,廣學多聞是為眾生,這個要知道;一心不亂是為自己,自行化他,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這一生學佛,我是以自行為重,還是以化他為重?自行為重,自己一定往生有把握,然後我才發心幫助別人,弘法利生。如果是以別人為重,我幫助別人,跟別人廣結法緣,自己能不能了生死暫時放在一邊,不去理會,這是一般人講學地藏菩薩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了不起的大願。但是問題在哪裡?你將來真的搞輪迴、搞墮落,誰來救你? 這是一句老實話,這是事實真相。佛經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佛已經這樣警惕我們,佛也是希望我們自己要先得度,然後再幫助別人,這個正確。幫助別人勢必要涉獵世出世間一切事物,對於自己品位決定有損害,但是那個不怕,肯定往生,往生品位低一點,犧牲品位,行;如果犧牲往生,決定錯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下因字數限制省略)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org.tw/index.asp
北京居士問,第一個問題:「我們專念《無量壽經》,但也想通讀一下淨土三經,請問這樣是否專一?」
答:淨土三經或者是五經,甚至於祖師的著述,在平常可以看,不是完全禁止不能看,而是當作參考書看,不是專修。專修決定是一門,這一門天天要讀,一天都不能缺。不是專修的,每天抽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看也未嘗不可。所以主修跟助修要分得很清楚,這是古德常跟我們講的「正助雙修」,決定不能妨礙正修,這樣就好。
第二個問題:「我們看《地藏經》、《金剛經》VCD,請問是否夾雜?」
答:這跟前面的問題是一樣的性質。每天抽少許時間來看,而且不能同時看兩部,同時看兩部,你的心是雜亂的。比如說我們專修淨土,我想看《金剛經》,每天VCD看一片,看完之後,也不必放在心上,也不必去執著,對自己有好處;功夫完全用在你所修學主修的經典上,這樣就好。《金剛經》看完之後再看《地藏經》,或者是《地藏經》看完之後再看《金剛經》,只看一種,不要看兩種,這樣就好。當然,功夫做到純熟,這些東西統統都不看了,就是一門,不要說經典,就是一句佛號,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力。
往年我們聽倓虛老法師講他師父一個念佛徒弟鍋漏匠的故事,我們也把它寫在一本小冊子裡面。諦老和尚這個徒弟是他小時候的玩伴,生長在農村,生活過得非常苦,沒有念過書,中年才找到他小時候的朋友;諦閑法師已經出家了,在鎮江金山寺作知客師。這是很早的時候,那個時候諦老還沒有出名,知道他的人還不多。一定要求跟他出家,諦老看他這個樣子,實在是沒有法子出家,出家住在寺院裡面,最低限度五堂功課也要會做,但是看他確確實實沒有能力,學經教,沒有念過書,他學不會。但是一定賴著要出家,諦老也沒有法子,就跟他說:「如果你真想出家,你一定要聽我的話。」這個他答應了,他說:「這個沒有問題,我一定聽你的,你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諦老給他剃頭,叫他不要住在廟裡,住在廟裡面一定要跟大眾一樣的生活,他沒有辦法,過不來,他太笨了。所以在寧波鄉下給他找一個沒有人住的破廟,讓他在裡面住。附近找了一個學佛的老太太照顧他的生活,給他燒兩頓飯,找幾個護法幫幫他的忙。叫他住在這個地方,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諦老教他:「你一天到晚就念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你這樣一直念下去,準有好處。」他確實一門深入,一絲毫夾雜都沒有,就這一句佛號念了大概三年多,站著往生,往生之後站了三天。因為這是鄉下,到鄉下諦閑法師那裡去報告,老和尚趕到這個小廟,往來三天,他站了三天,等老和尚來給他辦後事。我們從這個例子,就了解一門深入的好處。
我們為什麼不能一門深入,還要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煩惱習氣太重了,沒有辦法改過來。跟這個鍋漏匠比,差遠了,確實不如他。人家念了三年都能站著往生,你行嗎?一句佛號。經教做什麼用的?明理,經教是明理用的。道理明白了,真搞清楚就不要了,還要它幹什麼?功夫一直用下去,決定有成就。
發心弘法的人,這是不得已,必須要涉獵經教,不是為自己,是了幫助別人。別人想聽這個經、想聽那個經,那只好多學,廣學多聞是為眾生,這個要知道;一心不亂是為自己,自行化他,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這一生學佛,我是以自行為重,還是以化他為重?自行為重,自己一定往生有把握,然後我才發心幫助別人,弘法利生。如果是以別人為重,我幫助別人,跟別人廣結法緣,自己能不能了生死暫時放在一邊,不去理會,這是一般人講學地藏菩薩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了不起的大願。但是問題在哪裡?你將來真的搞輪迴、搞墮落,誰來救你? 這是一句老實話,這是事實真相。佛經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佛已經這樣警惕我們,佛也是希望我們自己要先得度,然後再幫助別人,這個正確。幫助別人勢必要涉獵世出世間一切事物,對於自己品位決定有損害,但是那個不怕,肯定往生,往生品位低一點,犧牲品位,行;如果犧牲往生,決定錯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下因字數限制省略)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org.tw/index.asp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