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談 - 佛與魔
淨空法師談 -「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比喻眾生來是佛。另談佛與魔的分別
佛法講真妄,它的標準是訂在凡是有變化的就是假的、就是妄的,永遠不變的那是真的,是以這個標準來說真妄。虛空法界剎那不住,它是變化的,這個意思在大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所以現象是無常的,我們一定要懂,它不是常住的。但是任何一個妄相都是真妄和合,離了真,哪來的妄?離了真沒有妄,所以妄一定隨著真,妄決定不離真。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比喻好,他用金比喻真、比喻自性,用器比喻一切現象。我們到一個金店裡面參觀,用金製造的這些器具很多,幾百種、幾千種,每一個款式都不一樣。凡夫著了妄相,這是鐲子、那是項鍊、這是戒指,著了相。會看的人在相上看到性,他看到的是金,物像再多只有一個金,他看到金。他看到金,有沒有壞相?沒有壞相,並沒有把這些相破壞才看到金,在相上就看到金,知道這是真妄和合。修道人,見性的人,事事物物裡面都見真性。在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凡夫,現在講動物,在一切動物裡面,見到這些動物的自性,經上有的時候講佛性,自性就是佛性。他有佛性,他怎麼不是佛?所以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的自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的自性無二無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見性、聞性,跟釋迦牟尼佛的見性、聞性,跟阿彌陀佛的見性、聞性,跟毘盧遮那佛的見性、聞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那怎麼不是佛?所以《華嚴經》與《圓覺經》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無量壽經》也說:「一切皆成佛。」他本來成佛,不是什麼時候才修成佛。在無情眾生裡面,你有沒有看到法性,我們這一片紙張,它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體會,不斷體會,總有一天豁然悟入,你真的見到了。非常可惜,凡夫可憐,業障習氣深重,不會用功,不能在一切眾生、一切幻相裡面見真性,而變成什麼?在一切現象當中見是非人我,裡面起貪瞋痴慢,這就是此地講的不善思惟心行所造。「不善思惟心行所造」,這是講六道輪迴眾生,你為什麼會有六道,你為什麼不能出離六道,你為什麼過得這麼苦?八個字說盡了。所以會用功的人,才懂得六祖惠能說得沒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會用功的人,真正善思惟的人,真正會用心的人,不見世間過。不但不見世間過,他見到世間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無量智慧德能圓滿的流露。所以會用心的人是入佛境界,不會用心的人是入魔境界。境界裡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你自心變現出來,會用心的人就是佛,不會用心的人就是魔,外面境界哪有佛與魔?沒有。我們修學大乘,如果連這個意思不能體會,你功夫如何得力?
http://www.amtb.tw/14/14-14-10.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佛法講真妄,它的標準是訂在凡是有變化的就是假的、就是妄的,永遠不變的那是真的,是以這個標準來說真妄。虛空法界剎那不住,它是變化的,這個意思在大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所以現象是無常的,我們一定要懂,它不是常住的。但是任何一個妄相都是真妄和合,離了真,哪來的妄?離了真沒有妄,所以妄一定隨著真,妄決定不離真。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比喻好,他用金比喻真、比喻自性,用器比喻一切現象。我們到一個金店裡面參觀,用金製造的這些器具很多,幾百種、幾千種,每一個款式都不一樣。凡夫著了妄相,這是鐲子、那是項鍊、這是戒指,著了相。會看的人在相上看到性,他看到的是金,物像再多只有一個金,他看到金。他看到金,有沒有壞相?沒有壞相,並沒有把這些相破壞才看到金,在相上就看到金,知道這是真妄和合。修道人,見性的人,事事物物裡面都見真性。在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凡夫,現在講動物,在一切動物裡面,見到這些動物的自性,經上有的時候講佛性,自性就是佛性。他有佛性,他怎麼不是佛?所以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的自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的自性無二無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見性、聞性,跟釋迦牟尼佛的見性、聞性,跟阿彌陀佛的見性、聞性,跟毘盧遮那佛的見性、聞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那怎麼不是佛?所以《華嚴經》與《圓覺經》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無量壽經》也說:「一切皆成佛。」他本來成佛,不是什麼時候才修成佛。在無情眾生裡面,你有沒有看到法性,我們這一片紙張,它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體會,不斷體會,總有一天豁然悟入,你真的見到了。非常可惜,凡夫可憐,業障習氣深重,不會用功,不能在一切眾生、一切幻相裡面見真性,而變成什麼?在一切現象當中見是非人我,裡面起貪瞋痴慢,這就是此地講的不善思惟心行所造。「不善思惟心行所造」,這是講六道輪迴眾生,你為什麼會有六道,你為什麼不能出離六道,你為什麼過得這麼苦?八個字說盡了。所以會用功的人,才懂得六祖惠能說得沒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會用功的人,真正善思惟的人,真正會用心的人,不見世間過。不但不見世間過,他見到世間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無量智慧德能圓滿的流露。所以會用心的人是入佛境界,不會用心的人是入魔境界。境界裡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你自心變現出來,會用心的人就是佛,不會用心的人就是魔,外面境界哪有佛與魔?沒有。我們修學大乘,如果連這個意思不能體會,你功夫如何得力?
http://www.amtb.tw/14/14-14-10.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