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談 - 「捨」;可以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1/2)
淨空法師談 - 「捨」;可以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1/2)
白毫是三十二相之一,註解裡面說出這個相好的業因,言語雖然只有一、兩句,非常重要。「在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兩句話就重要。我們知道佛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麼?教布施,布施就是捨,就是放下。能夠一切都捨盡,這個人就成佛;雖然在捨,還捨得沒乾淨,這個人是菩薩;完全不懂得施捨是凡夫。「捨」這個字的範圍非常非常之廣,可以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說了一個布施,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內要把煩惱捨盡,貪、瞋、痴、慢、疑、惡見,這是裡面,你能把這些東西捨掉,你就超越輪迴。由此可知,輪迴怎麼來?輪迴是貪、瞋、痴、慢、疑、惡見造成的,不是別人造的,是自己造的。外面這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統統捨盡。
佛叫我們捨,依據什麼道理?道理佛講得很明白、很清楚,一代時教四十九年無時無處不說,特別是《般若經》,佛告訴我們「萬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把事實真相全部說出來,外面所有的現象五欲六塵無所有,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怎麼可以要得到它?你希求想得到它,錯了!這一念起來六道就現前,你就搞六道輪迴,不知道一切法幻有,它不是真有,假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得的心沒有,所得到的一切法也沒有,佛教你怎樣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是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這是佛的境界,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境界。你內有一個得的念頭,外面有一切所有,你是全迷了。「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個意思就深了,怎麼樣才適可前人意?行布施令別人覺悟,這才是適可人意。不是他想財,他財就得到,那就滿意了,那是滿貪瞋痴的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08.htm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白毫是三十二相之一,註解裡面說出這個相好的業因,言語雖然只有一、兩句,非常重要。「在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兩句話就重要。我們知道佛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麼?教布施,布施就是捨,就是放下。能夠一切都捨盡,這個人就成佛;雖然在捨,還捨得沒乾淨,這個人是菩薩;完全不懂得施捨是凡夫。「捨」這個字的範圍非常非常之廣,可以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說了一個布施,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內要把煩惱捨盡,貪、瞋、痴、慢、疑、惡見,這是裡面,你能把這些東西捨掉,你就超越輪迴。由此可知,輪迴怎麼來?輪迴是貪、瞋、痴、慢、疑、惡見造成的,不是別人造的,是自己造的。外面這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統統捨盡。
佛叫我們捨,依據什麼道理?道理佛講得很明白、很清楚,一代時教四十九年無時無處不說,特別是《般若經》,佛告訴我們「萬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把事實真相全部說出來,外面所有的現象五欲六塵無所有,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怎麼可以要得到它?你希求想得到它,錯了!這一念起來六道就現前,你就搞六道輪迴,不知道一切法幻有,它不是真有,假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得的心沒有,所得到的一切法也沒有,佛教你怎樣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是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這是佛的境界,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境界。你內有一個得的念頭,外面有一切所有,你是全迷了。「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個意思就深了,怎麼樣才適可前人意?行布施令別人覺悟,這才是適可人意。不是他想財,他財就得到,那就滿意了,那是滿貪瞋痴的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08.htm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