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談 - 「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1/2
淨空法師談 - 「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1/2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沒有開佛學班,也沒有辦佛學院,天天在教學。從前教學方式很像我們中國古代的私塾,雖然沒有今天學校這種組織,可是代代都出賢人,高僧大德每一個時代地區都很多,佛學院開辦之後,從佛學院裡面出來的高僧大德就少,遠遠不如古時候。過去有一年我在香港講經遇到演培法師,我們也很少見面,他到香港去參訪,香港那邊法師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遊,包了一個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參加。車上有不少是他的學生,演培法師很感慨的對我說,講佛學院,他說真正現在在各地講經說法的法師,都不是佛學院出身,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內。我們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學校正規教育,我學哲學也等於說私塾教育,不是在學校哲學系裡面讀的。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在他家裡,每一個星期天給我上兩個小時課,學生只有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這樣學出來。學佛法也是如此,最初三年我親近章嘉大師,也是每一個星期兩個小時,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接受章嘉大師三年的教導,以這個基礎以後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學講經說法。
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個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跟世間不一樣,目標也不相同,效果當然也不一樣,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經典裡面來講,它修學的課程就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教給我們如何處事待人接物,慧學就是教我們看破,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定學就是教我們放下,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心,所以這個教育我們能得到真實的受用,確確實實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世尊一生以這個理念、這個宗旨教導學生,以後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稟承佛的教誨,不違背這個宗旨,流布佛法,教化眾生,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在這個時代怎樣能夠融合世間教學的規則,又不違背佛陀教學的宗旨,這個佛學院才是盡善盡美,而不至於走向佛學,走向佛學我們失敗,那是把佛法當作世間學術來研究,得不到它的實用。我們要學佛,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學佛會成佛,佛學不能解決問題,學佛才能解決問題。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15.htm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沒有開佛學班,也沒有辦佛學院,天天在教學。從前教學方式很像我們中國古代的私塾,雖然沒有今天學校這種組織,可是代代都出賢人,高僧大德每一個時代地區都很多,佛學院開辦之後,從佛學院裡面出來的高僧大德就少,遠遠不如古時候。過去有一年我在香港講經遇到演培法師,我們也很少見面,他到香港去參訪,香港那邊法師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遊,包了一個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參加。車上有不少是他的學生,演培法師很感慨的對我說,講佛學院,他說真正現在在各地講經說法的法師,都不是佛學院出身,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內。我們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學校正規教育,我學哲學也等於說私塾教育,不是在學校哲學系裡面讀的。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在他家裡,每一個星期天給我上兩個小時課,學生只有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這樣學出來。學佛法也是如此,最初三年我親近章嘉大師,也是每一個星期兩個小時,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接受章嘉大師三年的教導,以這個基礎以後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學講經說法。
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個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跟世間不一樣,目標也不相同,效果當然也不一樣,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經典裡面來講,它修學的課程就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教給我們如何處事待人接物,慧學就是教我們看破,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定學就是教我們放下,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心,所以這個教育我們能得到真實的受用,確確實實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世尊一生以這個理念、這個宗旨教導學生,以後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稟承佛的教誨,不違背這個宗旨,流布佛法,教化眾生,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在這個時代怎樣能夠融合世間教學的規則,又不違背佛陀教學的宗旨,這個佛學院才是盡善盡美,而不至於走向佛學,走向佛學我們失敗,那是把佛法當作世間學術來研究,得不到它的實用。我們要學佛,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學佛會成佛,佛學不能解決問題,學佛才能解決問題。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15.htm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