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淺釋111
【資料】三細即:
(一)無明業相,略稱業相。指從真起妄的初動之相。即由根本無明起動真如之最初狀態,乃枝末無明中之第一相,此相尚未能區別主客之狀態。
(二)能見相,又稱見相。指見初動之相。又稱轉相。依初動業識,轉成能見之相。此係依前述無明業相所起而認識對象之心(主觀)。
(三)境界相,又稱現相、境相。由前轉相,而妄現境界之相。蓋能見相既起,則同時妄現此認識對象(客觀)。
【資料】六粗即:
(一)智相,依境界相妄起分別染淨,於淨境則愛,於染境則不愛,稱為智相。
(二)相續相,依智相分別,於愛境則生樂,於不愛境則生苦;覺心起念,相應不斷,稱為相續相。
(三)執取相,依前之相續相,緣念苦樂等境,心起執著,稱為執取相。
(四)計名字相,依前之執取相,分別假名言說之相,稱為計名字相。
(五)起業相,依前之計名字相,執取生著,造種種業,稱為起業相。
(六)業繫苦相,繫於善惡諸業,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稱為業繫苦相。《佛光大辭典》
經文:
(審得其惑)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細惑)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細境)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粗惑)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麤境)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六八年夏‧三藩市佛教講堂
《楞嚴經淺釋》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8zwfRIpQU&list=PLpJd3xvoJYHeD3cDa48RSog93VDBn5-HE
(一)無明業相,略稱業相。指從真起妄的初動之相。即由根本無明起動真如之最初狀態,乃枝末無明中之第一相,此相尚未能區別主客之狀態。
(二)能見相,又稱見相。指見初動之相。又稱轉相。依初動業識,轉成能見之相。此係依前述無明業相所起而認識對象之心(主觀)。
(三)境界相,又稱現相、境相。由前轉相,而妄現境界之相。蓋能見相既起,則同時妄現此認識對象(客觀)。
【資料】六粗即:
(一)智相,依境界相妄起分別染淨,於淨境則愛,於染境則不愛,稱為智相。
(二)相續相,依智相分別,於愛境則生樂,於不愛境則生苦;覺心起念,相應不斷,稱為相續相。
(三)執取相,依前之相續相,緣念苦樂等境,心起執著,稱為執取相。
(四)計名字相,依前之執取相,分別假名言說之相,稱為計名字相。
(五)起業相,依前之計名字相,執取生著,造種種業,稱為起業相。
(六)業繫苦相,繫於善惡諸業,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稱為業繫苦相。《佛光大辭典》
經文:
(審得其惑)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細惑)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細境)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粗惑)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麤境)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六八年夏‧三藩市佛教講堂
《楞嚴經淺釋》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8zwfRIpQU&list=PLpJd3xvoJYHeD3cDa48RSog93VDBn5-HE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
- Tags
- 宣化上人, 宣化, 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