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貪嗔癡三毒 先要拔掉三心:情執 傲慢 懷疑
佛說的呢?說得就更深入了,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這比孔子說的那個深,懷疑。所以,疑是貪瞋痴三毒痴的核心,不疑就有智慧,疑,智慧就沒有了。慢是瞋恚的核心,人要沒有傲慢的話,就很謙虛,不會有瞋恚。所以貪瞋痴,三毒。三毒的心是什麼我們要知道,貪毒的心就是情執,瞋毒的心就是傲慢,痴毒的心就是懷疑。這經上都有,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聽了之後就搞清楚了。這是三毒的心,我們要斷三毒,先要把心拔掉;情執要放下,傲慢要放下,懷疑要放下,斷貪瞋痴就容易了。這三個東西如果有,斷貪瞋痴難,怎麼斷都斷不乾淨,都有殘餘。
所以佛法,聖人,真正修學覺悟的人,不要說高,最下的,真正覺悟的,阿羅漢。阿羅漢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佛是無上正等正覺。正覺是什麼?煩惱放下了,三毒煩惱放下了,阿羅漢就放下了。貪瞋痴是在見思煩惱裡面,不是在塵沙,也不是在無明,在見思。阿羅漢就做到了,所以稱為正知正見。放下,貴的是從心地放下,不是從事,事上放下,心沒放下。所以這個就是小乘不如大乘,小乘事上完全放下,心裡還有。大乘是心上放下,事上有沒有關係,事是假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重視事,重視心,心地清淨,心地光明,重這個。事上樣子修得再好,心裡頭沒有,這不算數。
節自淨土大經科註-第559集
所以佛法,聖人,真正修學覺悟的人,不要說高,最下的,真正覺悟的,阿羅漢。阿羅漢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佛是無上正等正覺。正覺是什麼?煩惱放下了,三毒煩惱放下了,阿羅漢就放下了。貪瞋痴是在見思煩惱裡面,不是在塵沙,也不是在無明,在見思。阿羅漢就做到了,所以稱為正知正見。放下,貴的是從心地放下,不是從事,事上放下,心沒放下。所以這個就是小乘不如大乘,小乘事上完全放下,心裡還有。大乘是心上放下,事上有沒有關係,事是假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重視事,重視心,心地清淨,心地光明,重這個。事上樣子修得再好,心裡頭沒有,這不算數。
節自淨土大經科註-第559集
- Category
- AMTB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