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貧窮世襲 彝族遷居採茶度日
中國大陸四川的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偏遠,交通落後,想擺脫頻世代貧窮循環,唯有走出大山。一群彝族人,來到滎經縣的茶廠做工,雖然物質生活仍有差距,但對比過往,已是天差地別。慈濟也展開寒冬送暖,為149戶、894人,捎來一分暖心問候。
雨後,通往老茶廠的路處處泥濘,採茶,從來不是輕鬆的活,但對於走出大涼山的彝族人,再難行,也是脫貧新起點。
彝族人 曲木哈且:「記得我們爸爸媽媽他們說,以前(在大涼山)出去,背玉米 土豆那些,出去(賣)一天只能跑一趟,因為路太遠 土地太遠,路不好 不好走。」
彝族人 陳哲:「的確 那個條件非常艱苦,八 九月分開始 高山就下大雪。」
陳哲,過去在家鄉當鄉長,記憶猶新的艱辛,再苦不能苦孩子,努力走出大山,生活稍稍改善,但依舊捉襟見肘。
彝族人 陳哲:「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就從部分比較偏遠的,條件比較惡劣的高山地區,就搬到我們這邊,春節也是和當地融入以後也要過,我們就說在新年之前,如果能夠給一些,很簡單實用的生活必需品,油 米 麵 可能對他們心裡面,那也是一種寬慰。」
彝族人 布衣里則:「收到這些東西都實用,毛毯 清油 麵 掛麵那些,什麼都實用。」
彝族人 沙馬哈西:「(我來)24年了 我一個孩子,初中高中都是在這畢業的,他現在長大囉,我沒有文化 我也沒有讀過書,沒看過學校,現在孩子讀書 我也高興,我認不到字 孩子認得字,我就高高興興的。」
勤勞改善生活,後代命運也一併翻轉,能讀書,能懷抱夢想,涼山子民,過得開始有盼頭。
四川報導
雨後,通往老茶廠的路處處泥濘,採茶,從來不是輕鬆的活,但對於走出大涼山的彝族人,再難行,也是脫貧新起點。
彝族人 曲木哈且:「記得我們爸爸媽媽他們說,以前(在大涼山)出去,背玉米 土豆那些,出去(賣)一天只能跑一趟,因為路太遠 土地太遠,路不好 不好走。」
彝族人 陳哲:「的確 那個條件非常艱苦,八 九月分開始 高山就下大雪。」
陳哲,過去在家鄉當鄉長,記憶猶新的艱辛,再苦不能苦孩子,努力走出大山,生活稍稍改善,但依舊捉襟見肘。
彝族人 陳哲:「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就從部分比較偏遠的,條件比較惡劣的高山地區,就搬到我們這邊,春節也是和當地融入以後也要過,我們就說在新年之前,如果能夠給一些,很簡單實用的生活必需品,油 米 麵 可能對他們心裡面,那也是一種寬慰。」
彝族人 布衣里則:「收到這些東西都實用,毛毯 清油 麵 掛麵那些,什麼都實用。」
彝族人 沙馬哈西:「(我來)24年了 我一個孩子,初中高中都是在這畢業的,他現在長大囉,我沒有文化 我也沒有讀過書,沒看過學校,現在孩子讀書 我也高興,我認不到字 孩子認得字,我就高高興興的。」
勤勞改善生活,後代命運也一併翻轉,能讀書,能懷抱夢想,涼山子民,過得開始有盼頭。
四川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