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夫志 杜媽媽永不吝付出
年過九十,還能這般身體硬朗、思緒清新、心境又輕安自在,這是多少人的憧憬,她是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人稱杜媽媽,因為她過世的先生,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首任院長杜詩綿。現在的她肩上有兩分使命,一個是緩和醫療病房的資深醫療志工,另一個是慈濟月刊的日文翻譯領頭羊,她的歲月靜好,都在付出中。
能夠做 就趕快做,做一天 就賺一天,所以我很歡喜就繼續一直做,我愛故我在。
杜張瑤珍,和晨光一同醒來的人,二十多年 從一而終,翻譯日文慈濟月刊。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一直做一直做有辦法,現在做15分鐘或是做兩頁,眼睛就要點眼藥水。」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 與 女兒 杜芸芸:「永遠的,永遠的,永遠的,是寫後面一段。沒有啦,這個要放前面哪有人放在後面。」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看不清楚,這樣子看不清楚耶!這樣子就字很大、很清楚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做到257集了。」
過去總被稱為杜夫人、杜太太,因為她的先生,就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首任院長杜詩綿,當年放棄台大副院長一職,儘管罹患肝癌末期,仍義無反顧到東部。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我先生去慈濟,雖然說他有肝癌,對社會的貢獻,我不管什麼事情都會在他身邊,這樣給他鼓勵,台北花蓮 這樣來來去去,心裡也是很不捨他的體力,我先生的身體,這樣跑來跑去 捨不得, 上人也是很擔憂,不過雖然不捨 但是很有價值,上人也給他祝福 也很不捨。」
女兒 杜芸芸:「我爸爸剛往生的那個時候,她都一直走不出來,然後上人很有智慧,就把這個日文翻譯的事交給她,就讓她比較不會那麼傷心,然後後來漸漸地,為了要討論翻譯的內容,然後就形成一個讀書會,每天早上9點到12點,然後大家都尊稱她為校長,就是也算班長,然後她就把這個班,當成是她的責任,因為上人交代給她的。」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上人的法能夠在全世界將上人的法傳出去,年紀比較大的人,都一個個一直回去了,所以現在有在培養一些年輕人,年輕人也都很努力學習,微笑著回答,退休後 身體不動一動的話。」
1989年,丈夫往生後,杜張瑤珍化淚水為法水此生遺憾,也在台大醫院的緩和醫療病房,找到寄託。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想說,我先生如果當時有這樣的醫療方法,要往生前就不會那麼痛苦,所以我想說先生往生過後,如果台灣有這樣的緩和病房醫療,我一定要來這裡服務,我們每天早上的奉茶,就是給家屬稍微一點安慰,給病患一點溫暖 。」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太太,我跟一個師姊兩個人幫她洗澡,洗一洗 邊洗澡她就往生了,我也不是她的親人,但讓病人這樣快樂,安詳離去 我就很心安。」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我忘記自己幾歲了,只知道說我的生日是,民國16年2月15日這樣而已,他們都喊我阿母,比較親切。」
台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讓病人善終就是最大的一個福報,這個杜媽媽一直在體現這樣的精神,杜媽媽最棒,我們按讚 100個讚。」
慈濟志工 洪秀緞:「她是我的典範,我也很期勉 我也能夠,像她90幾歲還能夠這樣健朗,精神敏銳地能夠來當志工,我都很樂意,時間過好快,那時候 轉眼間就三十年了,三十年了。」
忘齡、忘憂、曾經的生命難以承受,都已雲淡風輕,活得如同一片飄然的雲朵。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上人說輕安自在現在我就是感覺到這句。」
真善美志工 張逢德 鄭振遠 張秋燕 黃淑琴 郭稚惠 張慧慈 報導
能夠做 就趕快做,做一天 就賺一天,所以我很歡喜就繼續一直做,我愛故我在。
杜張瑤珍,和晨光一同醒來的人,二十多年 從一而終,翻譯日文慈濟月刊。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一直做一直做有辦法,現在做15分鐘或是做兩頁,眼睛就要點眼藥水。」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 與 女兒 杜芸芸:「永遠的,永遠的,永遠的,是寫後面一段。沒有啦,這個要放前面哪有人放在後面。」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看不清楚,這樣子看不清楚耶!這樣子就字很大、很清楚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做到257集了。」
過去總被稱為杜夫人、杜太太,因為她的先生,就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首任院長杜詩綿,當年放棄台大副院長一職,儘管罹患肝癌末期,仍義無反顧到東部。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我先生去慈濟,雖然說他有肝癌,對社會的貢獻,我不管什麼事情都會在他身邊,這樣給他鼓勵,台北花蓮 這樣來來去去,心裡也是很不捨他的體力,我先生的身體,這樣跑來跑去 捨不得, 上人也是很擔憂,不過雖然不捨 但是很有價值,上人也給他祝福 也很不捨。」
女兒 杜芸芸:「我爸爸剛往生的那個時候,她都一直走不出來,然後上人很有智慧,就把這個日文翻譯的事交給她,就讓她比較不會那麼傷心,然後後來漸漸地,為了要討論翻譯的內容,然後就形成一個讀書會,每天早上9點到12點,然後大家都尊稱她為校長,就是也算班長,然後她就把這個班,當成是她的責任,因為上人交代給她的。」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上人的法能夠在全世界將上人的法傳出去,年紀比較大的人,都一個個一直回去了,所以現在有在培養一些年輕人,年輕人也都很努力學習,微笑著回答,退休後 身體不動一動的話。」
1989年,丈夫往生後,杜張瑤珍化淚水為法水此生遺憾,也在台大醫院的緩和醫療病房,找到寄託。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想說,我先生如果當時有這樣的醫療方法,要往生前就不會那麼痛苦,所以我想說先生往生過後,如果台灣有這樣的緩和病房醫療,我一定要來這裡服務,我們每天早上的奉茶,就是給家屬稍微一點安慰,給病患一點溫暖 。」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太太,我跟一個師姊兩個人幫她洗澡,洗一洗 邊洗澡她就往生了,我也不是她的親人,但讓病人這樣快樂,安詳離去 我就很心安。」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我忘記自己幾歲了,只知道說我的生日是,民國16年2月15日這樣而已,他們都喊我阿母,比較親切。」
台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讓病人善終就是最大的一個福報,這個杜媽媽一直在體現這樣的精神,杜媽媽最棒,我們按讚 100個讚。」
慈濟志工 洪秀緞:「她是我的典範,我也很期勉 我也能夠,像她90幾歲還能夠這樣健朗,精神敏銳地能夠來當志工,我都很樂意,時間過好快,那時候 轉眼間就三十年了,三十年了。」
忘齡、忘憂、曾經的生命難以承受,都已雲淡風輕,活得如同一片飄然的雲朵。
慈濟志工 杜張瑤珍:「上人說輕安自在現在我就是感覺到這句。」
真善美志工 張逢德 鄭振遠 張秋燕 黃淑琴 郭稚惠 張慧慈 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