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经典小故事2 (晨昏定省、陶母封鲊、张元捡杏、卧冰求鱼、留筐谏父、亲尝汤药)《弟子规 经典小故事》 Di Zi Gui Classic short story
欢迎订阅我们的频道: https://youtube.com/c/ThreeSevenTwoShop
我们的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warm372/
我们的网店: https://shopee.com.my/desmondleekoonfat?smtt=0.0.9
小故事 2。1晨昏定省
周文王, 姓姬,名昌,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贤德,我们从他的日常孝行可以看出端倪。 每天清晨鸡啼的时候,周文王就穿好了礼服,到父亲那里问安,看看父亲的气色,又看看父亲饮食的情况。 假如父亲胃口大开,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亲没有胃口,他就很担忧。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周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小故事2。2 陶母封鲊
晋朝的陶侃,年轻时,担任了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小官,有一年,他托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腌鱼送给母亲。
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腌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公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你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增添我的忧虑。
陶母是历史上著名伟大的母亲,陶侃处事不周,她教導他,物虽小,也不值錢,一样不可假公济私,事事要有所警惕,才能奉公守法,為政清廉。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 从此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小故事 2。3张元捡杏
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张元,有一天,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邻居的花园里玩,这时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许多杏子掉在花园里,小伙伴们都去捡杏子吃,只有张元去把杏子一个一个捡起来,送回给邻居。 张元这样的举动也展现了“物虽小,勿私藏”的精神。
小故事 2。4卧冰求鱼
王祥,生母早亡,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破坏他们的父子关系。然而, 无论父母如何对他,他待父母仍一如既往的恭敬。 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鲜鱼,天寒地冻,到哪去捉鱼?王祥为了满足继母,不頋寒冷,来到河边,脱去外衣,卧倒在冰上,用自体的温度来融化那坚硬厚实的冰块。 说也奇怪,冰面忽然自己裂开,跳出两条鲤鱼,王祥赶紧把鱼带回家,给继母做了一顿鲜美的鱼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小故事2。5留筐谏父
春秋时期,陈留这山区有个不良风气,那就是要是父母年老了,生病了,就把他们遗弃到山林,任他们自生自灭,以减轻家庭的支出。 这一年,孙元觉的祖父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令其父渐生嫌恶之心,决定要把祖父装在土筐,推车丢弃到深山里去。
孙元觉见状,苦苦劝阻,但父亲终究听不进儿子的劝告,一意孤行,把祖父扔到深山里去。
孙元觉仰天大哭,灵机一动,到深山把载过祖父的土筐和车子带回家。 父亲见了,脸色大变,对他说:“这是凶物,你带回来干什么?” 孙元觉回答说:“这是现成做好的东西,扔掉了多可惜。 日后我如果要把您送到深山去,用这个就行了,省心省力。 ”
父亲听了,惊骇失色,说:“你是我的儿子,我怎么会被你丢弃呢?” 孙元觉说:“父亲教化儿子,就像水往下流一样。 既然是父亲的教诲,
而且示范在先,做儿子的岂敢违背呢?” 父亲沉思,终于醒悟过来。
#说说唱唱
#372shop
#37.2度杂货店
#弟子规
#弟子规经典小故事
小故事2。11亲尝汤药
西汉的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儿子,施行仁政,提倡节约,爱民惜物 。 有一年,他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一病不起 ,三年都在病床上。 文帝对母亲本来就很孝顺,尤其在母亲生病期间,更不敢怠慢,常常守在病床旁边,衣不解带,夜不安眠。 煎给母亲治病的汤药,自己总先亲口尝过,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然后才捧给母亲喝。 汉文帝仁孝的举动传遍了天下,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对百姓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后人有诗云: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我们的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warm372/
我们的网店: https://shopee.com.my/desmondleekoonfat?smtt=0.0.9
小故事 2。1晨昏定省
周文王, 姓姬,名昌,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贤德,我们从他的日常孝行可以看出端倪。 每天清晨鸡啼的时候,周文王就穿好了礼服,到父亲那里问安,看看父亲的气色,又看看父亲饮食的情况。 假如父亲胃口大开,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亲没有胃口,他就很担忧。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周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小故事2。2 陶母封鲊
晋朝的陶侃,年轻时,担任了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小官,有一年,他托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腌鱼送给母亲。
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腌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公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你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增添我的忧虑。
陶母是历史上著名伟大的母亲,陶侃处事不周,她教導他,物虽小,也不值錢,一样不可假公济私,事事要有所警惕,才能奉公守法,為政清廉。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 从此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小故事 2。3张元捡杏
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张元,有一天,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邻居的花园里玩,这时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许多杏子掉在花园里,小伙伴们都去捡杏子吃,只有张元去把杏子一个一个捡起来,送回给邻居。 张元这样的举动也展现了“物虽小,勿私藏”的精神。
小故事 2。4卧冰求鱼
王祥,生母早亡,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破坏他们的父子关系。然而, 无论父母如何对他,他待父母仍一如既往的恭敬。 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鲜鱼,天寒地冻,到哪去捉鱼?王祥为了满足继母,不頋寒冷,来到河边,脱去外衣,卧倒在冰上,用自体的温度来融化那坚硬厚实的冰块。 说也奇怪,冰面忽然自己裂开,跳出两条鲤鱼,王祥赶紧把鱼带回家,给继母做了一顿鲜美的鱼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小故事2。5留筐谏父
春秋时期,陈留这山区有个不良风气,那就是要是父母年老了,生病了,就把他们遗弃到山林,任他们自生自灭,以减轻家庭的支出。 这一年,孙元觉的祖父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令其父渐生嫌恶之心,决定要把祖父装在土筐,推车丢弃到深山里去。
孙元觉见状,苦苦劝阻,但父亲终究听不进儿子的劝告,一意孤行,把祖父扔到深山里去。
孙元觉仰天大哭,灵机一动,到深山把载过祖父的土筐和车子带回家。 父亲见了,脸色大变,对他说:“这是凶物,你带回来干什么?” 孙元觉回答说:“这是现成做好的东西,扔掉了多可惜。 日后我如果要把您送到深山去,用这个就行了,省心省力。 ”
父亲听了,惊骇失色,说:“你是我的儿子,我怎么会被你丢弃呢?” 孙元觉说:“父亲教化儿子,就像水往下流一样。 既然是父亲的教诲,
而且示范在先,做儿子的岂敢违背呢?” 父亲沉思,终于醒悟过来。
#说说唱唱
#372shop
#37.2度杂货店
#弟子规
#弟子规经典小故事
小故事2。11亲尝汤药
西汉的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儿子,施行仁政,提倡节约,爱民惜物 。 有一年,他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一病不起 ,三年都在病床上。 文帝对母亲本来就很孝顺,尤其在母亲生病期间,更不敢怠慢,常常守在病床旁边,衣不解带,夜不安眠。 煎给母亲治病的汤药,自己总先亲口尝过,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然后才捧给母亲喝。 汉文帝仁孝的举动传遍了天下,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对百姓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后人有诗云: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 Category
- Học Tiếng Tr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