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水患賑災
今年七月,寮國水壩潰提,慈濟勘災團,8/10出發後,先抵達泰國與當地志工會合,並展開後續的賑災和熱食發放,如今原班人馬平安回台,也趕抵靜思精舍,將所見所聞,與證嚴上人分享。
回憶寮國水災發放前夕,志工遭遇各種考驗,克服路途和統計人數的難關,最終完成492戶的福慧床和香積飯發放。
慈濟志工 黃秋良:「當地志工也來了將近一百多位,我們這裡有三十四位,在其中起帶領的作用,所以這次發放真的是非常順利。」
這次台灣出發有六位志工第一次參與國際賑災,親身體驗災民之苦,他們學習自省,也有感而發。
慈濟志工 許家銘:「就像回到我們四十年前的環境,什麼環境都要用古早的方式去生活。」
慈濟志工 張麗娟:「他(秋良)一個近70歲的一位菩薩,去拿十五加十五,三十公斤(物資) 去提二十分鐘,沒有那分大智大仁大勇,真的沒有辦法做這些菩薩。」
即使受難,也可以啟動愛的循環,志工不只竹筒就地取材,也帶動在地實業家,也期待新的種子,會繼續在寮國肥沃的土壤,發芽茁壯。
證嚴上人開示:「這種苦難人的經驗,他們的苦,我們能去付出,這真正的是人間菩薩,大家都走到做到了,真的是很感動,也是很感恩。」
走不到的路,他們不放棄,從食衣住行,到行走坐臥,都全方面考量災民需求,志工也發現了一家省醫院的醫療困境,將會延續關懷,希望讓更多民眾得到照顧。
楊婕庭 劉泓志 花蓮報導
回憶寮國水災發放前夕,志工遭遇各種考驗,克服路途和統計人數的難關,最終完成492戶的福慧床和香積飯發放。
慈濟志工 黃秋良:「當地志工也來了將近一百多位,我們這裡有三十四位,在其中起帶領的作用,所以這次發放真的是非常順利。」
這次台灣出發有六位志工第一次參與國際賑災,親身體驗災民之苦,他們學習自省,也有感而發。
慈濟志工 許家銘:「就像回到我們四十年前的環境,什麼環境都要用古早的方式去生活。」
慈濟志工 張麗娟:「他(秋良)一個近70歲的一位菩薩,去拿十五加十五,三十公斤(物資) 去提二十分鐘,沒有那分大智大仁大勇,真的沒有辦法做這些菩薩。」
即使受難,也可以啟動愛的循環,志工不只竹筒就地取材,也帶動在地實業家,也期待新的種子,會繼續在寮國肥沃的土壤,發芽茁壯。
證嚴上人開示:「這種苦難人的經驗,他們的苦,我們能去付出,這真正的是人間菩薩,大家都走到做到了,真的是很感動,也是很感恩。」
走不到的路,他們不放棄,從食衣住行,到行走坐臥,都全方面考量災民需求,志工也發現了一家省醫院的醫療困境,將會延續關懷,希望讓更多民眾得到照顧。
楊婕庭 劉泓志 花蓮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