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關懷 走出喪親之痛
日日都是志工日,慈濟志工,踏出的腳步,看到這是在新北瑞芳,關懷這一位單親媽媽,去年先生舌癌過世,獨力撫養四個孩子,經管區員警的提報,一年多來,志工定期關懷,這個家,缺失的親情,由志工補上。
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慈濟的義診,但吳女士的小兒子,卻親暱地黏在志工王文復的身邊,這分親如父子的感情,是一年的關懷培養出來的。
慈濟關懷戶 吳女士:「去年我先生舌癌往生,當時就是心情並不是很開朗,小孩子可能也就是看我的心情,不是很好 看到文復師兄,見到我們這種情形就非常地,對我們的孩子特別地照顧。」
慈濟志工 王文復:「他們現在因為爸爸往生,他們缺少的是父愛,所以我就想說我應該是可以,彌補這一部分,平常可能自己在家裡也會,跟小孩子有一些擁抱的動作,所以其實我覺得這是最直接的,給他們最好的一個關懷。」
從原本走不出喪夫的陰霾,到現在能不時看到吳女士的笑容掛在臉上,這分勝似親人的情感,感動了義診現場的每一個人。
王文復 與 吳女士的小兒子:「因為每天阿伯都來我們家,(你會很期待阿伯去嗎) 嗯。」
慈濟志工 王文復:「有時候跟他們互動完之後就離開,可是我不曉得到底可以留在他們,內心裡面有什麼感受,今天聽他媽媽講說,看到我都還會流眼淚,會去想念我們,表示說其實我們這樣去,跟他們做這樣的互動,其實是真的是他們最需要的。」
慈濟志工在偏鄉,除了為貧病送暖,真誠的關懷,也成就了非血親的情緣,無所不在的愛,讓偏鄉民眾在寒冬,心中也注入暖流。
真善美志工 沈能情 葉晉宏 台北報導
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慈濟的義診,但吳女士的小兒子,卻親暱地黏在志工王文復的身邊,這分親如父子的感情,是一年的關懷培養出來的。
慈濟關懷戶 吳女士:「去年我先生舌癌往生,當時就是心情並不是很開朗,小孩子可能也就是看我的心情,不是很好 看到文復師兄,見到我們這種情形就非常地,對我們的孩子特別地照顧。」
慈濟志工 王文復:「他們現在因為爸爸往生,他們缺少的是父愛,所以我就想說我應該是可以,彌補這一部分,平常可能自己在家裡也會,跟小孩子有一些擁抱的動作,所以其實我覺得這是最直接的,給他們最好的一個關懷。」
從原本走不出喪夫的陰霾,到現在能不時看到吳女士的笑容掛在臉上,這分勝似親人的情感,感動了義診現場的每一個人。
王文復 與 吳女士的小兒子:「因為每天阿伯都來我們家,(你會很期待阿伯去嗎) 嗯。」
慈濟志工 王文復:「有時候跟他們互動完之後就離開,可是我不曉得到底可以留在他們,內心裡面有什麼感受,今天聽他媽媽講說,看到我都還會流眼淚,會去想念我們,表示說其實我們這樣去,跟他們做這樣的互動,其實是真的是他們最需要的。」
慈濟志工在偏鄉,除了為貧病送暖,真誠的關懷,也成就了非血親的情緣,無所不在的愛,讓偏鄉民眾在寒冬,心中也注入暖流。
真善美志工 沈能情 葉晉宏 台北報導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