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與師道的衰落。『忘恩負義』與『知恩報恩』。 2/2
中國古時候的老師,叫師道。把師道跟孝道相提並論,把老師跟父母相提並論,有很大的道理。中國古代老師,唯一的期望是希望學生超過自己,所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才叫師道。你看看中國的古書,古時候教書的老師都非常清苦,因為他不從事生產的事業,跟我們出家人一樣。他的生活來源是學生的供養,學生家裡富有的供養多一點,貧窮的供養少一點。像孔老夫子教學,學生家裡面對老師的供養,送的禮物叫束脩;脩是什麼?乾肉,我們中國人講的臘肉,就一片、一條,這一年送這點東西給老師,最微薄的禮物。所以作老師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生活非常清苦,中國人講是窮秀才。但是他在社會上很有地位,社會上對他沒有不尊敬,尊敬他的德行,尊敬他的修養,尊敬他對於社會的貢獻,無私的教導。他教這個學生,學生將來考功名,假如說學生沒有考中,他自己的兒女也一樣教,考中了,這個社會會罵死他,私心!他寧願自己的兒女落第,學生考中了,社會大眾對他讚歎,說這個老師沒有私心,大公無私,得到社會的讚歎。學生對於老師的恩德永遠不忘,學生對於老師的生活,對於老師的家屬子女也終身照顧,跟照顧自己父母兄弟沒有兩樣,他有困難的時候,會全心全力幫忙,所以過去師徒如父子。現在沒有了,孝道都沒有了,哪來的師道?世間怎麼會不亂,世道怎麼會不衰?我們了解這個動亂、衰微的因素在哪裡,我們要提倡孝道。世間人忘恩負義,我們極力提倡知恩報恩,一點小小的恩德我們不忘,我們全心全力豐厚的報答,做給世間人看,不是在講堂裡講,要落實,要在生活當中去真正把它做到。學著以真誠心、孝順心面對一切眾生,盡心盡力的幫助一切眾生,這叫行菩薩道。那個眾生不信佛,那個眾生毀謗佛,我也要用真誠心、孝順心,無私的為他服務,去幫助他。他會回心轉意,他會回頭,他也有良心,他的良心現在被物欲蒙蔽住,他沒有見到好樣子,他不相信世間還有好人,如果他見到好樣子,他會覺悟,他會回頭。我們決定不能怪眾生造業,只能怪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感動這些惡性的眾生,怎麼能怪人?念念怪人,把責任推給別人,是我們最大的過失。我們修學為什麼不能成就?讀經聞法為什麼不能開悟?修行為什麼不能入佛境界?就是這一念錯誤的觀念,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他錯,我沒錯,殊不知自己是大錯,他沒錯,我們自己錯了。佛菩薩所以能成為佛菩薩,不一樣地方就在此地,佛菩薩念念看自己的過失。你要不相信,你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怎麼作法?他不見世間過。不是沒有眼睛,不是沒有智慧,世間過失難道看不到?看到了。他說:「那不是世間人的過失,是我自己的過失。」所以他能夠成聖成賢。他那兩句話,你們不要錯會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修道人見到世間過是自己過,世間沒有過失,是我做的樣子不好。如果真的不見世間過,豈不變成白痴?哪有白痴的佛菩薩?所以這個觀念不一樣。今天世間所有的災難誰造成的?我造成的,我沒有盡到責任,我沒有修好,我沒有教好,不能給眾生做個好樣子,這個過在自己不在眾生。你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你就真正跟菩提心、菩薩道相應。大乘戒經上告訴我們:「孝順一切眾生,孝名為戒。」我們哪裡懂得這個道理?甚至於還有一些無知愚昧,穿上這一身方袍大領衣服,貢高我慢,高高在上,認為一切人要禮敬我,一切人要供養我,一切人要孝順我;不知道穿上這身衣服要孝順一切眾生,不知道佛菩薩教給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怎麼能作威作福,怎麼能有傲慢的態度?我們自己有這種行為表現,怎麼能叫眾生心服口服,怎麼能叫眾生對你尊敬,向你學習?
http://www.amtb.tw/14/14-14-13.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http://www.amtb.tw/14/14-14-13.xml
影片來源: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
- Category
- AMTB Đài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