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版)【天台四教儀暨教觀綱宗合說 872】法藏和尚,講於楠西萬佛寺20181110
別說七種二諦:
一、藏 教───(實有二諦)實有為俗,實有滅為真
實有二諦者,陰、入、界等皆是實法。實法所成,森羅萬品,故名為俗。方便修道,滅此俗已,乃得會真。《大品》云:「空色、色空」,以滅俗故謂為「空色」;不滅色故謂為「色空」(《法華玄義釋籤》卷六:俗秖是色,析滅色,故名為空色。謂色實有,名為不滅;雖不可滅,以無常故,名為色空。( T33, no. 1717, p. 855, a7-9))。病中無藥,文字中無菩提,皆是此意。是為實有二諦相也。( T33, no. 1716, p. 702, c5-25)《綱宗科釋》云:言實有者,俗是實有而非空,真是全空而無俗。是則真俗抗分,事理角立,故云實有二諦。亦曰名、無名二諦。2018/08/14世諦有名,真諦無名。即生滅二諦也。
此為藏教所修之二諦觀: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科所分之法,都是實有。由此三科構成了「實有」的森羅萬象之世俗世界,這是世人對世「俗」世界所認知的真相(俗諦)。唯有對這種執取世俗法為實有的認知滅除了(滅此俗已),才能契入真諦(乃得會真)。這當中真、俗二諦是兩不相即的,俗諦中諸法不滅,真諦中諸法皆滅。因此俗諦之中,看不到真諦(病中無藥,文字中無菩提);證得真諦之時,即泯除了俗諦。此即真俗二諦隔絕、二諦對立之二諦,此真諦為小乘所證之偏真涅槃。
二、通教───(幻有空二諦)幻有為俗,幻有即空為真(單真)
《法華玄義》卷二云:幻有空二諦者,斥前意也。何者?實有時無真,滅有時無俗,二諦義不成。若明幻有者,幻有是俗,幻有不可得,即俗而真。《大品》云:「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空色相即,二諦義成。是名幻有無二諦也。約此,亦有隨情、情智、智等三義(云云)。隨智小當分別。何者?實有隨智照真,與此不異,隨智照俗不同。何者?通人入觀巧,復局照俗亦巧。如百川會海,其味不別;復局還源,江河則異。俗是事法,照異非疑。真是理法,不可不同。秖就通人出假,亦人人不同,可以意得。例三藏出假,亦應如是。 (T33, no. 1716, pp. 702c26-703a8)
1.歡迎對本頻道的原創內容,進行非商業且善意的連結分享。
2.禁止未經授權,即對本頻道的原創內容,進行任何的擷取、剪輯、拼接、再詮釋、再配音或再配非影片內容的字幕等行為。
宇傳
一、藏 教───(實有二諦)實有為俗,實有滅為真
實有二諦者,陰、入、界等皆是實法。實法所成,森羅萬品,故名為俗。方便修道,滅此俗已,乃得會真。《大品》云:「空色、色空」,以滅俗故謂為「空色」;不滅色故謂為「色空」(《法華玄義釋籤》卷六:俗秖是色,析滅色,故名為空色。謂色實有,名為不滅;雖不可滅,以無常故,名為色空。( T33, no. 1717, p. 855, a7-9))。病中無藥,文字中無菩提,皆是此意。是為實有二諦相也。( T33, no. 1716, p. 702, c5-25)《綱宗科釋》云:言實有者,俗是實有而非空,真是全空而無俗。是則真俗抗分,事理角立,故云實有二諦。亦曰名、無名二諦。2018/08/14世諦有名,真諦無名。即生滅二諦也。
此為藏教所修之二諦觀: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科所分之法,都是實有。由此三科構成了「實有」的森羅萬象之世俗世界,這是世人對世「俗」世界所認知的真相(俗諦)。唯有對這種執取世俗法為實有的認知滅除了(滅此俗已),才能契入真諦(乃得會真)。這當中真、俗二諦是兩不相即的,俗諦中諸法不滅,真諦中諸法皆滅。因此俗諦之中,看不到真諦(病中無藥,文字中無菩提);證得真諦之時,即泯除了俗諦。此即真俗二諦隔絕、二諦對立之二諦,此真諦為小乘所證之偏真涅槃。
二、通教───(幻有空二諦)幻有為俗,幻有即空為真(單真)
《法華玄義》卷二云:幻有空二諦者,斥前意也。何者?實有時無真,滅有時無俗,二諦義不成。若明幻有者,幻有是俗,幻有不可得,即俗而真。《大品》云:「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空色相即,二諦義成。是名幻有無二諦也。約此,亦有隨情、情智、智等三義(云云)。隨智小當分別。何者?實有隨智照真,與此不異,隨智照俗不同。何者?通人入觀巧,復局照俗亦巧。如百川會海,其味不別;復局還源,江河則異。俗是事法,照異非疑。真是理法,不可不同。秖就通人出假,亦人人不同,可以意得。例三藏出假,亦應如是。 (T33, no. 1716, pp. 702c26-703a8)
1.歡迎對本頻道的原創內容,進行非商業且善意的連結分享。
2.禁止未經授權,即對本頻道的原創內容,進行任何的擷取、剪輯、拼接、再詮釋、再配音或再配非影片內容的字幕等行為。
宇傳
- Category
- Dharma